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蛋白营养不良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5月共计40例合并蛋白营养不良的初治肺结核患者纳入观察组,另择取同期40例营养状况正常的初治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抗结核治疗的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经治疗2、3个月后的痰菌阴转率(55%、62.5%)明显低于对照组(65%、75%)(P<0.05);观察组经治疗2个月后的病灶吸收好转率(77.5%)、空洞闭合率(12.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2.5%、35%)(P<0.05)。结论蛋白营养不良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病情、疗效及预后均有不利影响,临床初期防治需根据其营养状况适时加强营养支持,特别是保证蛋白摄入,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蛋白质 营养不良 肺结核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VWM)患者施予护理干预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VWM患者的资料,对这一患者自身的相关表现与头部影像学特征施予调研,并对这一病症施予综述,总结出护理措施。结果患者能够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结论VWM属遗传病,正确的护理方法能延缓运动功能的倒退速度。

  • 标签: 白质消融性白质 脑病影像学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品管圈降低病区不规范用电。方法2016年3月至2016年8月我科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对病区不规范用电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原因并进行改进。结果病区病房不规范用电由59.73%下降至29.74%,医务人员办公区域的不规范用电由80.55%下降至52.29%,提高了我科的医护人员及住院患者、家属的节能意识,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对科室年轻同事的QCC手法的运用、协调沟通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结论运用QCC这一管理手法对病区不规范用电管理,可显著降低其耗电量,完善病区节能降耗的管理,提高了全科人员的节能降耗意识,降低科室的支出,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病区用电 消耗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白质损伤早产儿和非脑白质损伤早产儿的预后及脑瘫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6月年我院NICU,胎龄24~34周的早产儿,60例经颅脑超声检查有脑白质损伤的为A组,同期早产儿60例颅脑B超(或MRI)未发现脑白质损伤的早产儿为B组,比较两组的预后及脑瘫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A组的脑瘫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岁前,两组脑瘫发生的高危因素和肌张力、头颅MRI病理改变的密切相关。结论有脑白质损伤的早产儿头围<χ--2s且肌张力高≥I+,头颅核磁结果存在PVL或基底节病变就诊时Gesell大运动发育商<55分为早产脑损伤患儿患脑瘫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脑白质损伤 早产儿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糖尿病肾病检验中应用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效果。方法2016年5月—2018年5月作为研究时段,取110例研究时段内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与同时段来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前者观察组,后者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实施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分析两组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水平,并对比分析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高(P<0.05);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高(P<0.05)。结论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检验中,既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又可为临床医生诊治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尿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检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20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20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继发于高血压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尿毒症、妊娠子痫。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视物模糊和意识障碍。头颅CT或MRI检查主要表现为对称的枕叶白质脑水肿,部分伴有顶额颞叶等病变。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头颅CT或MRI复查病灶完全或大部分消失。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可由多种病因产生,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大脑后部白质血管源性脑水肿改变,及时治疗后症状和影像学特征迅速改善。

  • 标签: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脑水肿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LISA法甲胎蛋白(AFP)的检测方法及意义。方法对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对ELISA法甲胎蛋白(AFP)方法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ELISA测得的AFP含量取不同浓度的混合血清,AFP浓度为10.7lng/mL、18.08ng/mL、46.83ng/mL,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定值血清,用ELISA法分别检测其回收率。用ELSIA测得的回收率分别在93.90%~98.1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42%,ICA的检测精度高,稳定性强。结论AFP是原发性肝癌最灵敏、最特异的肿瘤标志,血清AFP测定结果大于500μg/L以上,或含量有不断增高者,更应高度警惕。

  • 标签: ELISA法 甲胎蛋白(AFP) 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抑郁症患者血液纤维蛋白原与C反应蛋白的检验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接收的抑郁症36例患者为研究资料,并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实施健康体检的36例健康人员,并将其作为对照组。通过散射比浊法,对比检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血液纤维蛋白原及C反应蛋白原的水平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血液纤维蛋白原与C反应蛋白的阳性率情况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血液纤维蛋白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情况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抑郁症患者的病症情况,采取血液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其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 标签: 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 抑郁症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蛋白(a)Lp(a)在冠心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分别收集95例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检测其Hcy、Hs-CRP和Lp(a)的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组的Hcy、Hs-CRP和Lp(a)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Hcy、Hs-CRP和Lp(a)灵敏度均超过80.00%,特异性均超过90.00%,联合检测能有效降低漏诊率,但特异性有所降低(P>0.05)。结论Hcy、Hs-CRP和Lp(a)都是冠心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在冠心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脂蛋白(a)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蛋白(a)在冠心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分别收集95例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检测其Hcy、Hs-CRP和Lp(a)的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组的Hcy、Hs-CRP和Lp(a)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单项检测阳性检出率均超过80.00%,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P<0.05)。结论Hcy、Hs-CRP和Lp(a)都是冠心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在冠心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联合检测能有效减低漏诊率。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脂蛋白(a)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10例脑梗死患者(其中分为大梗死灶、小梗死灶、腔隙性梗死灶),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检测和比较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升高,随着梗死灶面积的增大和严重程度的加深,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P<O.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越高,脑梗死患者的梗死灶面积越大,病情的严重程度越重。

  • 标签: 脑梗死 超敏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红蛋白(Hb)法与转铁蛋白(Tf)法在粪便隐血试验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5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1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的粪便标本分别行Hb法、Tf法以及联合检测法实施潜血试验。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Hb法、Tf法以及联合检测法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内上消化道出血(A组)与下消化道出血(B组)三种检测方法的检出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b法联合Tf法可有效提高大便潜血试验的敏感度,有利于快速准确诊断、鉴别消化道出血,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粪便隐血试验 血红蛋白法 转铁蛋白法 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C-反应蛋白、24小时尿蛋白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196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对象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24小时尿蛋白水平,观察组间差异。结果CKD3期、CKD4期、CKD5期三组患者的CRP和24h尿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和CKD3期、CKD4期比较,CKD5期组患者的CRP水平有显著差异,而24h蛋白尿的水平则低于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CRP和24h尿蛋白水平是预测冠心病发生的因子,CKD5期患者CRP和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程度密切相关,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C-反应蛋白 24小时尿蛋白,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产前二维及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诊断脐带异常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产科进行超声检查发现脐带异常的产妇8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这80例脐带异常的产妇进行二维检查,对感兴趣的区域进行三维能量检查,把二维和三维能量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且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二维检查和三维能量检查都能诊断出脐带异常,但是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图像更清晰,更加真实,更方便于常人理解。结论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使检查的图像结果更清晰。二维和三维能量超声联合可以有效提高脐带异常的诊断结果。

  • 标签: 二维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 诊断脐带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联合C反应蛋白(CRP)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罹患感染性疾病新生儿60例(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入院并排除感染性疾病的健康新生儿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入院时PA、CRP和白细胞计数(WBC),观察组入院时及治疗后3d的PA、CRP和WBC水平变化。结果入院时观察组CRP和W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和WBC明显下降,PA水平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疾病新生儿的PA显著下降,而CRP水平显著上升,对PA和CRP的动态监测有助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预后判断。

  • 标签: C反应蛋白 前白蛋白 新生儿 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糖化血红蛋白联合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研究对象选取44例在本院检查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为实验组,同时再选取同一时期44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健康组,所有患者均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各项指标的单项生化检测和联合检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指标变化。结果其中实验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UmA)与健康组相比均明显较高(P<0.05),此外,临床上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均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效果显著,其各项指标变化对临床疾病早期诊断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肾病 早期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糖尿病肾病应用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法的诊断价值。方法2017年3月—2018年2月本院接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为实验组,另择同期接诊的健康体检者80名为对照组。对两组都施以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综合分析两组的检测结果,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实验组的尿微量白蛋白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低值组的尿微量白蛋白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高值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低值组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同中值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联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有助于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情作出明确的判断,让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 联合检测 糖化血红蛋白 早期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前白蛋白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体内的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入院治疗的65岁以上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50例,分别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前白蛋白(PA)水平,观察COPD患者病情与上述指标的关。结果血清hs-CRP水平在COPD急性发作期高于稳定期,稳定期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PA水平急性发作期和稳定期低于对照组,急性发作期水平低于稳定期,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均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反应,且其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前白蛋白可用于预测老年COPD的发病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超敏C反应蛋白 前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背景对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最佳单能量成像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1日—1月31日期间拟行冠状动脉CT成像患者50例,所有患者采用宝石能谱CT双能量扫描模式,扫描后原始数据均采用标准重建算法,传输至GEAW4.6工作站,采用GSIViewer软件,分别选取肌肉、脂肪及心肌为背景,测量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最佳单能量。结果肌肉、脂肪及心肌三种不同背景下冠状动脉最佳单能量在左主干(66.68±0.66VS68.76±2.18VS64.74±0.66)、左前降支(66.60±0.56VS68.86±2.02VS64.69±0.59)、左回旋支(66.48±0.65VS68.78±2.21VS64.83±0.64)及右冠状动脉(66.56±0.56VS68.88±2.09VS64.69±0.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结论肌肉、脂肪及心肌三种不同背景下,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最佳单能有差异;冠状动脉最佳单能量在脂肪背景下稍高,心肌背景下稍低;背景对冠状动脉成像最佳单能量值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背景 宝石能谱CT 冠状动脉成像 最佳单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