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时使用显微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颈动脉狭窄患者共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显微手术治疗,将两组术后3个月再狭窄、卒中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3个月再狭窄、卒中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在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显微手术能够显著降低再狭窄及卒中的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显微手术 传统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患者并发低血压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6例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33例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1.2%、69.7%,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7.0%、75.8%,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预防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患者效果佳,低血压发生率低,满意度评价也较高,值得临床选择。

  • 标签: 循证护理 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 低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间入院的脑梗死患者60例及无明显心脑血管体检患者60例,对观察其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管腔狭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60例脑梗死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CA-IMT)增厚48例,颈动脉狭窄程度<50%43例,50~70%12例,>70%5例。对照组60例,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CA-IMT)增厚20例,颈动脉狭窄程度<50%54例,50~70%4例,>70%2例。脑梗死组颈动脉中度及重度狭窄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常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且颈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即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颈动脉狭窄

  • 标签: 脑梗塞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头颈动脉成像中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中以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接收的80例头颈动脉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40例,对照组常规剂量64排螺旋CT扫描,观察组低剂量64排螺旋CT扫描,比较分析不同扫描方法对应的图像质量、有效辐射等相关指标。结果在影像资料质量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有效辐射剂量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扫描在螺旋CT(64排)头颈动脉成像中的应用,可以保证影像资料的质量,降低对患者的辐射剂量,提高临床诊断的安全性。

  • 标签: 低剂量扫描 64排螺旋CT 头颈动脉成像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为脑血栓患者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2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100例脑血栓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每组50例。参照组采取阿司匹林抗血栓治疗,实验组采取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比两组脑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情况。结果组间颈动脉斑块指标以及治疗效果对比,实验组均优于参照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单一阿司匹林治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更利于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改善情况,保证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阿司匹林 他汀类药物 脑血栓 颈动脉斑块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64排128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1月在我院行64排128层螺旋CT检查的72例冠心病疑似患者影像检查结果。结果轻度冠状动脉狭窄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进行诊断,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9.1%、97.3%、93.0%,中度冠状动脉狭窄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进行诊断,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1.9%、98.6%、96.6%,重度冠状动脉狭窄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诊断,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2%、96.4%、95.3%。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对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良好诊断效能,临床诊断价值颇高,未来应用前景良好。

  • 标签: 64排128层螺旋CT 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临床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中,系统化护理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一年之内收治的76例颈动脉存在明显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的患者根据均匀分组法随机分成普通组与系统组,普通组患者单纯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干预,系统组患者则在上述常规性护理基础上联合接受系统化护理,针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系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之后的相关指标得到了显著改善,且指标情况明显优于普通组患者,双方基本数据比较后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颈动脉斑块患者的护理工作开展当中,系统化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粥样硬化斑块 系统化护理 颈动脉 逆转 稳定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对社区中高血压的老年人患者由于颈动脉斑块和缺血性脑卒发病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原发性的高血压老年人患者67例,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是原发性高血压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9人,对照组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8人,利用PHILIPS-HD1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对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数量和大小、颈总动脉内中膜的厚度等进行检查。结果对比观察组原发性高血压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对照组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组,对照组的发生率低于观察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通过因素分析发现,糖尿病史因素、年龄因素是造成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而形成的颈动脉斑块会不断增加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几率。

  • 标签: 社区高血压老年人 颈动脉斑块 缺血性脑卒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在心脏病中的用法。方法选取我们医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冠心病的病人80例,分为CP组40例,CQ组40例。其中CP组的病人有心肌梗死,CQ组的病人没有。给CP组病人和CQ组病人都行颈动脉粥样斑块超声处理。两组病人治疗时间都为五周,对比两组病人斑块的特点。结果经过统计,CP组病人无稳定性斑块和硬化斑块的例数比CQ组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对冠心病诊断十分有价值。

  • 标签: 心脏病 粥样硬化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接收的6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分为ABC三组,比较三组患者血管异常率、内膜中层厚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A、B组患者的血管异常率、内膜中层厚度、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概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要明显高于非缺血性脑血管患者。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颅外段 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瑞舒伐他汀预防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后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接收的84例冠状动脉支架患者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使用瑞舒伐他汀展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率与再狭窄率。结果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普通支架再狭窄率、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率、总再狭窄率,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炎性因子IL-6、血浆超敏C-蛋白,对照组患者均没有观察组患者效果好(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方法治疗冠状动脉患者,使用瑞舒伐他汀可降低再狭窄率,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冠状动脉 再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后高灌注综合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病房收治的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00例,其中发生高灌注综合症8例,将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为主要症状,一过性意识障碍,发生在术后3~4d,2例以头痛为主要症状,发生在术后1~2d,1例视物不清,术后2的发生,均发生在血压升高期。经颅多普勒显示4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增高术后明显增高,3例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较术前增快,经治疗血流速度降至正常水平。8例患者预后1例患者发生大面积脑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7例预后良好。NIHSS评分2±3.5,mRS评分1±2.1。结论高灌注综合症是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严重并发症,在术前评估、术中、术后积极治疗、控制血压等方面是有效防治的关键。

  • 标签: 缩窄 病理性 脑动脉 支架 高灌注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探究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内分水岭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94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CA血流动力各项学指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效果显著,可以改善MCA血流动力各项学指标,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得推广。

  • 标签: 大脑中动脉狭窄 内分水岭脑梗死 羟乙基淀粉扩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我院治疗的95例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的不同方案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前者(42例)单纯行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者(53例)联合脑心通胶囊,对比两组血脂及颈动脉斑块情况。结果研究组血脂指标水平均较之对照组更优,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斑块面积与IMT均降低,但研究组降低幅度较之对照组更大,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CAS患者行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对其血脂水平予以有效调节,并改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症状,具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 标签: 脑心通胶囊 阿托伐他汀 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关系评价中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以40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为观察组,40例非心脑血管疾人员为对照组,均采用超声对其进行检查评价。结果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以及血管狭窄程度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采用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能够为患者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提供重要的的参考,应用价值较大。

  • 标签: 超声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心脑血管病 关系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效果。方法将我院的10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实施抗血小板和降脂治疗,实验组患者再加以进行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卒中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羟乙基淀粉扩容方法对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比较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羟乙基淀粉扩容 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按照入院时间连续收集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用于观察组,阿托伐他汀钙片用于对照组。在施药前和施药后进行相关检测,用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服药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血压、心电图改善的效果明显,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服药过程中,患者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存在个别不良反应现象。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具有良好疗效。

  • 标签: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 高血压 冠心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术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接收在我院进行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术的患儿一共有48例,对48例患儿术后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其护理效果给予探讨。结果48例患儿当中47例恢复良好,1例患儿出现并发症,没有切口裂开或者不愈合的现象发生。结论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术后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对患儿切口恢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使并发症明显减少,进而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术后护理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