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间断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颈脊髓损伤伴不全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临床治疗的60例颈脊髓损伤伴不全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分别有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椎体的减压和植骨融合的内固定手术治疗,对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间断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3%)与对照组患者(73.33%)相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之后的JOA评分为(27.65±2.62)分,与对照组患者的(20.63±3.96)分相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颈脊髓损伤伴不全瘫患者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间断治疗的效果较好。

  • 标签: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颈脊髓损伤 不全瘫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就间断性血液透析以及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治疗心肾综合症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方法将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所收治的80例心肾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采用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间接性血液透析进行治疗。就两组患者的血肌酐、磷、尿素氮水平以及及心率等进行分析。结果在接受治疗之后,两组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及心率降低程度较高,平均动脉压也相对稳定,对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研究组的超滤脱水量也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治疗心肾综合症较之间断性血液透析治疗有着更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间断性血液透析 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 心肾综合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持续和间断不同的蓝光照射方式在新生儿黄疸疾病中的效果,分析两种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特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总例数各50例-70例左右,因为我科才刚起步开始一小段时间,可以的话,以下数据也顺带调整吧,谢谢);对照组患者采取持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采取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异,虽然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分别比较,胆红素含量急剧下降,但是治疗后两组患者体内的胆红素含量也无明显差异,但是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P<0.05有意义;总体效果观察组好于对照组。结论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效果与持续照射相差无几,但是能够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治疗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均较高。

  • 标签: 持续或间断 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效果对比
  • 简介: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应用止血带可对局部软组织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术后神经麻痹、肢体肿胀、创口延迟等损伤。目的:探讨在合并下肢血管疾病患者中实施TKA时,间断使用止血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实施TKA的3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止血带使用情况分为间断组(158例,切皮时不用止血带,截骨完成后开始使用止血带,假体安装完后待水泥完全凝固后释放止血带)和连续组(142例,从切皮开始起全程使用止血带)。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失血量、手术前后的血清炎症指标、患侧肢体软组织肿胀程度。结果:间断组的术中失血量大于连续组(P〈0.05),两组术后出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断组的手术时间长于连续组患者(P〈0.05),止血带使用时间短于连续组(P〈0.05)。术后3d,间断组的血清IL-6、IL-8、CRP、乳酸水平低于连续组(P〈0.05)。术后第1、3、5天,间断组患者的大腿周径、肢体肿胀率低于连续组(P〈0.05)。间断组的手术并发症率显著低于连续组(1.90%vs7.04%,P〈0.05)。结论:合并下肢血管疾病的患者实施TKA中,间断使用止血带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及手术并发症、肢体肿胀程度,却不会显著增加患者的总出血量。

  • 标签: 血管疾病 全膝关节置换术 间断使用 止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