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手术室中的护理对肿瘤手术病人的应激反应以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 年 2月 -2019 年 2 月在我院进行肿瘤手术的 56例患者自由组合后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选择手术室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的患者则是在手术室的常规护理方法上进一步进行手术室的优质护理。经过两种护理方式后,将两组患者体内分泌的胰岛素、未进食时的体内血糖水平以及患者所表现的焦虑和抑郁进行对比。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前,所表现的临床资料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体内分泌的胰岛素、未进食时的体内血糖水平以及患者所表现的焦虑和抑郁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对治疗肿瘤病人的应激反应及不良情绪等症状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并且在患者中收获到的满意度高,因此适用于临床上的推广。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肿瘤手术 应激反应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手术室整体护理对宫腔镜检查术患者应激反应、主观感受的影响。方法 选取了 2017年 6月 -2018年 6月在我院进行宫腔镜检查术的患者 60例,其中选取 30例患者进行传统的护理模式作为对照组,另 30例患者采用手术室整体护理方法,观察患者护理前后 IL-6、 HR、 MAP水平比较以及主观感受在护理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 发现两组患者手术前后 IL-6、 HR、 MAP水平比较, 手术前 IL-6、 HR、 MAP水平比较两组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手术中和手术后实验组各水平含量比对照组变化少( P< 0.05),护理前 HAMA评分和 HAMD评分对的比较差异不显著( P> 0.05),护理后实验组比对照组评分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手术室整体护理能够对宫腔镜检查术患者起到更为良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更好的控制患者体内 IL-6、 HR、 MAP的水平,减少患者应激反应的发生,缓解病人紧张、焦虑的情绪,患者对此更为满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室整体护理 宫腔镜检查术 患者应激反应 主观感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镇静治疗对 ICU危重患者应激的预防作用,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140例 ICU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 2017年 3月至 2018年 6月,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实验组 50例患者接受丙泊酚镇静治疗,对照组 50例患者接受咪唑地西泮进行镇静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Glu、 Cor、 ACTH、胃液 pH值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Glu、 Cor、 ACTH、胃液 pH值分别为( 8.36±1.85) mmol/L、( 20.20±3.17) ng/dl、( 13.35±4.18) pg/ml、( 4.19±0.3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8.21±1.49) mmol/L、( 19.64±4.14) ng/dl、( 13.29±4.20) pg/ml、( 2.25±0.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 ICU危重患者应用镇静治疗,能够有效预防患者的应激反应,有着较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ICU 镇静治疗 应激反应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超声心动图在应激性心肌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 2017年 10月 -2018年 10月期间确诊为 15例应激性心肌病患者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二维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特征予以回顾性分析。并比较急性期与恢复期患者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及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应激性心肌病患者左室呈增大状态,心尖部呈球形趋势,可见基底段壁运动明显增强;不同时期比较(急性期与恢复期)而言,血流速度、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05);治疗后临床指标较治疗前有所变化,但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 在应激性心肌病患者诊断中运用超声心动图可有效将其与急性心肌梗死予以区分,降低误诊发生几率,同时可在患者恢复期用于恢复效果检验,可于临床中广泛运用。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应激性心肌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通过应激心理护理干预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影响。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院于 2017年 9月 1日至 2018年 10月 1日期间收治的 150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随机数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7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应激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都短于对照组患者,心理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值< 0.05。结论:应激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缩短住院时间。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 应激心理护理干预 临床 心理
  • 简介:[ 摘要 ] 目的:分析西药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原因,探讨临床合理用药的方法。方法:纳入本院 2017年 12月至 2018年 9 月间收治患者中,发生西药不良反应的 1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纳入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与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结果:静脉滴注不良反应的占比最高,显著高于肌内注射、静脉滴注以及口服给药所致不良反应( P<0.05);患者附件与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系统不良反应P<0.05); 120例患者经临床药物治疗与抢救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提高。结论:在临床各类西药药物的应用过程当中,应当采取合理、有效地措施避免发生西药不良反应,提高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

  • 标签: [ ] 药物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我院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他汀类药物的临床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在 2014年 3月至 2015年 10月收治并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 168例患者,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高血脂症及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其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肝毒性、消化道不适、横纹肌溶解症及神经系统方面的症状等。结论;他汀类药物是一种有效的降脂药物,且对许多疾病的治疗与预防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其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临床体征的变化,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中医在我国有很长的发展历史,但是服用中药会出现很多的不良反应,本文将研究中药药学服务对不良反应所起到的作用。方法:本文要研究的人员是在 2017年 5月至 2018年 8月期间来我院接受中医治疗的 110例患者,把这些患者随机分成 55人一组的研究小组,施行常规中药治疗的一组患者称为常规组,施行常规中药治疗 +中药药学服务的一组称为综合组。对两组患者在接受中药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患者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认可度进行对比。结果:常规中药治疗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和情况更多,而进行中药药学服务的一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有很好地改善;常规组患者对医护人员工作的认可程度要低于综合组。结论:接受中医治疗的患者,除了进行传统的常规治疗,再对患者进行中药药学服务,治疗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有了明显改善,同时还能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认可度,基于此,中药药学服务适用于中药治疗。

  • 标签: 中药药学服务 不良反应 作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精细化护理在改善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不良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 2018年 01月 -2019年 01月期间收治的 118例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 59例。其中给予传统护理的为参照组,给予精细化护理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和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结果 参照组患者总体满意度为 83.05%,研究组患者总体满意度为 98.31%,参照组的总体满意度显著低于研究组,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心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应用精细化护理在改善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不良心理应激的效果良好,能够使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治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 不良心理应激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黄芩素对阿尔茨海默症小鼠认知功能及脑内氧化应激的影响。 方法 2018年 2月至 2018年 10月期间,将 36只 SD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 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黄芩素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每组 6只。模型对照组和药物治疗各组小鼠腹腔注射 D-半乳糖 5ml/kg,连续 6周, 建立AD模型,空白对照组小鼠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次日起,黄芩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黄芩素( 10、 20和 40 mg·kg-1)腹腔注射,阳性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 5 mg·kg-1),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每日 1次,连续 22d。灌胃 15d 后,通过 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认知功能;灌胃 22d后,利用 ELISA法检测小鼠脑组织内丙二醛( MDA)水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的统计学差异。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在第 5天黄芩素给药各组小鼠在水迷宫实验的逃避潜伏期均明显缩短( P<0.05),错误次数明显减少( P<0.05);此外,黄芩素能够使 AD小鼠脑内 MDA含量明显降低( P<0.05), GSH-Px和 SOD活性明显升高( P<0.05)。 结论 黄芩素能够有效改善 D-半乳糖 诱导的 AD 小鼠模型损伤的认知能力,这一效果可能与其能降低小鼠脑内氧化应激水平有密切联系。

  • 标签: 黄芩素 阿尔茨海默症 认知功能 脑内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良反应。方法:纳入 50例肺结核患者,实验进行的时间在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所有患者均使用抗结核药物来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本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一共 15例,发生率为 30.0%,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用量差错、重复用药、搭配不当等。结论: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的治疗工作非常重要,但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应当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的不良反应

  • 标签: 肺结核 抗结核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护理干预对绒癌化疗不良反应的效果。 方法 本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在 2017 年 1 月— 2018 年 1 月收治的 84 例绒癌化疗患者分成两个不同的组别,每组平均为 42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进一步比较两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4.29%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47.62% ,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能够降低绒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绒癌 化疗 不良反应 恶心 呕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特点和合理用药方法。方法:本研究收集 2015年 1月 -2018年 1月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共 80例,根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对 8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病例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给药途径、药品类型、症状表现、不良反应转归情况等等。 结果:80例患者, >60岁占比为 28例, 40-59岁占比 24例, 18-39岁占比 16例, 18岁以下 12例。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24h病例占比为 4例, 1-24h病例占比为 8例, 0.5-1h病例占比为 8例, <0.5h病例占比为 60例。给药途径:静脉滴注病例占比 64例,口服病例占比 16例,外用病例占比 0例。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类型:红花注射液 20例,舒血宁注射液 10例,丹参注射液 10例,参麦注射液 5例,注射用血塞通 5例,肺炎合剂 20例,其他 10例。全部患者停止用药以后,患者的不良反应自行消失。 结论:中药注射剂由于多方面因素,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必须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管理,从而提高用药安全程度。

  • 标签: 中药制剂 不良反应 药房管理 合理用药 用药禁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慢性盆腔炎 采取 盐酸左氧氟沙星 治疗的临床效果 ,并分析不良反应 。 方法 : 搜集 201 6 年 3 月到 201 8 年 11 月间本 社区 收治的 36 例 患有 慢性盆腔炎 的 患者进行研究, 以 随机数表法将 该类患者平均分为单一组和实验组 , 单一组:给予单一组患者替硝唑治疗,实验组:予以实验组患者 盐酸左氧氟沙星 治疗, 对比 分析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及不良反应。 结果: 实验 组治疗总效率 较 单一组明显较高, 实验 组治疗后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与单一组 比较 明显 下降 , P < 0.05 。 结论 : 慢性盆腔炎 采取 盐酸左氧氟沙星 治疗 效果 优异,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盆腔炎 盐酸左氧氟沙星 替硝唑 不良反应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05月 -2018年 05月,本院接收的 120例 使用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60例)、对照组( 60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 药师开展药学服务治疗,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效果显著,可以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药物治疗安全性,值得借鉴。

  • 标签: 药师 药学服务 药品 不良反应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 中医护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影响进行分析。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12 月至今入入治的共 100 例肿瘤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中医护理干预,比较最终护理结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率为 36% ,对照组患者的不良症状发生率为 80% ,观察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价值( P<0.05 )。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反应情况对比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价值( P<0.05 )。 结论:通过中医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的胃肠道反应降低,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医护理干预 肿瘤化疗 胃肠道反应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采用曲马多联合地塞米松对治疗剖宫产产妇硬膜外麻醉寒战反应的效果 。 方法:按动态随机化原则将我院 201 6 年 10 月 -201 8 年 11 月 收治的 90 例剖宫产产妇 分为 2 组,所有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均出现了寒战反应 ,对照组行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治疗,观察组行曲马多联合地塞米松治疗 。结果:观察组 5min 寒战消失率、术毕寒战复发率及术后寒战复发率均较对照组更有优势, 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值< 0.05 。 结论: 采用曲马多联合地塞米松对治疗剖宫产产妇硬膜外麻醉寒战反应 效果显著 。

  • 标签: 曲马多 地塞米松 剖宫产产妇 硬膜外麻醉 寒战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对慢性乙肝治疗中采用长效干扰素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心理护理价值。方法:以笔者所以医院 2016年 1月 ~2019年 3月收治的 51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例,予以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心理情绪,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护理后患者评分 SDS、 SAS评分低于护理前,差异显效, P< 0.05;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7.84%。结论:予以采用长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减少不良反应,改善不良情绪。

  • 标签: 长效干扰素 慢性乙肝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疫苗是群体性社会性减灭某些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群众对疫苗接种工作的了解和重视 ,人体接种疫苗后的潜在负面反应引起了社会性的关注。目的:分析晋江市 AEFI的影响因素,分析预防接种的安全性 ,评价 AEFI相关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方法利用 EXCEL软件对 2015—2018年 AEFI 个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晋江市 2015—2018年共报告 AEFI 175例 ;两岁以下儿童 (占 57.71%)是发生最多的年龄组 , 引起 AEFI 的疫苗主要为第一类疫苗 (77.14%,135/175)尤其是百白破疫苗(无细胞) (60例 ) ,以接种第一剂次者居多,反应时间主要集中在当日 (75.43%)和次日 (17.14%),以一般反应为主 (占 72.57%),临床诊断以发热、红肿为主。

  • 标签: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AEFI 监测 预防接种 疾病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 2017年 3月到 2018年 4月间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的 80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使用剂量、给药途径、联合用药对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在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 80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患者 40例,发生率为 5%,其中 15例男性占 37.5%, 25例女性占 62.5%;患者年龄范围在 18-78岁之间,给药剂量给药剂量 0.2g占 67.5%, 0.4g占 32.5%,联合用药患者 28例占 70.0%,累及皮肤及附属物的 20例,累及消化系统的 6例,累及心血管系统 9例,累及神经系统的 5例。结论:左氧氟沙星导致的不良反应相关影响因素较多,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及时调整用药剂量,控制滴定速度减少用药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不良反应 原因分析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