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作者: 吴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5-15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5期
  • 机构:岳池县人民医院吴伟应激反应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强烈的刺激而产生交感神经的兴奋和下丘脑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的一种防御性的行为。科学家一般将应激反应看作是人体代谢的一个特殊过程,它包括情绪和肢体语言上的双重反应行为。在人们进行像手术这种治疗活动时,应激反应就会表现得异常剧烈,因为患者往往面对的是未知的恐惧,这种迷茫会增加患者的紧张情绪,导致患者在手术前无法自主地配合医生完成相关的准备事宜。这时,麻醉前的镇定药物使用就尤其重要,选择合适的药物来帮助患者保持镇定,不仅可以降低患者机体的应激反应程度,还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在手术前的紧张感,为提高手术后的愈合效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内肿瘤患者护理干预对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5年 1月— 2019年 10月本院收治的 90例颅内肿瘤且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45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 45例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心理状态和生理等应激反应指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 SAS、 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心率( 76.25±6.21)次 /min、平均动脉压( 11.52±1.34) kPa比对照组低( P< 0.05)。结论:对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能减少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有效减小应激反应的影响。

  • 标签: 颅内肿瘤 护理干预 围手术期 应激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红斑狼疮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效果,旨在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7年12月入住我科的LE患者60例作为研究实施对象,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与健康有关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ualityoflife-100,WHOQOL-100)评估患者的生命质量。结果全组患者出院时与入院时WHOQOL-100评分较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患者均有大量的健康需求,很多患者因无法及时获得疑问解答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产生懈怠情绪,应尽可能全面周到的帮助患者获取疾病相关康复知识,对保证治疗效果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 标签: 红斑狼疮 健康教育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情志护理干预对老年骨折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我院收治 120 例患者纳入,分为常规组及情志护理组,常规组 60 例依照常规护理模式实施护理,情志护理组则在常规护理同时给予情志护理干预,对护理效果。 结果: 情志护理组入睡时间更短,睡眠质量评分更高,心理应激反应评分更低( P < 0.05 )。 结论: 老年骨折手术患者的护理中采用情志护理干预可提高其睡眠质量,减轻其心理应激反应,可推广。

  • 标签: 情志护理 老年骨折手术 应激反应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中采用 C 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 2016 年 8 月 ~2018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 60 例输血且出现了非溶血性不良反应的病患,其中出现非溶血性发热病患 30 例设为 A 组,出现非溶血性过敏病患 30 例设为 B 组,另外选取无不良反应病患 30 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病患的 C 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并对比。 结果 三组病患输血前的 C 反应蛋白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A 、 B 组输血前后的 C 反应蛋白水平比较有明显差异( P<0.05 ); A 、 B 组输血后的 C 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当输血病患出现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时,病患的 C 反应蛋白水平增高,提示,其可较好诊断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

  • 标签: 非溶血性 C 反应蛋白 输血不良反应
  • 简介: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检查,能使合理用药达到一定标准,这对各类患者疾病的恢复有很大帮助,并能大大增进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近几年收集的ADR数据来看,相比于2017年,增高了90%,所以对ADR了解深入,能极大的在临床医学药物使用提供有利依据,从而减少门诊药品发生不良反应状况的出现。

  • 标签: 给药途径 完善不良报告 药品不良反应ADR
  • 简介:调查分析莱芜钢铁集团公司医院近5年来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反馈情况,对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发生率及处理措施进行分析,为临床预防输血不良反应,保障安全有效输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2014.01—2018.12所有的《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对有输不良反应的类型、发生率、血液制品种类及处理措施进行整理分析。结果5年共输血10098人次,发生不良反应病例48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7%,并呈逐年下降趋势,分别为0.46%(10/2140)、0.87(19/2169)、0.37(8/2124)、0.32(6/1899)、0.28(5/1766)。发生26例免疫性非溶血性发热反应,16例轻度过敏性输血反应,4例输血相关呼吸困难,1例迟发性性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其他不良反应;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红细胞22例、血浆3例、血小板1例。发生轻度过敏性输血反应的血液制品分别为红细胞7例、血浆8例、、血小板1例、冷沉淀0例;1例输注血浆、血小板和2例红细胞发生输血相关呼吸困难;1例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为输注红细胞制品;自体输血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结论调查本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并呈逐年下降趋势;推广自体输血有利于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有反复输血史和孕产史的患者输血反应发生几率较大;发生不良反应类型与血液制品种类相关,临床应严格把握输血适应证,把握好成分输血和精准输血,做到安全有效用血。

  • 标签: 输血不良反应 血液制品类型 安全有效用血
  • 作者: 郭启兰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成都市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郭启兰在现在这个时代所有的人都避免不了疾病的干扰,而且因为性别的不同,所患有的疾病有些也是不同的。比如对于女性来说,一般比较容易患有妇科方面的疾病。而相反的,对于男性来说,比较容易患有男科方面的疾病。因为男女的生殖器官不同,所以患病的类型也不同,但是男女的生殖器官都是比较脆弱容易感染的,所以就容易患有一些相关方面的疾病。在妇科疾病当中,特别常见就是宫颈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在零售药店中,中成药的销售占比较大,影响到零售药店的经营效益。与西药不同,中药更注重辨证施治,先了解到患者的实际情况,在选择适合的中药材,才能让患者更快痊愈。一旦出现用药有误、药量过大等问题,不但无法治愈患者的病痛,还可以出现不良反应,危害到病人的生命健康安全。为此,零售药店应该安排专门的辩证人员,为患者提供辩证销售服务。本文先对重要不良反应进行简要概述,在分析重要辩证销售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希望为零售药店今后的经营提供参考。

  • 标签: 中药 不良反应 辩证销售
  • 简介: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12月收集的ADR报告278例,对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类别、ADR类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8例ADR报告中,男性患者133例(占47.84%),女性患者145例(占52.16%)。ADR病例数前3位的科室为精神科、内分泌科和神经内科。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ADR监测,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及用药后的监测,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安全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某儿童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输血患儿4960例,回顾性分析小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类型,分析影响小儿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4960例输血患儿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3例(0.46%),其中发热12例(52.17%),过敏6例(26.09%),血清胆红素升高3例(13.04%),输血过快引起呼吸困难和胸闷2例(8.70%)。有输血史、过敏史,输血次数>2次和发血至输血时间≥30min小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无输血史、过敏史,输血次数≤2次和发血至输血时间<30min患儿[0.62%(19/3045)比0.21%(4/1915)、1.87%(15/803)比0.19%(8/4157)、0.74%(16/2167)比0.25%(7/2793)、0.80%(15/1874)比0.26%(8/3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输血史、过敏史、输血次数和发血至输血时间为影响小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874、2.197、3.061、2.485,95%置信区间1.162~3.265、1.254~3.671、1.437~4.896、1.309~3.987,均P<0.001)。结论小儿输血不良反应受多种因素影响,为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应根据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 标签: 小儿输血 不良反应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急诊科患者心理应激改善的情况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躯体性、精神性焦虑情况,临床疗效及满意度。结果经过相应方式心理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躯体性、精神性焦虑评分明显更低(P<0.05)。结论心理干预应用于急诊科患者的效果显著。

  • 标签: 急诊科 心理干预 心理应激
  • 简介:目的对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对策进行探讨和剖析。方法以我院自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一年间所接收的服用他汀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年龄、时间及不良反应的表现。结果60例患者中60岁以上患者32(53.33%)例,60岁以下患者28(46.67%)例,其中56(93.33%)例患者在服药后三个月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肝脏损害、肾脏损害、肌病、胃肠道反应、认识功能改变、神经系统损害。结论他汀类药物临床上不良反应相对较多,且对患者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因此要严格掌握他汀类药物的用药指征,保障用药安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不良反应 预防对策 生活质量
  • 简介:HPV疫苗能够预防宫颈癌,对各种引起宫颈癌的妇科疾病产生一定的预防效果。目前,市面上常见的HPV疫苗主要有三种,分别是2价HPV、4价HPV、9价HPV等。从国内HPV疫苗来看,不同HPV疫苗的适用年龄存在差异。本文综述HPV疫苗的局限性与不良反应,对临床中应用HPV疫苗提供一定的指导。

  • 标签: HPV疫苗 局限性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对临床输血疗效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 201 7 年 11 月 -2019 年 4 月内收治的失血过多患者 76 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对照组 38 例,在输血过程当中均为出现不良反应,而对照组 38 例,在输血过程当中均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治疗情况。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输血情况进行相关的分析得出由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血小板不良反应等因素导致输血有效率较低,与对照组对比输血效率明显较低,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血小板不良反应等因素造成输血有效率低下,对临床输血疗效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 标签: 输血不良反应 临床输血疗效 影响
  • 简介:【摘 要】目的:对奥美拉唑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并对患者合理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以为控制该药物的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最近几年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并对相关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进行研究。结果:奥美拉唑是对患有胃炎、胃溃疡、卓 -艾综合征(胃泌素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患者在用药后主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维生素 B12缺乏、肝脏和肾毒性、高胃泌素血症等;较为少见的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心跳加速、消化道出血、白细胞减少等。结论:奥美拉唑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患者胃病的药物,该药物对患者的相关胃部病情也具有一定疗效,同时该药物在用药期间也可能产生相关不良反应,进而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但该药物的不良反应现象发生概率较低,有效避免不良反应现象产生的基本方法为合理用药。此外,如相关患者对该药物较为敏感,即对该药物的不良反应较为剧烈,应适当减少该药物的服用量。

  • 标签: 奥美拉唑 合理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合理用药对于小儿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8年5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加强临床用药监管)和对照组(常规用药管理)各60例,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93.33%>78.33%)相对更高(P<0.05),而用药差错发生率(1.67%<13.33%)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6.67%<18.33%)相对更低(P<0.05)。结论在小儿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不合理用药有关。加强临床用药监管,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能够提高药物治疗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干扰,进而减轻患儿的痛苦。

  • 标签: 儿科疾病 临床用药 不良反应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与规律。方法:收集我院 2013年 9月 -2016年 4月期间收治的左氧氟沙星治疗的住院患者资料,对其中发生不良反应的 16例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分布与相关因素。结果:患者接受左氧氟沙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反应等,常见瘙痒、皮疹等,多在 2h内出现;男性、年龄在 20-60岁、联合用药、剂量为 400mg等条件下,患者更易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全面掌握左氧氟沙星的临床适用症,合理控制药物剂量,首选口服给药,并在用药后 3d内密切关注患者状况,积极采取预防与护理措施,可有效避免不良反应带来的病痛折磨。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临床用药 不良反应 发生规律
  • 作者: 蒋巧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安州区人民医院蒋巧燕他汀类药物就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药,是当前效果最佳的降脂药物,在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等疾病时都能够发挥很强的作用。他汀类药物因为具有良好的明确性与耐受性,而且可以有效的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病发率与病死率,被人们所重视,目前已经成为了全球都广泛使用的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之一。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