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PPH对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1月到2017年12月,这一期间内收治的患者随机抽取出118例患者,把他们当成本次研究的研究目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治愈,且患者在术后受到的疼痛程度较低,没有发生并发症,比如肛门失禁和肛门狭窄等情况。结论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通过PPH进行治疗,在病例选择方面上需要得到关注,需要将操作的细节进行完善将手术操作更加规范,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使患者更加配合临床治疗,加强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PPH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肿活血止痛汤内外合用加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01月—2016年12月确诊为环状混合痔的1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消肿活血止痛汤内外合用加手术治疗,对两种治疗方式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8.0%,观察组为98.0%,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环状混合痔的患者采用消肿活血止痛汤内外合用联合手术治疗可以明显缓解其症状,促进疾病的好转。

  • 标签: 消肿活血止痛汤 内外合用 手术 环状混合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环状软骨加压联合腹部加压预防腹腔镜术后胃肠胀气的效果,探讨腹腔镜手术病人胃肠胀气的便捷有效预防措施。方法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间的20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给予放置胃管,B组给予腹部加压,C组给予环状软骨加压,D组给予环状软骨加压联合腹部加压。四组均采取常规麻醉诱导,充入二氧化碳之后根据腹腔镜所见评估各组胃肠胀气情况。结果A组和D组优良率均明显高于B、C组(P<0.05),且A组与D组相比,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环状软骨加压联合腹部加压预防腹腔镜手术患者胃肠胀气,方法简便并且效果确切。

  • 标签: 环状软骨加压 腹部加压 腹腔镜 胃肠胀气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宫颈糜烂患者治疗过程中行宫颈环状电切术治疗及循证护理,观察应用效果。方法随机自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患者资料库中选取54例接受宫颈环状电切术治疗的宫颈糜烂患者入组,根据数字表法分组,27例实验组患者行循证护理,27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6.29%、并发症发生率96.29%、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满意度96.29%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宫颈糜烂患者治疗过程中行宫颈环状电切术治疗及循证护理,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宫颈糜烂 宫颈环状电切术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儿童窝封闭术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模式的效果探析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牙科在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500例进行窝封闭术治疗的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在随机的情况下分为对照组250例(总共652颗牙齿)和观察组250(总共647颗牙齿)例。对照组行窝封闭术患儿实施手术的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窝封闭术患儿则进行舒适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封闭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封闭剂保留情况。结果观察组窝封闭术患儿封闭术后的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封闭剂保留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上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有效的改善患儿在窝封闭术中的表现,减少封闭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窝沟封闭术 舒适护理模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间法臂丛神经阻滞在肩、上肢部手术治疗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肩部和上肢部手术治疗患者30例,应用肌间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麻醉,术中无痛,患者均在清醒状态下完成手术。结论肌间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良好,安全简单,有效,适合于肩部和上肢部手术中麻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 肌间沟法 肩部和上肢手术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肌间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影响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分组方法进行研究,调查时间为2017年1月到2018年5月,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进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选择210例患者随机分为低、中、高三个浓度组别,每组患者均为70例,低浓度组选择采用0.45%的甲磺酸罗哌卡因进行麻醉,中浓度组选择采用0.6%的甲磺酸罗哌卡因进行麻醉,高浓度组选择采用0.9%的甲磺酸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对于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从结果而言,本研究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本研究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的低浓度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比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超声引导之下进行肌间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为患者选择采用低浓度的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可以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同时不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不同浓度 罗哌卡因 神经阻滞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上肢手术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分为低浓度组(36例)、中浓度组(28例)、高浓度组(26例)。对比3组不同部位神经完全阻滞状况、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状况。结果对比3组不同部位神经完全阻滞率,高浓度组都低于低浓度组、中浓度组(P<0.05)。对比3组麻醉效果,高浓度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比低浓度组、中浓度组要短;对比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高浓度组则比低浓度组、中浓度组要长(P<0.05)。对比3组不良反应状况,高浓度组不良反应率比低浓度组、中浓度组要高(P>0.05)。结论通过超声引导,运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执行肌间臂丛神经阻滞,浓度的增加麻醉起效时间会随变短,镇痛时间与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都会变长,不良反应机率上升,需依据病人实际病况,选择恰当罗哌卡因的浓度。

  • 标签: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 阻滞麻醉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2017年3月—2018年6月期间行超声引导下肌间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152例,根据使用罗哌卡因浓度的不同分为A组(n=51)、B(n=51)、C(n=50),三组患者使用罗哌卡因浓度分别为0.3%、0.4%、0.5%,比较注入30min之后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注药30min之后三组患者的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麻醉效果比较,C组与A组比较,各神经的麻醉率均明显较高,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C组与A相比较麻醉起效时间明显较短,镇痛持续时间以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较长,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罗哌卡因浓度在0.3%—0.5%之间时,浓度越高神经阻滞效果越好,麻醉起效时间越短,而镇痛持续时间以及运动阻滞恢复会随之延长。

  • 标签: 罗哌卡因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平均分为A组(低浓度)、B组(中浓度)及C组(高浓度),每组20例。记录三组麻醉情况。结果(1)C组尺神经、桡神经以及肌皮神经等均明显高于A、B两组(P<0.05),但A、B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三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以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3)三组不良反应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麻醉阻滞效果存在明显不同,因此临床中应通过具体情况科学采用罗哌卡因浓度。

  • 标签: 罗哌卡因 超声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