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24例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资料分析。患者临床表现为活动后心慌、乏力等,活动耐力明显降低。结果14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恢复良好。结论气短、乏力等症状是对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的主要依据。心电图可提供心律失常的诊断依据。X线胸片可以帮助判断肺部淤血、胸腔积液和肺部病变的情况。

  • 标签: 心脏 瓣膜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技术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替换手术中应用临床体会。方法13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人工瓣膜替换术。其中二尖瓣替换78例,主动脉瓣替换34例,双瓣膜替换18例,三瓣膜替换2例。所有病例中需要同期行CABG12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为1.5%。并发症包括低心排综合症4例,应用IABP辅助2例,死亡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经肾替代治疗无好转后死亡。肺部感染5例,经抗炎治疗后痊愈。手术切口感染7例,经加强换药治疗后痊愈。无气栓发生,无呼吸衰竭及消化道出血。血红蛋白尿23例,发生率17%,经碱化尿液治疗后痊愈。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行瓣膜替换有较好的心肌及其他重要脏器保护作用,能减少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尤其适应于重症瓣膜病患者。

  • 标签: 浅低温 心脏不停跳 重症瓣膜病 人工瓣膜替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直视下瓣膜成形术或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再次行瓣膜手术的临床资料和经验。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的155例瓣膜直视手术后再次行瓣膜手术病人,包括各种瓣膜的再次单瓣置换术,双瓣置换术和三尖瓣成形术,和瓣周漏修补术等。再次手术间隔1~260(94.82±85.37)月。手术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应用灌注冷晶体或者含血停搏液下完成。结果再次瓣膜手术住院死亡率为5.81%,其中2006年至2011年的住院死亡率为2.75%。再次手术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房室内径明显缩小。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室性心律失常和低心排。结论掌握再次瓣膜手术特殊的临床特点,采取针对性的诊疗策略,能提高再次瓣膜手术的疗效。

  • 标签: 再次手术 心脏瓣膜 人工瓣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瓣膜性与非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100瓣膜性与非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瓣膜性(对照组)和非瓣膜性(观察组)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各5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心力衰竭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BNP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对不同类型的心脏病心力衰竭均有较好的疗效,对非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重组人脑利钠肽 瓣膜性心脏病 非瓣膜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37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康复率高,35例患者已经恢复健康,2例患者病情出现好转。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恢复正常的生活。

  • 标签: 风湿性心瓣膜 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瓣膜置换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42例瓣膜置换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教训,提高护理质量。结果4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加强对患者的心肺功能训练,以及充分的心理准备是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和痊愈的基础,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患者各主要脏器功能的稳定,有效的药物指导及观察,对患者顺利恢复极为重要。

  • 标签: 瓣膜置换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诊断中采用超声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的患者66例为本研究选取的样本病例,病例选取时段为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区间,采用抽签方式进行分组,予以超声诊断的33例患者为实验组,而予以CT诊断的33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进行比对和评价。结果相比对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异常阳性率和诊断总有效率均得以明显提升,两组比对数据经统计学软件验证,获得P<0.05的验证结果,统计学形成意义。结论在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诊断中采用超声诊断可将诊断准确率有效提升,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 超声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收集和整理我院120例对老年人的心脏瓣膜病的收治情况,并根据治疗情况研究和总结出收治经验和结果,将这些经验和结果再用于对老年人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护理以及治疗上。方法通过研究,将这120例老年人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诊疗结果等方面进行对比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找出可以用于老年人的心脏瓣膜病临床治疗的经验和结果。结果这12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早期生存107例,死亡13例。随后从2011年11月到2012年3月对出院的107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发现心脏功能恢复至Ⅰ级的患者有75例,恢复至Ⅱ级的患者有9例。结论老年人心脏瓣膜病大都通过进行外科手术的方法来进行治疗,而且病情一般都比较严重,病程比较长。多器官功熊衰竭以及合并其他疾病使得老年人心脏瓣膜病的并发症严重,尤其是采用外科手术后。

  • 标签: 老年人心脏瓣膜病收治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临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4年~2012年期间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216例出现肺部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脏瓣膜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的42例患者中有气胸1例、胸腔积液7例、肺不张4例、肺水肿4例、肺部感染26例。术前心功能与术后肺部并发症有直接关联。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长≥24h的患者更易发生肺部并发症。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越长,则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越高。结论术前注重改善心功能、术中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规范使用呼吸机,是避免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关键所在。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肺部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观察152例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寻找引起肺部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与术前左室射血分数(EF)低,术中体外循环及阻断主动脉时间长,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长有关。结论改善术前新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EF),缩短体外循环及阻断主动脉时间,合理使用呼吸机等可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心脏手术 瓣膜置换术 肺部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ICU监护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40例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精心的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39例患者术后顺利转出ICU,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给予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精心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 ICU护理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通过对27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院患者应用电话随访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护士启发性询问问题,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性化健康指导,干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可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模式,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瓣膜置换术后 电话随访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同期进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同期进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的19例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9例病患中有9例为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功能不全,10例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结果19例病患均手术顺利经治疗后病情得到好转,心脏功能较之前有明显改善,效果良好。结论在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制定良好的手术方案下,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同期进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有着较好的临床作用,能够帮助病患减轻痛苦显著改善心脏功能,从而提高治疗效率和病患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外科手术 冠状动脉疾病 临床效果 心脏瓣膜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06月至2012年06月在本科实施的79例重症心脏瓣膜患者术前准备,术中、术后处理。其中单纯二尖瓣置换9例,二尖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17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43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加迷宫手术8例,二尖瓣置换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2例。结果本组术后早期死亡4例,低心排综合征2例,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各死亡一例。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注意改善术前心功能,掌握手术时机,注重术中心肌保护,术中合理纠正瓣膜病变,加强术后监护,预防术后并发症,可降低重症瓣膜病死亡率。

  • 标签: 重症瓣膜病 围手术期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160例能定期随诊病人进行低强度抗凝治疗,观察并记录其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统计其抗凝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本组病例围手术期无抗凝并发症发生,随诊1年中,发生脑血栓者1例(发生率1.02%),1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1.02%),出血者9例(发生率3.06%)。结论口服华法林维持INR值1.5-2.0能有效降低抗凝并发症发生率,抗凝有效性及安全性良好。

  • 标签: 华法林 心脏瓣膜置换 低强度抗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