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临床治疗肩周炎应用活血祛瘀方联合针刺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将抽取自我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中,共有76例患者参与本文研究,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现将这76例进行平均分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实验组,分析对比这两组不同治疗方式治疗的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的疼痛评分,治疗前的对比结果显示(p>0.05),表明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的对比结果显示(p0.05),治疗后对比结果显示(p

  • 标签: 活血祛瘀方 针刺 肩周炎
  • 简介:摘要 目的:对针刺加点刺放血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进行观察。方法:研究对象选取 60例顽固性面瘫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 30例。将针刺加点刺放血治疗运用于观察组,将单独针刺治疗运用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达到 53.33%痊愈率,对照组达到 36.67%痊愈率,两组效果具有显著差异。结论:顽固性面瘫运用针刺加点刺放血治疗,具有较短的疗程,相对很高的治愈率,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针刺 顽固性面瘫 点刺放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顽固性便秘行腹部推拿与针刺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社区出院患者采访 的 68 例老年顽固性便秘患者采用 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 34 例患者,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添加 腹部推拿联合针刺治疗 ,分析对比最终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 后同对照组数据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 患者排便功能评分均 较高, 每周排便次数明显增多,且 排便间隔时间较短,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 P< 0.05)。 结论:对 老年顽固性便秘患者采用腹部推拿联合针刺治疗 ,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排便功能,增加每周排便次数,缩短排便间隔时间。

  • 标签: 老年 顽固性便秘 腹部推拿 针刺 临床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针刺联合西医对输血反应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某医院 2019年 1月 ~2020年 3月收治的存在输血反应的患者( n=70例)为探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两组 n=35例),对照组行西医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 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7.14%( P<0.05);联合组过敏反应、发热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针刺联合西医能有效减轻输血反应患者临床症状,提升临床疗效,可推广应用。

  • 标签: 针刺 西医 输血反应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刺疗法降低高龄骨伤患者急性疼痛及心血管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将本院于 2018年 10月 --2020年 03月接收的 120例高龄骨伤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常规组 60例患者入室静卧半小时,研究组 60例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结果:研究组与常规组血氧饱和度、心率无差异( p>0.05);而研究组收缩压、心肌耗氧量、 CNPI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 p<0.05)。结论:通过针刺疗法,能够显著减轻高龄骨伤患者疼痛不适感以及心血管不良反应,尤其是对于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还可以减低其围术期死亡风险,提高其临床治疗安全。

  • 标签: 针刺疗法 高龄患者 骨伤 急性疼痛 心血管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运用补阳还五新加汤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恢复期的效果。方法 将 72例缺血性卒中恢复期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抗血小板聚集、降脂)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补阳还五新加汤联合针刺进行治疗,治疗两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 QLI评分和 FIM评分改善情况,比较 2种不同方法对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中医症状积分、 QLI评分和 FIM评分都较治疗前都有提高,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8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 83.52%,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运用补阳还五新加汤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恢复期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补阳还五新加汤 针刺 缺血性卒中恢复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全凭静脉麻醉下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全麻苏醒过程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2 月到 2020 年 1 月期间本院治疗的共计 100 例全麻手术患者观察对象,通过电脑分组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实验组( n=50 )和对照组( n=50 ),对照组患者在苏醒过程中给予主观评价,实验组给予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比两组患者拔管后的相关临床指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 实验组全麻手术患者经过监测后,拔管过程中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呛咳、躁动、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 临床针对全凭静脉麻醉下的患者开展仔细的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能够提高患者苏醒过程中的舒适度,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适用。

  • 标签: 全凭静脉麻醉 肌松监测 麻醉深度监测 苏醒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