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消化溃疡急性穿孔的特点表现为发病快、病情重、疗效差,是较为多见的一种急腹症,而治疗方法主要集中在手术治疗[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已有许多医院开展了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穿孔,但是对于腹腔镜手术治疗与常规开腹治疗的效果众说纷纭。

  • 标签: 上消化道穿孔 腹腔镜 外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诊断消化穿孔中的临床价值和体会。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东莞市大朗医院收治的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消化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检查发现腹腔游离气体和游离包裹性积液的敏感性分别为85.4%(41/48)和87.5%(42/48);X线检查发现膈下游离气体的敏感性为75.0%(36/48)。结论超声检查可诊断出胃肠穿孔时腹腔内游离气体、积液以及异常回声等征象,弥补了X线检查的不足,为临床外科急腹症的快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消化道穿孔 超声检查 X线检查
  • 简介:消化出血需要止血药物及抑酸药物进行止血治疗,如药物止血效果欠佳,有时需行急诊胃镜检查以明确出血原因,必要时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如喷洒医用生物蛋白胶、止血夹止血等。医用生物蛋白胶可局部止血,并能促进创面修复,因此在外科手术伤口恢复、出血的止血等方面都有研究报道。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以来,我院在胃镜直视下行喷洒医用生物胶技术治疗消化溃疡出血患者已有60例,效果满意,现以此论文报告如下。

  • 标签: 医用生物蛋白胶 消化性溃疡 消化道出血 胃镜
  • 简介:由国内著名消化内镜专家金震东、李兆申、王贵齐、杨爱明等教授联合主编的《消化超声内镜诊断技术》、《消化超声内镜穿刺技术》和《消化超声内镜治疗技术》多媒体教学光盘已由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消化超声内镜诊断技术》收集了12个精彩操作演示和23个经典临床病例,介绍了小探头超声内镜诊断技术及大探头超声内镜诊断技术,是目前国内全面介绍消化超声内镜诊断技术的光盘。《消化超声内镜穿刺技术》课件中主要介绍了在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食管、纵隔、胃、十二指肠、胰腺等部位的操作方法与技巧。《消化超声内镜治疗技术》课件详细演示了超声内镜引导下肿瘤注射术、

  • 标签: 小探头超声内镜 多媒体教学光盘 内镜治疗技术 消化内镜 诊断技术 穿刺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在胃肠道穿孔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9例胃肠道穿孔患者的X线摄片和16层螺旋CT扫描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立位腹部X线平片诊断胃肠道穿孔14例(73.7%),表现为膈下游离气体。螺旋CT扫描诊断胃肠道穿孔18例(94.7%),其中胃穿孔11例、十二指肠穿孔5例、回肠穿孔1例,结肠穿孔1例,表现为腹腔内游离气体。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较X线片检查能更早、更准确地诊断胃肠道穿孔,并能为其定位和鉴别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胃肠道穿孔 诊断
  • 简介:由国内著名消化内镜专家金震东、李兆申、王贵齐、杨爱明等教授联合主编的《消化超声内镜诊断技术》、《消化超声内镜穿刺技术》和《消化超声内镜治疗技术》多媒体教学光盘已由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消化超声内镜诊断技术》收集了12个精彩操作演示和23个经典临床病例,介绍了小探头超声内镜诊断技术及大探头超声内镜诊断技术,

  • 标签: 小探头超声内镜 多媒体教学光盘 内镜治疗技术 消化内镜 诊断技术 穿刺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期窦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合并窦脊柱结核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1991年5月~2003年10月对41例合并窦的脊柱结核的患者,采用连续三次窦分泌物细菌培养无混合菌感染,行一期窦与结核病灶清除治疗脊柱结核。术中取窦中段,结核脓肿,破坏椎体死骨组织再次细菌培养,所有病例均未见混合感染。

  • 标签: 病灶清除植骨 脊柱结核 融合内固定 手术治疗 窦道 结核病灶清除
  • 简介: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A评价颈动脉溃疡斑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256层螺旋CTA资料,观察斑块的分布情况及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并分析斑块的构成成分,重点分析其中溃疡斑块的相关情况,并分析溃疡斑块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136例患者中共发现颈动脉斑块452个,其中溃疡斑块78个,溃疡发生率为17.26%(78/452),位于颈总动脉14个,分叉部32个,颈内动脉13个,颈外动脉19个;纤维斑块7个,脂肪斑块49个,钙化斑块3个,混合性斑块19个;溃疡斑块导致管腔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分别为7、29、34和8个。溃疡斑块与脑缺血症状存在统计学关联(OR=3.433,P〈0.01)。结论256层螺旋CTA可无创地评价颈动脉溃疡斑块的特征,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简介:目的观察阿莫西林(A)、甲硝唑(M)和胶体次枸橼酸铋(B)联合使用对促进大鼠胃溃疡愈合作用的交互影响,为临床合理选用药物治疗消化溃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验性乙酸致大鼠胃溃疡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阳性药物组及实验药物组,实验药物组大鼠分别给予A(118mg·kg-1)、M(82mg·kg-1)、B(25mg·kg-1)、M+B、A+B、A+M、A+M+B,对照组给予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阳性对照组给予西咪替丁(110mg·kg-1),以溃疡愈合率为观察指标,用金氏概率相加法(q值)分析药物间的交互影响。结果通过各组溃疡面积均值计算溃疡愈合百分率,再由公式计算表示组分间交互影响的q值;当q〉1时,表明组分有协同作用;q〈1时表明组分有拮抗作用;q=1时表明组分间无相互作用;结果各组间的q值分别为:qM+B=1.40,qA+B=1.07,qA+M=1.24,q(A+M)B=1.23,q(A+B)M=1.07,q(B+M)A=1.32;各组q值均大于1。结论对促进溃疡愈合作用,就阿莫西林、甲硝唑和胶体次枸橼酸铋而言,任何两药间及三药间均有协同作用;三药间协同作用优于两药之间协同作用。三药组合与西咪替丁促进溃疡愈合作用相当,而两药组合作用明显低于西咪替丁。

  • 标签: 阿莫西林 甲硝唑 胶体次枸橼酸铋 西咪替丁 胃溃疡
  • 简介: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合并小腿溃疡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2例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合并溃疡的患者施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抽剥术,并从腹股沟切口处取中厚皮瓣移植于溃疡面。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拆除缝线后曲张静脉均消失。32例移植皮瓣全部成活,28例植皮皮瓣I期愈合,4例植皮皮瓣Ⅱ期愈合。28例获得3个月~1年随访,下肢静脉曲张和溃疡未再复发。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抽剥术,并从腹股沟切口取中厚皮片移植于溃疡面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合并溃疡,手术方法简单、有效。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 溃疡 皮肤移植
  • 简介:传统甲状腺手术因切口较大,术后出现颈部不适、咽部疼痛较多,切口瘢痕长期存在,影响美观,近年来临床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手术方式。我院2010年9月—2011年10月对30例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锁骨上斜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椎的巨大侵袭性神经鞘瘤(Giantinvasivespinalschwannoma,GISS)的临床特点及结果并讨论外科策略。背景资料:脊柱的巨大侵袭性神经鞘瘤定义为占位损害〉2个椎体水平,侵蚀椎体的骨性结构,并向后侧和向外侧扩展累及肌筋膜组织。因为其临床发生率较低,特别发生在上位颈椎的就鲜有报道。方法:我们分析了巨大侵袭性神经鞘瘤(GISS)的临床资料、病理结果及影像学研究。

  • 标签: 神经鞘瘤 临床特点 侵袭性 上颈椎 外科治疗 外科策略
  • 简介:目的了解合浦县妇幼保健院泌尿生殖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及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有效控制支原体的感染。方法采用珠海浪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的试剂盒,对4015例疑诊患者进行Uu和Mh检测。结果从4015例标本中检测出支原体阳性标本1982例,男210例(10.59%),女1772例(89.41%),其中单纯Uu感染1451例(36.14%),单纯Mh感染45例(1.12%),Uu和Mh混合感染486例(12.00%)。单纯Uu感染对甲砜霉素、交沙霉素、罗红霉素的耐药率较低依次为7.19%、14.78%、15.12%;单纯Mh感染对甲砜霉素、克拉霉素、强力霉素的耐药率依次为8.00%、14.00%、18.00%;而Uu和Mh混合感染者耐药情况十分严重,其中红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分别为90.69%和84.21%。结论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性呈上升趋势,要加强支原体药敏检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疗效,有效控制支原体的感染,达到防止耐药菌株增加,彻底治愈之目的。

  • 标签: 解脲支原体 人型支原体 药物敏感试验 耐药性
  • 简介: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房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临床以突发心悸、头晕、胸闷等症状为多见,治疗包括机械刺激、药物、电学等多种方法。有心脏基础病的患者发生频发顽固性室速无论用药物复律或电复律均易复发,导管射频消融虽疗效好,但在县级医院仍未推广。我院用心律平静推复律后再维持静滴和小剂量口服治疗52例有基础心脏病的频发顽固性室速患者,疗效较满意,且可明显减少其复发。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心律平 频发顽固性室上速 复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固定后外侧病灶清除椎间植骨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我院2001年3月~2009年8月共收治胸椎结核32例。年龄17~67岁,平均41.2岁。胸2~3椎体3例,胸3~4椎体9例,胸4~5椎体11例,胸5-6椎体9例;23例出现脊髓神经功能损害,按ASIA分级:B级3例,C级12例,D级8例,E级9例;

  • 标签: 上胸椎结核 经椎弓根固定 植骨治疗 病灶清除 后外侧 后路
  • 简介:目的探讨腔内激光闭合(EVLA)膝下及溃疡床周围浅静脉反流治疗继发性静脉性溃疡(SVU)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51例(54条患肢,72个溃疡面)SVU患者的临床资料,EVLA闭合膝下段及溃疡床周围浅静脉反流,保留膝上段大隐静脉,术后穿循序弹力袜(20~30mmHg)。术后记录溃疡愈合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术后随访6~47(平均25)个月,术后半年、1年及2年溃疡愈合率分别为81.9%(57/72)、71.4%(45/63)和69.1%(37/55)。患肢肿胀和疼痛缓解率分别为76.9%(40/52)和90%(27/30),患者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SVU多由膝下段浅静脉反流所致,EVLA膝下段及溃疡床周围浅静脉反流纠正溃疡周围血流动力学紊乱治疗SVU安全有效。

  • 标签: 静脉性溃疡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腔内激光闭合术 浅静脉反流
  • 简介:[摘要]目的:胸椎因其邻近解剖结构复杂,手术显露困难,手术风险和难度大,因此胸椎病变的治疗大多采用后路或后外侧入路。探讨经潜行部分切除胸骨上段行胸段脊柱前路手术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了胸骨潜行部分截骨的胸椎前路入路,对上胸椎的病变进行手术。

  • 标签: 脊柱前路手术 上胸椎病变 后外侧入路 手术技巧 胸骨上段 治疗
  • 简介:目的:以卵清蛋白为致敏原,建立具有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为主要特征的大鼠模型,观察大鼠模型上下呼吸炎症反应及病理改变。方法:采用6-8周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变应性鼻炎组10只,变应性鼻炎对照组10只,变应性哮喘组10只,变应性哮喘对照组10只,以卵清蛋白致敏并激发制成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模型。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分别检测变应性鼻炎模型和变应性哮喘模型鼻黏膜及肺组织中EOS、MC的表达。结果:变应性鼻炎组、变应性哮喘组大鼠卵清蛋白激发后出现了典型的变应性鼻炎、变应性哮喘症状(评分〉5分),鼻黏膜和肺组织可见较多的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且两组鼻黏膜和肺组织中EOS、MC数明显多于相应对照组(P〈0.05)。结论:卵清蛋白致敏SD大鼠能够成功建立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动物模型,有望为、下呼吸炎症反应的诊断、治疗及研究工作提供有效方法及组织形态学依据。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哮喘 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月1日连续169例60岁以上择期全身麻醉行腹部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胸部X线检查、麻醉时间、留置鼻胃管及下床活动时间等。分析这些因素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关系。结果77例(45.6%)发生术后并发症。最常见的是肺炎(26.0%),其次是肺不张(23.4%)或气管支气管炎(22.1%)、支气管痉挛(19.5%)等。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后留置鼻胃管、术前有呼吸症状、麻醉时间长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密切相关。结论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易发生肺部并发症,术前进行干预及围手术期合理的护理可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 标签: 手术后医护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副作用 肺疾病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