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临床4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内科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收治的心脏瓣膜病患者经治疗好转37例,死亡3例。结论通过临床治疗及护理改善心功能、减轻症状及防治并发症等,做好病情观察,一般护理及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心脏瓣膜病 临床护理 健康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股浅静脉瓣膜“戴戒”加曲张浅静脉剥脱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08.09~2010.10月间收治的62例(70条)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实施股浅静脉瓣膜“戴戒”加曲张浅静脉剥脱术的临床疗效。结果56例(61条)术后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恢复满意;3例(5条)术后症状减轻;2例(3条)术后无改善;1例(1条)术后肿胀加剧,经彩超证实为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肢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94.3%(66/7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4%(1/70)。结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外科治疗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股浅静脉瓣膜“戴戒”加曲张浅静脉剥脱术对重度瓣膜功能不全患者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是外科治疗的有效术式。

  • 标签: 深静脉 瓣膜功能不全 瓣膜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术后的监护与治疗方法。方法我院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入院接受治疗的4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经过临床确诊为重症心脏瓣膜疾病。所有患者入院后皆接受瓣膜替换术,术后对患者进行监护与治疗,分析与总结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全部的患者术后进行有效的监护与治疗,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患者16例,因失血性休克的死亡患者1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4例,呼吸衰竭患者2例,肾功能损伤患者2例,肝功能损伤患者3例。结论重症心脏瓣膜患者在进行瓣膜替换手术之后,需要强化术后对患者的治疗与监护,强调血流动力学、呼吸支持、液体平衡与电解质、酸碱平衡、镇痛镇静等方面的管理。特别注意心肺并发症的及时处理。既能促使患者治疗效果的全面提升,还能最大化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 标签: 重症心脏瓣膜 术后监护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湿性瓣膜病的中医辩证分类论治方法效果。方法选取临床2014年6月-2016年6月风湿性心瓣膜病34例的中医辩证分类论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4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经中医辩证治疗,显效16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无有明显毒副作用。结论中医治疗能改善心脏瓣膜患者的症状,延缓其自然病程,改善心力衰竭的表现,缓解心绞痛症状,预防栓塞中风的发生,是预防病情进展的有效措施。

  • 标签: 风湿性心瓣膜病 中医辩证 分类论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38例同期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心外科2012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38例同期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回顾性方法,针对患者病情、手术方法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及相关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经手术后,38例患者均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有效改善心脏功能,其中25例显效,占65.79%;有效有11例患者,占28.95%;无效有2例患者,占5.26%,总有效率为94.74%。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同期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搭桥的临床效果较好,可行性较强,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在有效控制病情的同时,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脏瓣膜手术 冠状动脉搭桥 临床效果 心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主动脉瓣狭窄的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临床方法效果。方法选取临床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20例行人工瓣膜替换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人工瓣膜替换术治疗,术后发生出血1例,切口感染2例,均治愈出院,术后早期死亡1例,术后三个月死亡1例。结论主动脉瓣置换可消除或显著减少由主动脉瓣狭窄引起的左心室的压力超负荷。左心室收缩压及后负荷的显著减少,从而提高了射血功能和心排血量,降低心室充盈压。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人工瓣膜替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对于老年心瓣膜退行性病变的诊断结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疑似老年心瓣膜退行性病变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针对80例疑似老年心瓣膜退行性病变患者实施超声诊断检查,观察超声诊断检查老年心瓣膜退行性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超声诊断老年心瓣膜退行性病变的敏感度为91.30%,特异度为84.62%,准确性为83.75%;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针对疑似老年心瓣膜退行性病变患者实施超声诊断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老年心瓣膜退行性病变 超声诊断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瓣膜置换术后疼痛及不舒适原因分析与护理方法。方法本次研究我们对60例瓣膜置换术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患者手术后疼痛及不舒适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后的疼痛和手术后造成的不舒适和手术的的天数有很重要的观赏,手术当天和手术2天后患者对疼痛的忍耐程度,女性明显优于男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文化素质也对手术后的不舒适造成一些影响。结论所以我们根据结论分析,我们要对换了人员进行手语的培训、手术后相应的护理培训以及让患者能够自我控制病痛缓解术后不舒适的方法。

  • 标签: 护理方法 瓣膜置换术后疼痛 不舒适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救治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心功能衰竭病人的临床护理措施,为更有效的护理该类病人提供指导。方法对我科2015年使用ECMO救治的10例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心功能衰竭患者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8例患者在支持治疗后,心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痊愈出院,2例患者支持治疗无效、死亡。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对ECMO救治成功有重要保障作用。

  • 标签: 瓣膜置换术后 心功能衰竭 ECMO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前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实施术前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术前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SCL90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且护理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前心理状况,并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 标签: 心理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术前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随着近年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心脏外科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和完善。心肌保护措施的不断改进及体外循环(CPB)装置,使患者术后的死亡率及并发症的概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在临床中,仍有部分患者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和生存率产生严重影响。临床可见,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肺不张,肺水肿,气胸,胸膜腔积液,呼吸衰竭,肺出血,肺部感染,肺栓塞,灌注肺,急性肺损伤等。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瓣膜置换术 早期诊断 肺部并发症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CBL教学法提高心脏瓣膜病见习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实践知识运用的能力。方法以2018—2019年在我科见习学生为授课对象,分为两组,分别为传统教学组(对照组)和CBL教学组(实验组),对实验组实施CBL教学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法。带教教师均为主治医师及以上,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学习成绩;教师在教学资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完成教学评价,制定调查问卷,进行教学效果调查。结果两组学生学习成绩对比,实验学生学习成绩更为优秀,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L教学模式在心脏瓣膜病临床教学中效果显著,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高。

  • 标签: CBL教学模式 心脏瓣膜病 临床见习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应用延续护理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数字法的分组方法将本院2015年2月—2017年6月在院治疗的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112例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6例患者采用延续护理,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生存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存质量可通过延续护理显著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延续护理 生存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术后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4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康复护理,术后20天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第20天心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20天生活质量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80.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与使用。

  • 标签: 心脏病瓣膜置换术 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EKG定位技术在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的患者,患者120例,选择时间于2017年1月—2018年6月60例为对照组按照体外测量方法置管后放射科行传统的X线摄片,观察导管尖端位置。2018年7月—2018年2月60例为观察组采用EKG技术进行PICC尖端定位后置管,再到放射科行传统的X线摄片,观察导管尖端位置。结果体外测量方法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为85%,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5%,置管时间5±1.11min,EKG技术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为96%、导管异位发生率为4%,置管时间7±1.31min。EKG技术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明显高于体外测量方法、导管异位发生率低于体外测量方法,置管时间大于体外测量方法。结论EKG技术可以提高PICC置管尖端定位的准确率,降低导管异位发生率,提高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

  • 标签: EKG定位技术 三向瓣膜式 PICC导管尖端定位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降低左心瓣膜术后三尖瓣重度返流的外科策略。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完成的137例左心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在进行左心瓣膜手术的同时,对三尖瓣重度返流患者施行Devega成形术,对三尖瓣中度返流的患者用Kay法成形,对轻度三尖瓣返流的患者不作三尖瓣成形。试验组为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完成的96例左心瓣膜手术患者,在进行左心瓣膜手术的同时,对三尖瓣重度返流患者用EdwardsMC3环进行三尖瓣成形,对三尖瓣中度返流的患者用心包片作Devega成形术,对三尖瓣轻度返流伴有右心功能不全、右心房扩大、右心室扩大的患者作Kay法成形术,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及术后术后3个月、术后1年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利尿剂使用情况、超声心动图三尖瓣返流量、LVEF%。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1年随访NYHA心功能分级无统计学差异,利尿剂依赖情况在术后1年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术后1年利尿剂依赖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1年超声心动图评价LVEF%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及1年三尖瓣返流程度有显著差异,试验组三尖瓣返流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积极的三尖瓣成形策略可以降低左心瓣膜术后三尖瓣返流的发生。

  • 标签: 左心瓣膜手术 三尖瓣 返流 外科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二次瓣膜置换患者的围术期呼吸道护理。方法通过对一例二次瓣膜置换患者术前术后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加强胸、膈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有效咳嗽指导,配合使用适当的锻炼、拍背及相应的健康宣教。结果通过指导肺功能训练、雾化吸入等治疗达到了预防肺部并发症及提高生活质量。结论系统全面的实行围术期会呼吸的管理是避免发生肺部感染的重要环节,积极的预防、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二次瓣膜置换 呼吸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同期手术治疗。方法此次选择了2010年1月—2017年3月于我院诊治的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均行同期手术治疗,记录40例患者各项实验数据,并将所选相关数据作总结分析,探讨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同期手术治疗有效性。结果同期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治疗后LVEDD、LVEF、LVESD等情况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选择同期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

  • 标签: 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冠心病 同期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人群非瓣膜病房颤相关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9例绵阳医保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相关数据,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价高血压、糖尿病、年龄大于75岁、周围血管病、充血性心衰、体循环栓塞史、女性性别、肾功能不全8个危险因素与非瓣膜病房颤相关栓塞的相关性。结果平均历险时间1.3年,发生体循环栓塞39例,栓塞率4.3/100人年,高血压、年龄大于75岁、体循环栓塞史是绵阳医保人群NVAF相关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HR分别为3.05(1.43~6.48)、2.50(1.28~4.88)、2.57(1.21~5.45)。结论高血压、年龄大于75岁、体循环栓塞史是绵阳医保人群NVAF相关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非瓣膜病房颤 危险因素 体循环栓塞 社会医疗保险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