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早产是一种常见的产科并发症,又是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75%围产儿死亡与早产儿有关1。因此加强早产儿护理,重视早产儿喂养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早产儿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早产儿患者50例,对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50例早产儿患者中,治愈38例,好转9例,死亡3例,存活率93.7%。结论加强对早产儿的临床护理,对早产儿的存活率及生命质量均有显著的提高,同时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儿童伤残率。

  • 标签: 早产 小儿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源性早产产妇的临床心理护理方法。方法抽取收治的252例医源性早产产妇进行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医源性早产产妇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提高SAS、SDS分数,降低并发症,改善产妇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妊娠 医源性早产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妊娠期龈炎能否增加早产的发生率。方法选择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2013年9月16日~2014年9月17日孕前检查时接受了口腔卫生宣教后在口腔科建立了牙周档案的妇女,定期复诊,记录早产发生率,与同期选出龈炎未接受口腔卫生宣教的产妇比较,统计早产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中早产儿低体重4例,发生率为1.8%,早产儿不低体重6例,发生率2.7%。对照组中早产儿低体重23例,发生率为10.4%,早产儿不低体重26例,发生率11.8%,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P<005).结论通过干预性治疗能有效地降低妊娠期龈炎的发生率,从而降低了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

  • 标签: 妊娠期龈炎 早产儿 相关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93例孕妇早产的原因。方法选取本院早产产妇93例作为样本,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其早产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结果孕妇早产原因以胎膜早破、臀位问题、双胎、妊高症、合并内科疾病等为主,容易引发产后出血、产褥疾病、新生儿窒息以及低体重儿等问题。结论临床应加强对产妇的健康教育,提高产妇对健康检查重要性的认识,及早发现早产迹象,及早处理,降低早产问题的发生几率,提高产妇及新生儿健康水平。

  • 标签: 孕妇 早产 原因
  • 简介:摘要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早产儿发病率较高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PDA(hsPDA)严重影响早产儿的存活及预后。超声心动图是明确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及血清脑钠肽监测应用于hsPDA的辅助诊断,为临床治疗决策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依据。本文对早产儿PDA的诊疗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早产儿 诊断 治疗
  • 简介:(通山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湖北咸宁437600)摘要防治早产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和患病率的关键。如何防止早产儿的发生及提高早产的诊断治疗水平,是妇产科医务人员必须重视的课题,笔者从事妇产科二十余年,实践证明,加强孕妇的健康教育是防治早产的前题和关键。

  • 标签: 预防早产 健康教育 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早产儿低血糖的监测,早期进行护理干预,降低早产儿低血糖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78例早产儿低血糖的动态监测、治疗和护理情况。结果78例早产儿血糖均恢复正常,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严密监测早产儿血糖值,及时发现无症状性低血糖,及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加强保暖合理喂养,准确使用葡萄糖液静脉输注,可及时纠正低血糖,防止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

  • 标签: 早产儿 低血糖 监测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9例早产儿呕吐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的出现呕吐症状的69例早产儿进行研究,分析呕吐的原因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分析后,患儿呕吐的原因有咽下综合征、胃食管反流、喂养方式不当、对呕吐中枢的刺激、消化道梗阻、肠道功能紊乱依次有30例、10例、15例、8例、3例、3例。所有患儿经过有效护理后情况均有所改善。结论医师应该对患儿出现的呕吐现象进行及时分析,给予相应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措施,改善患儿的症状,促进患儿健康生长。

  • 标签: 早产儿 呕吐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早产儿肠内喂养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收治的21例超早产儿,通过实施早期肠内喂养的护理干预策略,如奶源的选择、非营养性吸吮、喂养不耐受监测等,以促进经口喂养,实现全胃肠道内喂养的时间,达到追赶性生长。结果本组患儿住院天数21~97天,平均住院天数(59.81±15.21)天;出院体重1750~3480g,平均体重(2288.57±366.29)g,均治愈出院。结论通过实施早期肠内喂养管理,可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成熟,较快达到营养性喂养和实现完全经口喂养,提高存活率。

  • 标签: 超早产儿 肠内喂养管理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护士李某怀孕七月,因劳累过度早产一死婴,心理受到极大的伤害,以致产生了烦躁,睡眠差,情绪低落,并担忧以后等症状。心理咨询师经诊断和分析,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她增强心理调控能力。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的情绪和睡眠问题基本解决,对生活也充满了信心,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 标签: 严重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 合理情绪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早产儿中的应用价值,进而为早产儿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共收治早产儿16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分别由80例早产儿组成,对照组早产儿运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早产儿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早产儿的生长状况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生长速度优于对照组早产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早产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早产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早产儿进行科学的综合护理干预可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同时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早产儿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白质损伤早产儿和非脑白质损伤早产儿的预后及脑瘫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6月年我院NICU,胎龄24~34周的早产儿,60例经颅脑超声检查有脑白质损伤的为A组,同期早产儿60例颅脑B超(或MRI)未发现脑白质损伤的早产儿为B组,比较两组的预后及脑瘫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A组的脑瘫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岁前,两组脑瘫发生的高危因素和肌张力、头颅MRI病理改变的密切相关。结论有脑白质损伤的早产儿头围<χ--2s且肌张力高≥I+,头颅核磁结果存在PVL或基底节病变就诊时Gesell大运动发育商<55分为早产脑损伤患儿患脑瘫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脑白质损伤 早产儿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生理指标所产生的影响,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的安全性。方法将80例早产儿纳入本研究,其均接受常规综合治疗护理,在此基础上实施袋鼠式护理,观察本组早产儿在袋鼠式护理前和护理中的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袋鼠式护理前和护理中,80例早产儿呼吸、心率指标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袋鼠式护理中的血氧饱和度较护理前显著提高。结论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呼吸、循环生理指标不会产生不良影响,而且还可提高其血氧饱和度,对缺氧状况有一定改善作用。

  • 标签: 早产儿 袋鼠式护理 生理指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喂养方式对高危早产儿体格发育及贫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儿保门诊定期保健高危早产儿81例,根据纠正月龄6月龄前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三组,分析各组出生时一般情况,采用Z评分法对矫正月龄1月、3月、6月的体重、身长、头围进行评估,比较各组早产儿纠正月龄6个月内体格发育、贫血患病情况。结果比较三组早产儿出生时情况显示部分母乳喂养组母孕期妊娠合并症发生率较高,有统计学差异;三组早产儿各月龄期生长发育均无显著性差异;母乳喂养组儿童纠正月龄6月时贫血患病率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妊娠合并症可能影响母乳喂养的建立,母乳喂养高危早产儿可以获得满意的体格增长,但贫血患病率高,需在管理过程中提高对贫血的监测,加强家长教育,提高铁剂补充的依从性。

  • 标签: 高危早产儿 喂养方式 Z评分 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