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实施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120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同期进行分为同期组和非同期组,每组60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同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同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同期组患者瓣周漏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低于非同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有效可行,具有良好的近期、远期效果。

  • 标签: 心脏瓣膜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心病
  • 简介:目的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各项指标和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收治20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心房颤动组和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组各100例,观察和评估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单纯心房颤动组的血清脂蛋白(a)、FPG、MPV、FI、LAD以及CHA2DS2-VaSC积分相比于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组明显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清脂蛋白(a)、FPG、MPV、FI以及LAD等各项指标应该给予严格、准确的检测,以便对脑梗死事件的发生进行评估以及对抗凝治疗进行指导。

  • 标签: 脑梗死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对我院心脏瓣膜手术病人采取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调我院心脏瓣膜手术病人开展分析,以2021年4月以内,2019年4月以后就诊的资料作为样本,予以随机分组,实验组52例通过知信行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52例给予传统护理干预,概述具体的研究数据。结果:实验组生活质量评估数据优于对照组,知识掌握率较差的是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对我院心脏瓣膜手术病人采取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提升了病人的认知水平,改善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心脏瓣膜手术 知信行健康教育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讨生物医药化工过程中的生物安全管理与控制策略,并通过综合分析提出了相关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通过对现有研究的回顾及对目前生物安全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对策。

  • 标签: 生物医药化工 生物安全 管理 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不同抗凝药物治疗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情况的统计,总结最佳的治疗方式,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6年 5月 -2017年 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108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常规应用华法林治疗,实验组则应用达比加群治疗,统计抗凝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有 1例出现牙龈出血,占 1.85%,对照组患者中有 6例出现皮下出血、牙龈出血等轻微出血事件,占 11.11%,两组均为轻微出血倾向,无一例发生脑出血等严重出血事件,但实验组患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达比加群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抗凝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建立乌头中毒致死的动物检材中乌头类生物碱的LC/MS/MS分析方法。方法:将生物检材用氨水调pH值为8-9,用氯仿/乙醚(1:4)萃取生物检材样品,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检测。结果:在中毒致死的动物检材中发现了乌头碱、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结论:LC/MS/MS法灵敏可靠,样品处理快速简便,适用于生物检材中乌头类生物碱的检测。

  • 标签: 法医毒物分析 乌头 生物检材 乌头类生物碱 LC/MS/MS
  • 简介:【摘 要】做好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对预防病原性微生物传播疫病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各大城市早已经将这项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体系中,而且作为国家卫生城市评价的一项重要标准,其投资力度将进一步的加大。本文首先介绍了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其次探讨了其预防措施,希望能为我国城市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 标签: 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预防 病原性微生物 传播 疾病
  • 简介:【摘 要】做好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对预防病原性微生物传播疫病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各大城市早已经将这项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体系中,而且作为国家卫生城市评价的一项重要标准,其投资力度将进一步的加大。本文首先介绍了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其次探讨了其预防措施,希望能为我国城市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 标签: 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预防 病原性微生物 传播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