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于留置针静脉滴注药物外渗引起的静脉影响。方法 以2019年10月至2020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静脉留置针注射治疗的患者47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依据,对患者采取综合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47例患者平均愈合时间14.36±9.59d,静脉发生人数4例,发生率为8.51%。4例静脉患者中3例为轻度静脉,1例为中度静脉患者,重度静脉例数为0例。结论 对于留置针静脉滴注患者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的方式有利于患者提升静脉输液的效果,降低静脉的发生。

  • 标签: 留置针 静脉滴药外渗 静脉炎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预防性护理对血液科静脉化疗药物外渗致静脉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 60例癌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以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化疗前后静脉化疗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并观察两组药物外渗、静脉与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化疗第 2天,观察组静脉化疗相关知识掌握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化疗期间静脉、药物外渗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13.33%、 3.33%、 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40.00%、 26.67%、 4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 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00%( 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血液科静脉化疗患者静脉化疗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降低药物外渗、静脉及其他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化疗药物外渗 静脉炎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用于静脉输液治疗中预防静脉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抽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间在我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其中一组命名为对照组,另一组命名为研究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循证护理,并对不同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静脉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循证护理 静脉输液 预防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致静脉中的预防护理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共选取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接收治疗的 40例老年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然后就两组患者静脉的发生概率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观察组 94.3±3.1,对照组 75.9±3.6)和静脉发生概率(观察组 5%,对照组 25%)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是降低静脉发生概率的有效方法,也可在护理过程中提高老年患者的满意度,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老年患者 静脉留置针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糖水稀释法的护理技术方法以及其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接收的66例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胺碘酮法治疗心律失常。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分别采取常规法以及糖水稀释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各患者是否有静脉发生,统计两组的静脉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生静脉的患者共5例,对照组发生静脉的患者共16例,对照组的静脉发生率要高于观察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胺碘酮 静脉炎 糖水稀释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理在经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中干预效果。方法:病例样本取自2020年1月-2020年12月区间74例PICC患者,以护理模式差异性分组,37例实施常规护理(对比组)、37例配合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理(研究组),比较干预效果。结果:配合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理的37例研究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70%较对比组16.20%更低(P<0.05);研究组各项护理满意度评价指标得分均较对比组更高(P<0.05)。结论:在PICC置管患者中配合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理,有助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因此,该干预模式可作为推荐在PICC置管患者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静脉输液 专科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常见问题及其护理措施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选择回顾性研究的方式进行研究,以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为研究起止时间,选择接受静脉留置针治疗方式的老年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结束治疗后,对患者静脉留置针常见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在100例来老年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其中21例老年患者出现静脉、6例老年患者出现堵管现象、4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部感染、3例患者出现留置针移位现象,以上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着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使用安全。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静脉、套管堵塞、感染等不良现象,此类问题的出现以护理工作质量问题为主,严重影响着老年患者身体康复时间的缩短,对此护理人员应当不断就自身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提升,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预防静脉留置针护理不良事件的出现,确保老年患者治疗安全性。

  • 标签: 老年患者 外周静脉留置针 常见问题 护理对策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针所致静脉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调查妇科品管圈活动实施前2021-2-15至2021-3-15期间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220例,调查妇科品管圈活动实施后2021-6-15至2021-7-15期间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305例,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静脉的发生率。结果:发现实施品管圈活动使静脉发生率由25.5%降为10.5%。 实施后,留置针所致静脉发生率优于实施前( P<0.01) 。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留置针所致静脉的发生率,能够减轻病人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品管圈 留置针 静脉炎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方法:对于我院收治的66例运用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者展开研究分析,为其实施精心的临床护理,同时,对患者实施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结果:本研究中的66例患者在经过我院医护人员的预防护理后,无1例患者出现皮下血肿、静脉、液体渗漏以及导管阻塞的情况。结论:正确、科学的使用静脉留置针,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情况的产生,为患者减轻治疗的痛苦,而且也能提升患者的护理工作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外周静脉留置针 应用 常见并发症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经静脉穿刺 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 PICC置管新生儿 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入院时间为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间,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接受常规护理,并纳入参照组,另一组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并纳入研究组,两组分别有 40例新生儿,并对这两组的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从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发生率上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 p<0.05);从并发症发生率上对比,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 p<0.05)。结论 对新生儿经静脉穿刺 PICC置管的护理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 新生儿 PICC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系统、有计划、有组织以及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其核心在于提高患者健康意识,使其自主采取利于健康的各种行为,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为了提高经中心静脉置管(PICC)肿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进行干预,报告如下。

  • 标签: 肿瘤患者 静脉留置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肝胆外科经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模式干预后,患者自我效能和负性情绪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肝胆外科经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共110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自我管理模式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55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和负性情绪改善情况。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肝胆外科经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自我效能和负性情绪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肝胆外科经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模式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自我效能和负性情绪,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自我管理模式 肝胆外科患者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慢性骨髓合并骨不连采用 Ilizarov固定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 76例慢性骨髓合并骨不连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 38例)和治疗组( 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 Ilizarov固定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 92.1%,高于对照组的 71.1%;住院治疗总时间和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仅有 1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 7例;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慢性骨髓合并骨不连采用 Ilizarov固定技术进行治疗,能够减少不良反应,迅速减轻疼痛,缩短治疗和恢复时间,使治疗总有效率提高。

  • 标签: 慢性骨髓炎 骨不连 Ilizarov外固定 有效率
  • 简介:肱骨上髁俗称“网球肘”,是一种软组织损伤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因疼痛使前臂动作功能产生障碍。笔者自1988-1991年,共收治42例,大部份患者痛点为肱骨上髁处,且好发患肢多为利手侧。经采用超短波加手法综合治疗,其临床效果分析如下。

  • 标签: 超短波 手法 治疗 肱骨外上髁炎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研究颈静脉留置针针对骨科危重患者的救助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 方法 选取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期间诊治的 20 名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10 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四肢浅静脉穿刺,观察组进行颈静脉穿刺,在治疗过程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输液速度、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的统计与调查。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颈静脉穿刺相较于四肢浅静脉穿刺有显著性差异( )。 结论 颈静脉留置针应用于骨科危重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提高了救治效率,节省了治疗时间。

  • 标签: 颈外静脉留置针 四肢浅静脉穿刺 骨科危重救治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是前列癌的一个肿瘤指标。由前列腺腺体以及基质细胞产生的蛋白活性物质,包括进入精液内和少量进入血液内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后者包括结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该文高龄患者前列腺肥大,多次尿路感染,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一度认为患前列腺癌并放弃治疗。为进一步明确诊断,经行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术,病理检查得以排除前列腺癌。该病例提示,尿路感染出现时,可损伤前列腺体,常伴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核磁共振( MR)检查提示前列腺增大伴右带异常,容易怀疑为前列腺癌。良性病变时,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经消炎治疗后往往趋于正常,恶性病变时,不变或趋向更高,因此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动态检测,可资鉴别良恶性病变。在超声引导下行前列腺穿刺术,通过病理确诊排除良恶性病变,以避免加重患者焦虑等心理压力和误诊。前列腺癌诊断主要依靠经直肠彩 B 引导的前列腺穿刺活检 [1]。

  • 标签: 前列腺肥大 前列腺癌 动态检测 前列腺穿刺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在重症急性胰腺的治疗中,给予肠内营养结合肠营养治疗的效果,并探讨该治疗方式的临床安全性。方法:40例重症急性胰腺患者被纳入研究(2018年5月-2020年5月),将患者随机均等分为对照组(肠营养治疗)和观察组(肠营养和肠内营养结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的免疫指标、营养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对照组TP、ALB值<观察组TP、ALB值,对照组TNF-α、IL-1值>观察组TNF-α、IL-1值,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60.00%>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25.00%,P<0.05。结论:在重症急性胰腺中,给予肠内营养结合肠营养治疗,可以维持血液内营养指标的稳定,降低免疫指标水平,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的特点。

  • 标签: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重症急性胰腺炎
  • 简介:目的:研究B超检测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对判断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食道静脉曲张程度的意义。方法:B超检测4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与其食道静脉曲张的程度分组对比研究。结果:B超检测出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与食道静脉曲张的程度有密切关系。结论:B超检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有助于判断食道静脉曲张的程度,从而对于临床诊断及预防由于食道静脉曲张而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B超 脾静脉内径 脾脏厚度 食道静脉曲张 门静脉内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