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各地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现状以及现有的问题,并且在此基础给出相应的处理办法与方案。方法调查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运行情况、机构和员工,并且按照相关规定和办法,对病媒生物防制相关机关、人员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结果病媒生物防制情况已初步建成并得到相关领导和组织的认可,完善了相关网络,经费充足,并且开展了卫生处理工作,清除病媒生物的生长地,统一集中的开展大面积病媒生物消杀工作、病媒生物防制相关知识讲解、宣传。但是其中依然存在着专业团队不足、人才短缺,相关法律、法规监管不到位,制度、科学化管理不到位,三级工作人员队伍不稳定,病媒生物防制服务机构不完善,规模小、数量少、工作水平能力较低等问题。结论应当加强相关政府部门对于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管理、监控,并且制定相关的符合当地情况的法律、法规,增强当地居民对于病媒生物防制相关知识的普及程度,并且进一步完善各项病媒生物防治综合性措施,加强培养相关服务机构的成长与发展,增加病媒生物紧急控制管理机制建设,缓步提高病媒生物防制的服务能力。

  • 标签: 调控预防 美化卫生 病媒生物
  • 简介:摘要微生物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中专业性较强的主干学科之一。由于微生物检验不仅过程复杂、内容繁多且检测时间较长,还涉及到了院内感染与生物安全等方面。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通过加强实习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实习生专业知识与临床知识的结合,并使教学方式多样化,采用实习生与教师的双考核等有利于实习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微生物检验日常工作。

  • 标签: 微生物学检验 实习带教 教学改革 检验实习
  • 简介:摘要肠道内有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微生物,它们和宿主间形成了互利共生的关系,对人体的身心健康产生着重大影响。近年来,随着对肠道微生物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肠道菌群微生物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影响人们心理健康。最后指出补充益生菌是治疗身心疾病的有效手段。

  • 标签: 肠道微生物 益生菌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注射剂是我们医疗中常用的医疗药品,通过注射进入我们人体血液循环从而进行治疗。目前,注射剂在使用前很容易被微生物感染,尤其是在生存过程中,受微生物感染的注射剂不仅药效降低,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影响。因此,我国GMP无菌附录要求在满足质量条件下进行注射剂生产时对各类微生物感染最大限度的降低。本文对注射剂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进行分析,以期降低生存过程中的微生物感染,保障药物疗效。

  • 标签: 注射剂 微生物感染 控制 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医院制剂室内由生产人员、生产车间的空间和表面以及工艺用水这几个方面造成的微生物污染,提出相应的防控污染的几种方法,分别是对生产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对生产人员的行为管控等;选择好洁净区表面消毒所用的消毒剂,比较多种空间消毒方式的优缺点,选择适宜的方法;做好纯化水的微生物防控灭菌措施。

  • 标签: 医院制剂 微生物 防控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取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症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依据是否予以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将我院自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多动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例)与实验组(n=20例),实验组患儿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患儿不接受任何干预,实验组接受20次生物反馈干预后评价两组患儿临床结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多动症患儿症状评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数据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小儿多动症存在一定效果,值得进一步应用研究。

  • 标签: 脑电生物反馈 多动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电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广泛性焦虑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期本院收治的200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成对照、治疗组,各100例,两组患者使用舍曲林100mg/d、阿普唑仑0.4mg,睡前服用,连续四周。治疗组再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每周5次,每次30min。连续两周。结果两组患者HAMA总分均低于治疗前,和治疗前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对照有效率分别为100%、90%。结论脑电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广泛性焦虑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 广泛性焦虑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生物反馈治疗老年焦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老年焦虑症患者,治疗时间段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4周后的焦虑评分、精神因子分以及躯体因子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患者远期结局良性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 标签: 生物反馈 老年焦虑症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基层医院的检验科生物安全隐患得到降低,制定有效的、完善的防护措施。选择的方法是对基层医院的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目前,基层医院检验科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安装的硬件设施不规范以及设备数量较少,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不强,制定的规章制度不合理以及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所以,必须要对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安全防护知识定期进行培训,对管理制度不断进行优化,使操作程序得到规范,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消毒处理的工作。

  • 标签: 基层医院 检验科 生物安全 管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失眠患者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入我院进行治疗的失眠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疗法治疗,而观察组则应用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并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PSQI各个维度与总分上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各个维度比较无差异(P>0.05),总分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失眠患者治疗中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借鉴。

  • 标签: 失眠 脑电生物反馈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效果
  • 简介:摘要探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尿液标本的采集和运送。正常人的尿液是无菌的,更好地从尿道发现细菌并减少可能的污染,必须要注意严格无菌操作收集尿液标本,尿液标本必须使用专用无菌容器,并加盖送检,并在培养时进行活菌计数。树立标本质量控制意识,注意无菌操作,尽快送检或妥善保存。

  • 标签: 临床微生物检验 尿液标本 采集 运送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微波治疗对皮肤浅表赘生物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95例皮肤浅表赘生物患者作为本次对比研究的观察对象,给予所有患者完成微波治疗,并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工作。结果经过微波治疗和针对性护理后,95例患者中明显治愈者达到57(60%)例,治疗显效者36(60.00%)例,治疗有效者33(34.73%)例,治疗无效者5(5.27%)例,其治疗有效率高达94.73%。结论微波治疗针对浅表皮肤赘生物患者的治疗效果十分可观,操作简单,不良反应极少,联合后期的综合护理工作,通过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治疗鼓励,在生活护理方面协助患者适应治疗,促进愈后效果,最大化的保证了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微波治疗 皮肤浅表赘生物 护理措施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疾控中心的主要的服务宗旨为以人为本,加强各类疾病的控制以及预防工作,属于一种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疾控中心需要将科研作为工作的基础,减少疾病对人群造成的伤害,疾控中心中微生物实验室的主要工作为,对疾控中心所负责范围内的各项传染病的日常监控工作以及体检诊断工作等。因此本文便对疾控中心中微生物检测工作作为主要的叙述内容,对其中的影响因素以及具体的解决措施进行浅薄的分析。

  • 标签: 基层疾控中心 微生物检验 常见问题与对策探讨
  • 简介:摘要医学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更多品学兼优的医务工作者,为确保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在开展医学教育的过程中,不但要使学生掌握丰富的医学知识、精湛的医学技术,还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医德。因此,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鉴于此,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在病原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希望本文能为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医务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标签: 病原生物学 教学 德育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营养条件对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3株大肠埃希菌(25922),均对其实施血平板培养。在分别在复温30min、1h以及6h的营养条件下对其生长情况,尤其是生物膜形成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在复温30min后,大肠埃希菌菌落有所生长,在复温1h后的菌落数量最多,在复温6h后菌落数量有所下降。并且在使用瑞氏吉姆萨染色法检查后显示,在复温1h后的生物膜厚度明显高于复温30min以及复温6h,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在复温1h的营养条件下,更有利于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形成。

  • 标签: 不同营养条件 大肠埃希菌 生物膜形成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和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我院进行微生物检验的134例标本展开研究,对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和类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结果在本组所有微生物检验标本中不合格标本共有21例,不合格原因为样本采集时间错误、标本受到污染,送检不及时,检测不规范等。结论在微生物标本检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送检程序进行规范检验,并加强医院各科室之间的交流,提高微生物标本检验合格率。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标本 不合格原因 解决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段中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和引起原因。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7年9月我院制作的300例临床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上述临床标本微生物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在上述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中,呼吸道标本检验的阳性率最高,而后依次为阴道分泌物及穿刺标本、大便及尿液标本、血培养标本。2016年3月-2017年9月相较于2014年9月-2016年3月,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明显更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不同时段临床标本检验阳性率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应根据实际检验结果作为临床诊断治疗依据。

  • 标签: 临床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方法研究标本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期间460例实验室送检标本,综合分析送检标本检验情况,对比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送检标本中微生物检出率为79.57%,其中血培养标本、呼吸道标本、粪便标本检出率均较高,但是失误率则为17.39%,从80例检验失误样本中可以看出,出现失误的原因较多出现在运输与存储方面,分别占据33.75%与31.25%。结论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检查过程中可以发现整体的阳性检出率不高,失误率较为严重,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进行规范化处理,提升微生物检验技术,逐渐完善检验规范性,为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 标签: 临床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 研究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黏液浓性宫颈炎微生物的培养及药敏测定。方法择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内收治的80例黏液浓性宫颈炎患者(MPC)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一期间到我院进行体检的80例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分别取两组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并比较微生物培养结果、药敏试验结果、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细菌、支原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假丝酵母菌阳性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药敏检测结果显示,敏感药物有青霉素、喹诺酮、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使用头孢地尼、氯霉素阴道用药、苦参凝胶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阿莫西林、氯霉素阴道用药、苦参凝胶治疗效果(P<0.05)。结论黏液脓性宫颈炎发生的原因很多,大部分与支原体感染有关,临床中治疗时,需要根据微生物培养结果、药敏检测结果,选择合理、科学的方式进行治疗。

  • 标签: 黏液浓性宫颈炎 微生物培养 药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