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蛋白营养不良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5月共计40例合并蛋白营养不良的初治肺结核患者纳入观察组,另择取同期40例营养状况正常的初治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抗结核治疗的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经治疗2、3个月后的痰菌阴转率(55%、62.5%)明显低于对照组(65%、75%)(P<0.05);观察组经治疗2个月后的病灶吸收好转率(77.5%)、空洞闭合率(12.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2.5%、35%)(P<0.05)。结论蛋白营养不良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病情、疗效及预后均有不利影响,临床初期防治需根据其营养状况适时加强营养支持,特别是保证蛋白摄入,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蛋白质 营养不良 肺结核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VWM)患者施予护理干预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VWM患者的资料,对这一患者自身的相关表现与头部影像学特征施予调研,并对这一病症施予综述,总结出护理措施。结果患者能够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结论VWM属遗传病,正确的护理方法能延缓运动功能的倒退速度。

  • 标签: 白质消融性白质 脑病影像学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白质损伤早产儿和非脑白质损伤早产儿的预后及脑瘫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6月年我院NICU,胎龄24~34周的早产儿,60例经颅脑超声检查有脑白质损伤的为A组,同期早产儿60例颅脑B超(或MRI)未发现脑白质损伤的早产儿为B组,比较两组的预后及脑瘫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A组的脑瘫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岁前,两组脑瘫发生的高危因素和肌张力、头颅MRI病理改变的密切相关。结论有脑白质损伤的早产儿头围<χ--2s且肌张力高≥I+,头颅核磁结果存在PVL或基底节病变就诊时Gesell大运动发育商<55分为早产脑损伤患儿患脑瘫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脑白质损伤 早产儿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糖尿病肾病检验中应用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效果。方法2016年5月—2018年5月作为研究时段,取110例研究时段内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与同时段来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前者观察组,后者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实施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分析两组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水平,并对比分析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高(P<0.05);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高(P<0.05)。结论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检验中,既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又可为临床医生诊治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尿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检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20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20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继发于高血压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尿毒症、妊娠子痫。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视物模糊和意识障碍。头颅CT或MRI检查主要表现为对称的枕叶白质脑水肿,部分伴有顶额颞叶等病变。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头颅CT或MRI复查病灶完全或大部分消失。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可由多种病因产生,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大脑后部白质血管源性脑水肿改变,及时治疗后症状和影像学特征迅速改善。

  • 标签: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脑水肿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糖尿病肾病应用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法的诊断价值。方法2017年3月—2018年2月本院接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为实验组,另择同期接诊的健康体检者80名为对照组。对两组都施以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综合分析两组的检测结果,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实验组的尿微量白蛋白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低值组的尿微量白蛋白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高值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低值组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同中值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联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有助于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情作出明确的判断,让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 联合检测 糖化血红蛋白 早期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球蛋白是近年来临床疾病治疗与预防的常见药物类型,以丙种球蛋白为例,在抗体活性上明显,可结合抗原特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从近年来许多相关研究文献中均可发现,丙种球蛋白应用下取得的效果明显,特别因其抗病毒IgG抗体,得到广大医学者的青睐。本次研究将结合既往研究文献资料,对丙种球蛋白临床应用进展做综述分析。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临床应用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微量清蛋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早期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再选取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所有受检者的收取时间(2016年5月10日—2017年5月11日),对三组受检者均实施尿微量清蛋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比三组受检者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糖尿病肾病患者UA、Cr、BUN指标高于对照组以及实验组(P<0.05),观察组受检者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尿微量清蛋白高于实验组和对照组(P<0.05);联合检测检出率90.00%显著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通过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尿微量清蛋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利于患者后期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以及参考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尿微量清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肾病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对临床输血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输血的80例患者进行输血前后胆红素对比研究,所有患者均满足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交叉配血主测相合次测凝集。其中无出血症状的有54例,对无出血患者进行输血前后血红蛋白测定,观察血红蛋白升高情况,判断能否达到临床完全有效输血。结果80例患者输血均遵循主测相合,次测凝集强度不高于直接抗人球蛋白凝集强度的原则进行输血,输血过程中患者未见明显不适症状,输血前后胆红素变化不明显,54例患者输血后血红蛋白增长与正常人有明显差别。结论在抢救用血情况,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的患者输血遵循主测相合,次测凝集强度不高于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凝集强度的原则,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或者去白红细胞是合理并且相对安全的。

  • 标签: 直接抗人球蛋白 胆红素 血红蛋白 输血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应用尿蛋白临床检验的效果。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4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体检的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尿蛋白临床检验,检验后对效果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对照组的尿蛋白指标mALB、α1-MG、TRF和IgG含量进行对比,对照组患者为(7.56±5.01)mg/L、(6.2±3.5)mg/L、(1.24±0.22)mg/L、(2.39±3.24)mg/L,研究组各项指标为(20.37±13.76)mg/L、(14.31±10.25)mg/L、(13.11±5.57)mg/L、(10.51±5.36)mg/L,研究组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尿蛋白临床检验,敏感性指标比较高,对检验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高血压患者 尿蛋白临床检验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其主要方式则采用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血常规联合检验。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入选的共80例,并选择了非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为对照组进行实验探究。结果观察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血常规高于对照组,但是血清前白蛋白则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血常规联合检验对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地依据,及早的进行病情的改善治疗。

  • 标签: C-反应蛋白 血清前白蛋白 血常规 细菌性感染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脂蛋白(a)和胆红素联合检验诊断冠心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冠心病患者40为研究组,选同期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观察两组患者脂蛋白(a)与胆红素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脂蛋白(a)水平要高于健康组患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研究组要低于健康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脂蛋白(a)与胆红素联合检验,能够提高检验诊断准确度,对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给临床疾病诊断、治疗等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 标签: 脂蛋白(a) 胆红素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lauss法和PT演算法在纤维蛋白原测定比较。方法对80例随机标本进行检测,分别采用PT演算法和Clauss法进行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用Clauss法和PT-der法同时测定正常参比血浆10次,两法均变异系数小,重复性好,说明仪器精密度好。将Fbg在大于4g/L、2~4g/L和小于2g/L的范围。2~4g/L、小于2g/L范围内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Fbg大于4g/L范围时,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lauss法准确性高、特异性强、快速简便,测定人体内Fbg的水平为患者的出凝血功能判断提供了证据。

  • 标签: 纤维蛋白原含量 Clauss法 PT演算法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检验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与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健康人群各31例作为样本,均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验尿微量白蛋白。结果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4.12±0.23)mg/dL、阳性率83.87%;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1.30±0.45)mg/dL、阳性率3.23%。两组对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将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应用到糖尿病肾病及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提高疾病的检出率,为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 速率散射比浊法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其周围均有纤维蛋白鞘的形成。纤维蛋白鞘是有平滑肌细胞、红细胞、血栓、内皮细胞及胶原蛋白组成1。而这种膜状物的出现是导致静脉狭窄,继而导管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了解纤维蛋白鞘的形成原因,增强导管护理的相关知识,以维护与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纤维蛋白鞘 形成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对糖尿病诊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糖尿病患者与50例健康人群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同时进行空腹血糖的测定,观察两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应用在糖尿病患者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评估与诊断,便于医生及时地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心脏意外事件的中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不同将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与不稳定心绞痛(UAP)两组,对所有患者血清hs-CRP、h-FABP水平、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MB(CH-MB)含量予以测定,记录其2周后心脏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将同期我院常规体检的50名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UAP组共有14例发生心脏意外事件,占27.45%(14/51),较SAP组的10.14%(7/69)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无一例发生心脏意外事件;SAP组、UAP组血清hs-CRP、h-FAB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SAP组患者血清cTn-I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及组中III级患者血清cTn-I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P组及UAP组发生心脏意外事件患者血清hs-CRP、h-FAB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未发生心脏意外事件患者CK-MB指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联合h-FABP检测能够有效预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优于传统心肌损伤检测,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 心脏意外事件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呼吸道感染C反应蛋白水平实时检测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9月本院接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予以快速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实验室以及血常规检查,并将实验室检查的结果作为标准,根据病原菌分成非细菌组以及细菌组,利用ROC曲线对快速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进行评估,并予以血常规检查,了解C反应蛋白水平实时检测在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细菌组的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比非细菌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120例患儿快速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的诊断准确率为92.5%,比白细胞计数检测的84.17%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同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快速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比检测白细胞计数更加准确,建议采纳。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相关研究 C反应蛋白 快速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量输血后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临床变化。方法择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84例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进行研究,对所选患者输血前、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以及血小板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输血前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均明显比输血后高,且输血1天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均明显比输血后2天低,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输血前患者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比输血后低,且输血1天后患者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比输血2天后高,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过大量输血,患者纤维蛋白原得到溶解,稀释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水平降低,应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大量输血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 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