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归纳分析了肿瘤患者常见症状护理措施。

  • 标签: 肿瘤患者 症状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热症状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发热症状患者30例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对30例发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效控制和延缓体温的升高。结论通过临床护理工作去除发热的病因和诱因。体温恢复正常范围。发热引起的身心反应减轻或消失,协助患者处于舒适状态。减少产热和增加散热。

  • 标签: 发热 临床护理 降温
  • 简介:摘要癫痫是一组反复发作的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的慢性疾病。临床上由多种脑部道不病损和代谢障碍引发症状性癫痫。本例报告1例糖尿病酸症酸中毒导致Jackson癫痫,现报告1例如下。

  • 标签: 癫痫 神经元异常放电 糖尿病酸症酸中毒。
  • 简介:摘要围绝经期是中妇女进入老年期的重要过渡阶段,也女性从性成熟期转向性机能衰退的重要阶段。多数女性的围绝经期历时数年,而期间可出现各种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其家庭和谐,故需要探索安全、有效的围绝经期妇女症状干预策略,帮助女性顺利走出围绝经期。为此,文章针对围绝经期妇女症状管理策略展开综述研究,如下。

  • 标签: 围绝经期 临床症状 管理策略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从不同病期比较抑郁症患者的症状归因方式。方法采用已经确诊抑郁症患者不同病期、不同症状、不同区间群体进行问询方式的不同归因方式评定轻度与重度级别抑郁症患者中100例抑郁症患者的症状归因,并考察重度与轻度之间的差异。应用统计软件SAS6.12对调查表选择的研究对象,针对不同分组患者的症状归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可控-不可控、暂时-持久等维度有显著变化。结论重度抑郁症患者对自己的行为企图存在不可控性,对外界抗拒及疑虑明显,完全在自己的精神世界生活,与周围环境完全脱离,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社会、自己的精神世界,可控性较差。

  • 标签: 抑郁症 归因方式问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对脑梗塞患者精神症状改善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40例脑梗塞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使用心理护理方法。对照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精神症状的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5.6±4.8)分,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0.3±3.7)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具有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措施后,所有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显著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提供心理护理服务,将可显著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同时还能够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脑梗塞 精神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急性咳嗽气道炎症变化状况。方法选择亚急性咳嗽患者36例为观察组及健康体检者36例为对照组,测定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血清IL-17、FeNO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症状积分、IL-17及Fe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IL-17及FeNO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IL-17与FeNO呈正相关关系(r=0.626,P<0.05),与症状积分呈正相关关系(r=0.452,P<0.05)。结论亚急性咳嗽存在明显的气道炎症和气道反应性升高,IL-17表达水平能体现亚急性咳嗽气道炎症严重程度。

  • 标签: 亚急性咳嗽 气道炎症 白细胞介素-17 一氧化氮
  • 简介:摘要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INV),是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最常见、也是患者感受最痛苦的不良反应之一。严重的恶心呕吐对患者心理、生理造成极大危害,降低化疗的依从性,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对患者CINV症状进行系统管理,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发生风险,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 症状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讨论异位胰腺胃镜以及超声下胃镜的现象。通过研究2012年3月到2015年3月三年中所有的异位胰腺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出患病时的反应、胃部在内镜及超声下的现象。根据57位病人的资料,其中异位的位置在胃窦部的有52位患者,在胃角处有4名患者,只有一位患者患病位置在十二指肠处。而有49名患者胃镜检查时发现隆起顶部有脐样处开口。采用超声检查异位时,有50位患者的异位隆起边界不清晰,其中48名患者超声检查都是不均匀混合回声,6名患者有低回声及等回声病灶。还有6名患者异位病变处于黏膜层,47名患者病变位置为黏膜下层,2名患者病变位置为累及肌层,还有2名患者处于突破肌层。所以检查异位胰腺病例时,基本没有任何可以明显看出来的症状,只能结合胃镜检查及超声内镜才能确诊病状。

  • 标签: 胃镜检查 腔内超声检查 异位胰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胸痛症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2—9月期间在广州新海医院就诊的无胸痛症状AMI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加做右室和后壁导联,每位患者3小时做1次心电图,共做3次。结果100例患者中具有典型AMI改变63例,改变不典型的37例,Q波异常40例,ST-T改变67例,T波改变56例,R波异常34例。100例患者中有24例前间壁心肌梗死、9例前侧壁心肌梗死、22例下壁心肌梗死、5例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18例高侧壁心肌梗死、17例心内膜心肌梗死、5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结论对无胸痛症状的AMI患者必须及时做心电图、心肌酶和心肌坏死标记物动态观察,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做到早发现,早诊治。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AMI) 无胸痛症状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4年5月-2015年9月之间收治的24例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观察。结果本组24例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经有效治疗后,基本痊愈者6例,症状好转者15例,症状无改善者3例,治疗有效率为87.50%。结论对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患者行针对性药物治疗,可使其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 标签: 痴呆精神行为症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固定排便时间对于改善便秘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8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及干预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通便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强排便时间的管理,为期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便秘缓解情况的差异,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χ2检验或t检验)。结果对照组60例便秘患者有43例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71.6%,干预组58例便秘患者有51例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7.9%,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便秘患者进行固定排便时间的管理,能有效改善便秘症状,且方便易行,无副作用。

  • 标签: 便秘 排便时间 改善症状
  • 简介:摘要“心理感冒”是形象的说法,本文对基层官兵常见的“心理感冒”症状进行概述,并联系部队基层实际提出了具体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基层官兵 心理感冒 症状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介入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20例,用聚乙烯醇(PVA)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术后1、3、6、12月随访观察。结果术后3月,18例肌瘤体积缩小。术后1年,18例症状改善或消失。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安全、有效。

  • 标签: 介入治疗 栓塞 子宫肌瘤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修订能够适用于藏族民众的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研究对本土化汉语SCL-90量表进行充分的藏语翻译回译再翻译再回译,对藏语版的量表进行信度、效度、项目分析,并制定了藏语版量表的成人常模。研究结果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区分度,适合藏族成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检测。

  • 标签: 症状自评量表 藏语 修订,常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从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选择86例进行研究,随机分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观察组给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评分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与治疗之前进行比较,两组入组患者的PANSS得分出现显著下降,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和总分均显著小于本组治疗前,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之后对各项指标进行组间比较,也存在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

  • 标签: 首发精神分裂症 典型抗精神病药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阳性症状 阴性症状 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病情变化规律与时点精神症状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到2015年10月某三甲精神病医院男女病房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由当班的日夜班护理人员从入院到出院进行24小时观察与评估。结果120例精神病人在6个时段中(24小时)以生活懒散占的例次最多,约束,保护和行为矫正占的总例次均高于其它时点症状干预措施,P<0.001,最具显著差异。结论开展时点症状的护理干预与效果评估研究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神病人 时点症状 护理研究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1例患者由于抑郁而服药自杀的临床资料,患者服药后昏迷被送往医院进行洗胃处理,1天后清醒,清醒后对于往事记不清,对患者进行1周的观察后,精神、情绪稳定后出院。随访半年患者症状平稳,生活正常。

  • 标签: 抑郁 服药自杀 昏迷 清醒 症状消失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影响脑卒中后发生抑郁的因素,尽可能及早消除可干预因素。并早期进行心理治疗,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评定中风后抑郁,用CES-D抑郁量表进行调查,选择了脑卒中引起偏瘫的特殊人群384名作为调查对象,了解偏瘫病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并观察其发生与年龄、性别、病因、病情、病前性格、文化程度、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对178名发生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采用诺丁汉健康问卷(NHP),了解病人的生活质量,并进行随机分组,89名为心理治疗组,89名为常规治疗组。结果384例中风患者中178例有抑郁状态,发生率为46.34%,其发生与年龄、病程、病情、性格、文化程度、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发现心理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年龄大、病情重、病程长、性格内向、文化水平低、经济条件差、与家人不和的中风患者,抑郁发生率高。尽早有效治疗,减轻病情,动员社会及家人关心中风患者可减少抑郁的发生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治疗抑郁症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抑郁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从社会文化维度研究精神分裂症,探讨精神分裂症症状的时代变迁。方法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华西医院的精神分裂症的病历,针对病历的描述,采集了各个时点的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理学特征、诊疗特征,同时用各个时点的人类发展指数来反映社会文化的情况,并将人类发展指数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各个调查项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二十年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觉、幻听、妄想、被害妄想、物理影响妄想、schneider一级症状、冲动行为症状的病理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结论随着时代变迁,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构成有一定变化;社会文化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病理学结构具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社会文化因素 基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