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solidpseudopapillarytumor,SPT)的临床病理特征与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47例SPT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病理结果、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行手术切除,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1例、胰体尾+脾切除术18例、胰尾切除术2例、胰腺中段切除术3例、肿瘤局部切除术9例、术后复发再次手术2例;开腹探查术2例。术后出现胰漏14例,胆漏2例,出血3例,腹腔感染3例,胃瘫4例。45例术后随访3~68个月,平均32个月,其中随访〉24个月29例,均未出现复发和转移,无死亡。结论胰腺SPT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及MRI是最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良好。

  • 标签: 胰腺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瘤
  • 简介:目的探讨鼻腔及鼻窦内翻乳头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率。方法对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腔及鼻窦内翻乳头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者CT均表现为鼻腔或鼻窦软组织密度灶,2例CT增强扫描显示软组织肿块中度强化,2例在MRIT1、T2序列上信号与脑灰质接近,中度强化。其中25例为单侧发病(左侧13例,右侧12例),2例累及双侧。1例仅表现为左侧鼻前庭小息肉样结节;累及中鼻甲区域26例,其中8例累及上颌窦,累及筛窦、鼻咽部各4例。该组中9例见筛骨骨质硬化;5例癌变者均发现筛孔状溶骨性破坏,其中2例累及颅底。结论内翻乳头好发于单侧中鼻甲区域,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当发现溶骨性破坏时提示内翻乳头恶变。MRI对内翻状乳头软组织边界的显示较CT清晰。

  • 标签: 内翻乳头状瘤 鼻腔 鼻窦疾病 CT MRI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女,36岁,已婚。因"上腹部不适伴有嗳气、反酸1周"行腹部超声检查发现中上腹部一140mm×125mm中高回声巨大包块,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见多个大小不等低回声或囊实性回声区。行腹部CT见肝胃间隙内一巨大肿块,约130mm×95mm×160mm,边缘尚光滑,密度不均,CT值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铜仁市城区宫颈人乳头病毒(HPV)感染状况及类型,为上级医疗卫生机构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捕获二代法对城区年龄在30~60岁的1855例已婚妇女进行宫颈刮片并对结果进行HPV的DNA检测以确定受检者HPV类型。结果1855例受检者中检测出HPV感染者650例,占总人数的35.04%,650例感染者中,高危型HPV415例,占HPV感染总人数的63.85%,其中41~50岁组高危型HPV感染率高于30~40岁组和51~6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型HPV感染131例,占总感染人数的20.1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高危型HPV感染的阳性率较高,必须加强对广大已婚妇女HPV筛查力度,制订科学的干预措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预防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捕获二代法
  • 简介:<正>内脏动脉(visceralarteryaneurysm,VAA)相对罕见,因缺乏大宗临床资料,过去对其自然病程和并发症的了解较少。近年来,由于血管影像学和腔内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文献中涉及VAA的文章数有所增加。有相当比例的VAA因破裂才来就诊,因此,VAA的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是非常重要的。1病因学VAA是指除了主髂动脉系统的腹腔内动脉,包括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及其

  • 标签: 囊性动脉瘤 内脏动脉瘤 腔内治疗 开放手术 覆膜支架 自然病程
  • 简介:目的探讨颈动脉体(CBT)的有效诊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6例CBT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联合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诊断。经过2周以上Matas训练。结果6例均接受手术并完整切除肿瘤,其中2例因肿物大,颈内动脉末端难以显露,需行下颌骨旁正中劈开术显露。无病例死亡,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0.5~5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充分的术前检查及准备、合理的手术方法能提高CBT手术的成功率。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术前检查 手术方法
  • 简介:<正>患者1男性,62岁。因左侧间歇性跛行2个月于2010年3月10日入院。查体:左小腿下端及左足皮温较对侧明显降低,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左足第一趾末端紫绀。下肢彩超检查诊断:左侧腘动脉腔栓塞及右侧腘动脉。下肢CT血管造影(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检查:右侧腘动脉,而左侧仅显示腘动脉中断、闭塞,未能显示左侧腘动脉体(见图1)。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及长期吸烟史。2010年3月15日手术治疗:经腘窝后路显露体大小约2.5cm×2cm,腔内血栓

  • 标签: 动脉瘤破裂 假性动脉瘤 自体大隐静脉 手术治疗 高血压病 血栓栓塞
  • 简介:<正>所谓内脏动脉,是指供应胃肠道、肝、脾及胰腺的动脉[1]。内脏动脉(viseralarteryaneurysm,VAA)即为腹腔干、肠系膜上、肠系膜下动脉及各自分支处的动脉。因此,严格地讲,VAA并不包括肾动脉,但因为后者在发病特点及治疗方式上与VAA大体相仿,所以一些文献也将二者合并在一起进行分析[2,3]。VAA在临床中较为少见,发生率约为0.1%~2%,其中以脾动脉比例最高,约为60%,肝动脉为20%、肠系膜上动脉5.5%、腹腔动脉4%、胃

  • 标签: 肾动脉瘤 内脏动脉瘤 腔内治疗 治疗方式 弹簧圈 脾动脉瘤
  • 简介:目的总结儿童肝脏间叶错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行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肝脏间叶错构患儿超声声像图特点.结果11例肝脏间叶错构患儿中超声检查呈囊实性表现9例,其中多房囊腔7例,单房囊腔2例;7例多房囊腔中,4例囊腔呈蜂窝状并囊间隔薄厚不均,3例囊腔不规则并囊内丝网状分隔,囊腔周边见中等回声实性区环绕或局限分布.2例单房囊腔中,1例表现为厚壁囊腔,另1例表现为较大实性中等回声肿块内一单房囊腔,囊腔体积仅占肿块的4%.本组2例患儿超声检查体表现为低回声实性肿块.结论儿童肝脏间叶错构超声声像图特点鲜明.超声检查可作为本病首选的检查方法.对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肝脏肿瘤超声检查表现为囊实性或囊性为主,应首先考虑肝脏间叶错构.

  • 标签: 超声检查 儿童 肝肿瘤 错构瘤
  • 简介:目的探讨阑尾源性腹膜假黏液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70年至2010年卫生部北京医院收治的51例阑尾源性腹膜假黏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手术及复发再手术情况,辅助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术后是否接受腹腔化疗的患者复发再手术间隔时间的比较采用双尾t检验。结果51例患者中48例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时问(135±72)min。34例患者肿瘤复发,其中16例接受再减手术,再手术次数33次。45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9.7个月(3~132个月),25例带生存,16例无生存,4例死亡。术后病理检查良性型一弥漫性腹膜腺黏液病19例,中间型6例,恶性型一腹膜黏液癌病26例。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5%(38/51)、55%(28/51)和22%(11/51)。术后接受化疗患者的生存时间和再手术间隔时间分别为(21±4)个月和(10±6)个月,较未接受化疗患者的(19±7)个月和(7±4)个月有所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7,0.361,P〉0.05)。良性型一弥漫性腹膜腺黏液病、中间型及恶性型一腹膜黏液癌病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6、63、23个月。良性型一弥漫性腹膜腺黏液病患者与恶性型一腹膜黏液癌病患者肿瘤复发间隔时间分别为(15±5)个月和(7±4)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3,P〈0.05)。结论应该以积极态度实施阑尾源性腹膜假黏液手术,复发患者合理适时选择二次或多次的减手术,可以延长复发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假黏液瘤 腹膜 减瘤术 复发
  • 简介:胃肠道间质(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一组起源于胃肠道肌层的间叶性肿瘤,遗传学上存在频发性c-kit基因以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基因突变。我院2005年7月—2009年8月收治GIST患者36例,对其临床诊断、治疗等回顾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腹主动脉(abdominalaorticaneurysm,AAA)是最常见的动脉,大多数与动脉硬化有关,但以动脉硬化为主要病因的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相对较少。自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相继报道腔内修复术治疗以来,以其微创,并发症少、病死率低、恢复迅速,使一部分高龄、高危患者得到了治疗机会。近期,我院用腔内修复术成功救治1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患者,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腔内修复术 穿透性溃疡
  • 简介: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GIST)的诊断。方法结合临床病例就胃肠道间质(GIST)的发病和诊断作简要综述。结果绝大多数GIST可表达特异性的KIT蛋白(CDll7),但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大部分经偶然发现,消化道钡餐造影、消化道内镜、超声内镜以及CT或MRI有助于诊断。GIST的预后与肿瘤大小和肿瘤发生的部位有关,肿瘤破裂具有高度危险性。结论GIST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及诊断手段,对无症状体征的腹腔内肿块要考虑到该病;肿瘤CDll7(+)可诊断。

  • 标签: 胃间质瘤 误诊 诊断
  • 简介: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发生率较低,其中最常见的是胰岛细胞,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类,多为良性,定位诊断较难,处理较为棘手。本院2000年7月—2011年10月收治胰岛细胞患者21例,其中5例合并胰腺癌,总结分析如下。

  • 标签: 胰岛素瘤 胰岛细胞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高频电波环切术(100pelectrosurgicalexcisionprocedure,LEEP)在宫颈上皮内变中的不同治疗方法及相关问题。方法2008年10月一2010年12月有宫颈上皮内变的患者、细胞学检查阳性而阴道镜检查不满意的患者和ECC阳性患者共249例,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124例,采用目前临床上普遍采取的切除病灶范围;B组125例,根据宫颈移行带的分型采取不同的LEEP刀治疗方案:I型移行带选用LEEP刀治疗宫颈管深度为切人宫颈管内7~10mm;Ⅱ型移行带选用LEEP刀治疗宫颈管深度为切人宫颈管内10~15mm;Ⅲ型移行带选用LEEP刀治疗宫颈管深度为切入宫颈管内15~25mm。结果249例均成功利用LEEP刀完成宫颈上皮内变切除术。B组在术中术后出血量、宫颈塑型效果满意度、术后愈合时间上明显优于A组,而两组在感染、术后标本切缘阳性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宫颈上皮内变的患者,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使其在不影响愈合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并发症,保护宫颈机能。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LEEP术
  • 简介:目的探讨脑脱髓鞘性假的磁共振成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磁共振(MR)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均行常规MRI检查、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及脑灌注成像,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总结脱髓鞘性假的MRI特点。结果2例患者均为青年男性,急性起病入院,MRI表现为T1WI高低混杂信号,T2WI高信号,1H-MRS为NAA峰降低,胆碱(Cho)峰升高,并出现乳酸(Lac)和胶质(Lip)峰,MR灌注成像(PWI)示脑血流量、脑血容量降低,平均通过时间及峰值时间延长。结论脑脱髓鞘性假常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联合功能成像有助于作出正确诊断。

  • 标签: 脱髓鞘自身免疫疾病 中枢神经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 简介:目的探讨胃淋巴上皮样癌的诊断及治疗,并对其病因进行文献分析。方法对近期收治的一例胃淋巴上皮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术后病理提示为胃淋巴上皮样癌,术后行化疗,无手术并发症。结论淋巴上皮样癌的临床表现与胃癌相似,但其病因及预后与胃癌不同。

  • 标签: 胃肿瘤 病理学 临床 疱疹病毒4型 微卫星不稳定性
  • 简介:目的探讨精索和圆韧带脂肪及其相关临床问题。方法总结我院2005年9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610例腹股沟疝患者中发现精索和圆韧带脂肪患者93例。常规行无张力修补疝(重建内环)切除脂肪。结果本组共切除脂肪132枚,1~7枚/人。单个体最大15cm×10cm×3cm,最小1cm×1cm×1cm。术后行病理检查77例,检查率82.8%。光镜下病理类型:脂肪33例、血管脂肪19例、纤维脂肪6例以及脂肪样增生19例。补片感染1例,于术后3个月将补片取出。术后随访2~35个月,无脂肪复发及所致疝复发。结论精索和圆韧带脂肪可以产生临床内环扩大或疝,应予以手术切除。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和医师对本病的忽视,本病的实际发病率可能要高于本组在疝手术时的发病率。切除精索和圆韧带脂肪不增加无张力疝修补的难度,手术是安全的,术后恢复顺利。

  • 标签: 脂肪瘤 腹股沟 精索 圆韧带
  • 简介:主动脉夹层动脉(简称主动脉夹层)是因在内因或外力作用下主动脉内膜破裂,高压血流冲入血管壁的中层而形成血肿,血肿沿主动脉壁中层延伸剥离,是主动脉疾病中最常见的灾难性疾病。本病起病急剧,发病24h内死亡率高达40%。因此严密观察病情,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观察和控制好血压以及做好疼痛护理是降低死亡率,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动脉瘤
  • 简介:目的探讨TACE在治疗椎体转移疼痛中的价值。方法应用介入微创技术对8例椎体转移引起剧烈疼痛患者经腰动脉、肋间动脉等肿瘤供养血管插管行TACE治疗。随访术后病情变化及疼痛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后肿瘤生长得以抑制,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或减轻。应用视觉模拟评分及止痛药用量同时评估,疼痛缓解有效率分别达87.50%(7/8)和75.00%(6/8)。结论腰动脉和肋间动脉等供血血管TACE能有效缓解椎体转移引起的剧烈疼痛,控制肿瘤发展,可作为一种姑息治疗椎体转移的方法。

  • 标签: 肿瘤转移 骨肿瘤 疼痛 化疗栓塞 治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