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妊高症患者采取适时干预措施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医院镇卫生院妇产科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诊的76例妊高症患者,进行高危孕产妇管理,加强孕期监测,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及有效的治疗,对危重患者进行适时转院处理。结果76例患者经过医务人员的观察及处理,病情好转在本院阴道分娩39例,占51.32%,转上级医院处理37例。其中,产妇发生先兆子痫4例,产后出血7例。围生儿早产6例,胎死宫内1例,新生儿窒息8例;全部病例均无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结论加强孕产妇管理,采取积极预防及治疗措施,对医院没有条件救治的孕产妇及时进行转诊,使其得到合理有效的救治,改善母儿预后,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

  • 标签: 妊高症 适时干预措施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模式下适时进行产科干预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50例进入活跃期后经阴道检查确诊为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无明显头盆不称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优质护理模式下适时产科干预组(观察组),传统待产组(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并进行适时产科干预,对照组按照传统护理,进行常规待产。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为39.8%,阴道助娩率为15.2%,剖宫产率为45.0%。对照组自然分娩率4.8%,阴道助娩率为26.0%,剖宫产率为69.2%。结论确诊为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的孕妇给予全程优质人性化护理加适时产科干预,降低了剖宫产率及母婴并发症,提高了产科质量。

  • 标签: 优质护理模式 产科干预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脉血采集方法及保存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对动脉血的标本采集及保存中的存放时间、温度进行分析,减少对血气分析准确性的影响。结果对临床采集动脉血,采集标本中无效腔气体、凝血、标本稀释情况进行统计,无因操作不当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动脉血样本采集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严格隔绝空气进入样本,掌握好检测时间,以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动脉采血 标本采集 保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采集标本的操作及护理。方法对我院门诊需血液检查的100例血液标本采集操作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操作中严格无菌技术,局部严格消毒,穿刺点充分按压,保持局部清洁,及时送检。结论患者理解采集标本的目的,有安全感并愿意接受。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注射原则进行,严格按照无菌操作采集标本,注射部位无血肿及感染等发生。采集的血标本符合检查项目要求,能与患者有效沟通,取得配合。

  • 标签: 血液 标本采集 实施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技巧,提高采集成功率。方法对保定市妇幼保健院600例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采血技巧,得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常规,并应用于临床。结果使用新的足跟血采集方法比较传统方法效果显著。

  • 标签: 新生儿 筛查 血样采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药I期临床研究中血标本采集的具体护理管理。方法选取2018年3—6月(我科成立于2018年1月)新药I期临床研究室中1248个血标本的采集予以全程管理。结果采集1248个血标本,采集时间控制在1min左右,无溶血、凝血现象,其合格率为100%。结论在对新药I期临床研究中的血标本采集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逐渐规范血标本采集流程、消毒操作,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能力,促进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客观,从而增强新药I期临床研究中所采集血标本的质量。

  • 标签: 新药I期 血标本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采集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中所收治的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比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三组各80例。a组患者采集末梢血液,b组患者采集静脉血液,c组患者采集动脉血液,将三组的血液采集进行相同检测,对比三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白细胞、红细胞等差异。结果b组与c组体检者血液常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体检者的WBC、RBC、HGB、MCV等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血液采集方法对检测结果会带来不同的影响,静脉采血能够明显表现出血常规的变化。

  • 标签: 血液采集 检测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对临床采集末梢血标本中常见护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认为影响检验前未梢血标本质量的因素具体为对患者交待不细使患者准备不足;采集标本方法不当;患者和标本不符。采取的对策是对病人进行采血前详细准备指导,掌握正确的采血方法,加强查对制度,充实检验的相关知识。因此,加强检验分析前的各环节质量控制,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检验分析前标本的质量,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备性。

  • 标签: 末梢血 标本 护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微生物样品检验的阳性率结果,探讨不同微生物样品检验的卫生检验意义。方法从我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自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与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集的微生物样品进行研究分析,均为191例,遵守质量体系标准,根据类型分类,检测其微生物致病菌,并深入分析其检验结果。结果不同时段的阳性率检测中,特殊膳食用食品、肉与肉制品、蛋与蛋制品、焙烤及油炸类食品培养样品均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水产及其制品、冷冻饮品及调味品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的检验结果是确定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的有效标准,在针对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样品时,需完善相关资料,结合具体信息,选择有针对性的检验方向,从而提升食品卫生检验水平,保障食品健康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微生物 样品 阳性率 卫生检验
  • 简介:摘要方法研究在临床工作中采集新生儿足跟血的一种简便、快速、痛苦小的非常实用的方法。目的为临床寻找一种简便、快速、痛苦小、实用的采集新生儿足跟血的方法。方法使用随机抽样法将200例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常规采血的基础上给新生儿足部热敷后采集血液,对照组按常规要求采集血液。观察两组的采血成功率,使用X2检验。结果实验组所需时间较短以及一针采血成功率、血片质量较高,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5)。

  • 标签: 新生儿 血样采集 足部热敷 采血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临床检验科于2012年1月—2016年1月间检验的28520份血液标本,对不合格的标本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不合格原因及预防对策。结果28520份血液标本,退回的不合格标本共255例,不合格率为0.89%;不合格原因中,标本溶血比例最高,达到了34.51%,其次为标本凝固或存在细小血凝块、采血部位不当、采血量不标准,比例分别为21.96%、13.73%、13.73%。结论我院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率偏高,应加强对护士标本采集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完善护理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标本运送过程的监督,强化基本的护理技能训练等措施,有效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

  • 标签: 血液标本 采集不合格 原因分析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于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随机选取采集的患者血液标本500份,常规进行血液标本的生化检验,选择同时期住院患者的正常标本和溶血标本进行生化分析,最后将不同标本所得数据进行综合,并总结其影响因素。结果血液标本不同采集时间、采集部位以及不同血液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均有一定的影响,且差异明显。结论血液标本采集过程对于生化质量有较多的影响,临床上应规范采集操作,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液标本采集环节 生化检验结果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凝血功能检测之中血液采集量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将2016年12月31日—2017年11月31日于我院进行体检人员中盲选50例受检者作为观察对象,采集2.0毫升、1.8毫升以及1.6毫升血液标本,立即进行PT(凝血酶原时间)、FIB(纤维蛋白原)、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检测。在检测之后将1.8毫升样本存放在室温、-20摄氏度、4摄氏度之中,放置二十四小时之后再进行上机检测,对检测结果展开分析。结果采血量出现减少,则PT、FIB以及APTT检测结果就会出现延长。在室温、4摄氏度存放二十小时之后,PT、FIB以及APTT检测结果延长,和对照组相比较,组间数据对比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在进行凝血标本采集的时候,需要严格控制好采血量。除此之外,若标本无法进行立即检测,则样本需进行离心并放置在-4摄氏度环境下保持,避免反复冻融。

  • 标签: 凝血功能检测 检验 血液采集量 温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信息采集单在提高护士临床工作能力中的作用。方法制定住院患者信息采集单,每日管床护士及时填写新入院患者相关信息。结果使用信息单后管床护士能够较全面的掌握患者病情,进行针对性的观察与护理。结论住院患者信息采集单的使用,可提高护士临床工作能力。

  • 标签: 信息采集 护士 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采集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中所采集的200份患者血液标本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分别从血液标本的采集时机、溶血标本以及检验时间来分析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血液标本在采集时机、溶血标本以及检验时间三个阶段中均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了影响。结论为了减少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的影响,血液标本的采集工作需把握时机,控制误差,规范采集工作,从而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 标签: 血液标本 生化检验 影响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本文从血液标本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选取在我院门诊2014年6月-2014年10月查体的受检者50例,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溶血标本组)和对照组(未溶血标本组)各25人,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标本的十五项指标(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肌酸激酶、尿素氮、白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酐、尿酸、总胆固醇、葡萄糖、三酰甘油及血钾)的含量作检测,对两组进行对比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溶血标本中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乳酸脱氢酶及血钾测定的含量值相对于未溶血标本相应的指标含量明显升高(P<0.05);溶血标本中的尿酸、葡萄糖相对于未溶血标本明显降低(P<0.05);溶血标本和未溶血标本的尿素氮、白蛋白的测定含量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标本发生溶血会对临床的检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干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尽量减少标本溶血现象的发生,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液标本 生化检验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探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尿液标本的采集和运送。正常人的尿液是无菌的,更好地从尿道发现细菌并减少可能的污染,必须要注意严格无菌操作收集尿液标本,尿液标本必须使用专用无菌容器,并加盖送检,并在培养时进行活菌计数。树立标本质量控制意识,注意无菌操作,尽快送检或妥善保存。

  • 标签: 临床微生物检验 尿液标本 采集 运送处理
  • 简介:摘要街头血液采集是采供血机构血液采集的重要方式,为方便献血者,提高街头血液采集量,流动献血车成为开展街头血液采集的主要场所。但是由于受献血车环境因素的限制,献血者安全、血液质量安全受到挑战。本文就针对血液采集环境、工作人员的服务、环境及空气消毒措施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规范献血车质量管理,以达到确保献血者的安全,提升血液质量的目标。

  • 标签: 特殊条件献血车 质量管理措施 血液采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固定献血点与流动献血车的全血采集人群结构,为招募及采集低危固定献血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市2015年固定献血点与流动献血车献血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及献血量等。结果在我市无偿献血的人群中,流动献血车献血者以18~35岁人群为主,固定献血点捐献全血者以36~60岁人群为主;在两种献血点捐献全血者,男性多于女性;中小学历献血者多于中专以上学历者;流动献血车的复检淘汰率高于固定献血点。结论在我市血液采集中,以流动献血车采血为主,以18~35岁、男性及中小学学历者为无偿献血人群主体,应注重优化流动献血车的采血方式,以提高血液采集数量与质量。

  • 标签: 流动献血库 固定献血点 全血 人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