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药物治疗。方法本次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均为我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阿司匹林单用治疗(对照组,n=50)与联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回顾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选取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梗死后心绞痛率为2%,无再发心肌梗死及死亡事件,对照组分别为10%,6%,8%,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46%,对照组为44%,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再闭塞率为4%,对照组为16%,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LVEF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明显升高,对照组不明显,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凝血指标疗前无差异,疗后APTT均升高(P<0.05),但组间无差异(P>0.05),两组PT、Plt治疗后与疗前均无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未增加出血风险,可使住院期间患者心血管事件率降低,最大程度保障预后,对提高临床效果意义显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便秘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便秘患者进行排便方法指导和腹部按摩,合理调节膳食,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临床护理干预。结果71例便秘病人中徒手排便18例,其余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后顺利排便。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便秘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良好,并且还能有效防止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心肌梗死 便秘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比伐芦定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及分析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PCI的STEMI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术前给予普通肝素60U/kg静脉注射,观察组50例术前给予比伐芦定0.75mg/kg静脉注射,手术开始后给予1.75mg/(kg?h)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至少30min。观察两组患者在用药后24小时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及术后出血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ST段完全回落和部分回落患者明显增加,无回落患者明显减少(P<0.05);同时,术后观察组ST段完全回落和部分回落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无回落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严重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比伐卢定相比于普通肝素应用于STEMI患者PCI治疗中效果显著,是有效的、安全的。

  • 标签: 比伐卢定 肝素 ST 段回落 出血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临床观察、药物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及出院指导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着重抓好控制活动,缓解疼痛,合理氧疗,抗凝和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等环节的重点护理。结果本组40例患者中,治愈16例,占40%,好转20例,占50%,死亡4例,占10%。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抓好控制活动、缓解疼痛、合理氧疗、抗凝和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等环节的护理,从而证实及时准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促进心梗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在延缓病程进展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调查对象,观察组10例,对照组10例,观察组男6例,女4例,年龄为38~70岁,平均年龄为(62.3±4.9)岁,其中下壁心肌梗死14例,广泛心肌梗死11例,前间壁心肌梗死5例;对照组中男5例,女5例,年龄为36~73岁,平均年龄为(60.5±5.3)岁,其中下壁心肌梗死10例,广泛心肌梗死6例,前间壁心肌梗死4例。观察组采用康复干预,对照组不采用康复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已堵塞的冠脉血管再次疏通的情况有8例,再通率为80%;而对照组患者冠脉血管再次疏通的情况有6例,再通率为60%。观察组患者冠状血管再通率比对照组患者明显高出20%,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休克现象2例,并发症情况为20%,无死亡例数;对照组出现休克现象3例,心力衰竭现象1例,并发症情况为40%,无死亡例数。结论使用康复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冠脉再通率有很大帮助,并且治疗期间的并发症状也会较少很多,对急性心肌梗死有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有效的达到医疗目的。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康复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CU病房心肌梗死急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并了解其护理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间我院CCU病房收治的心肌梗死急性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比较,并分析其相关病理指标的变化特点。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率分别为(78.2±10.1)次/min和(96.1±15.3)次/min,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16.7%和48.3%,心肌疼痛发生率分别为40.0%和65.0%,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分别为5.0%和40.0%,死亡率分别为1.7%和5.0%,均有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的情况,且除死亡率外,其余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CCU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心肌梗死急性患者的心率,并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肌梗死急性期 CCU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焦虑抑郁影响。方法入选我院实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患者心理护理对照改善。结果护理干预缩短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患者康复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心脏不良事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心肌梗死 焦虑 抑郁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应用临床路径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行急诊介入治疗急性STEMI患者6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急诊到冠脉再通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住院时间、住院药品费用。结果研究组患者急诊到冠脉再通时间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住院时间、住院药品费用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两组均为0人,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介入治疗的ASTEMI患者应用临床路径,可缩短患者急诊到冠脉再通时间,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临床路径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缺氧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同时还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室功能障碍,持续疼痛和组织坏死引起的全身反应,如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给患者带来痛苦并严重危及生命。严谨、周密的护理措施实施是抢救心肌梗死成功的重要保障。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特殊病例,总结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0年5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因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48例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者中,首发症状为阿斯综合征或急性左心衰竭者为2例,伴AMI急性并发症者17例,其中2例死亡,行静脉溶栓治疗38例,再通19例,血栓自溶7例。梗死前反复心绞痛者11例,住院期间其心功能明显好于无梗死前心绞痛者,且无死亡者。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规范细致的治疗方案可降低死亡率,应强调个体化治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方式,并针对目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发挥出急诊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急诊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资料的总结研究,对急诊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研究。结果通过不断总结急诊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进行相应的急诊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护理的影响途径的探索,可以有效地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水平。结论通过开展急诊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可以实现护理工作人员快速有效进行对患者的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效率,防止急性心肌梗死护理风险的产生,具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

  • 标签: 急诊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护理 应用途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对基础性疾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根据心脏不良事件复发率、再住院率及生存率,综合评价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基础性疾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复发率、再住院率显著小于对照组,生存率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康教育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护理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对基础性疾病的认知程度,改善患者的预后,协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可行性。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健康教育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对50例6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高,50例中痊愈33例,加重自动出院15例,死亡2例。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一旦诊断明确,应进入冠心病监测病房,连续日夜监测。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老年 临床分析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殊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危重患者110例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实施特殊急诊护理流程进行分组,护理A组(常规急诊护理流程措施)55例和护理B组(特殊急诊护理流程措施)55例。结果护理B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死亡率、患者满意度均优于护理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特殊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可以明显的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住院时间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特殊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实施护理干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的治疗护理基础上再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绞痛调查表的评分情况。结果经过分析观察,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护理中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病人躯体活动受限情况,提高病人的疾病知识和对治疗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恢复期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效果。方法将13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中医护理组增加中医护理措施,包括辩证施护、情志疏导、饮食调护、耳穴按摩以及认知干预等,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的变化情况。结果中医护理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下降程度高于常规护理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中医 护理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42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探讨积极的护理措施。结果心电图变化28例出现梗死型Q波,8例无明显ST段抬高,6例无梗死波形,ST-T出现变化;下壁为最多见的梗死部位,其余分别为前壁、前间壁以及广泛前壁;共出现22例误诊,总误诊率为52.4%。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为及早诊断,可采取实验室、心电图联合检查法进行诊断;同时对患者实施有效护理,进一步降低并发症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不典型 急性心肌梗死 诊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给予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并采取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8例患者静脉推注倍他乐克10mg之后血压及心率下降至要求范围之内,其余38例患者静脉推注15mg倍他乐克之后血压较治疗前下降10~33/8~18mmHg,心率较治疗前下降20~35次/min;所有患者治疗及护理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对进行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倍他乐克联合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患者等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倍他乐克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尿激酶溶血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患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12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患,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对照组病患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病患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两组病患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病患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观察组病患均明显比对照组病患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患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综合护理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分析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方法,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结果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ESCA)、功能状态(KPS)、幸福感(MUNSH)、生活质量(QOLS),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过程中,采取优质护理方法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护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