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新的微技术开始融合进入医院的各个科室领域之中。与此同时,骨科是医院科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每年承担着大量的医学研究和治疗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骨科治疗和微技术的有机融合就显得尤为必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具体介绍微技术的具体含义,对目前微技术在骨科领域的应用范围进行介绍,并对微技术精确度高、针对性强、安全保障度高的特点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进而分析出微技术在骨科领域的发展进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 标签: 微创技术 骨科 综述
  • 简介:贵州省心血管病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贵州贵阳550002基金项目贵州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黔科合G字20127047号)摘要目的探讨成功介入封堵治疗的室间隔缺损(VSD)在封堵前后即刻、随访期间肺动脉压力的变化规律.方法650例成功施行介入治疗的VSD患者,经导管测定术前及封堵后即刻肺动脉压力,并于介入术前当日、术后3天、1、3、6月分别运用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压力并进行对比.结果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肺动脉平均压(PAMP)超声和心导管测值均显著正相关.①正常肺动脉压力组PASP和PAMP在封堵即刻后及随访期间均无统计学差异.②轻度肺高压组PASP在封堵即刻后无明显变化,6月时与封堵前后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PAMP在封堵即刻后升高,术后1月及6月与封堵后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③中度肺高压组PASP及PAMP在封堵即刻后均显著降低(P<0.05),两者在术后3天及随访中与封堵前比较进行性降低(P<0.05);PASP在术后1、3、6月较封堵后降低(P<0.05).结论1.导管测压与超声测压呈正相关性.2.经导管封堵治疗能明显降低VSD合并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力,近、中期疗效确切.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肺动脉压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有及无机械通气抢救急性重症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无机械通气,试验组进行有机械通气,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钠肽水平、生命体征以及血气分析变化情况。结果经过不同方式治疗后,试验组的BNP(1036.41±261.87)pg/ml、HR(97.84±25.35)次/min、RR(25.12±6.71)次/min、PaCO2(42.24±11.11)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BNP(1332.21±335.57)pg/ml、HR(114.62±29.46)次/min、RR(28.57±8.85)次/min、PaCO2(49.97±13.66)mmHg;试验组的PaO2(81.86±22.38)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aO2(74.04±19.52)mmHg,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机械通气抢救急性重症左心衰竭中,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脑钠肽浓度。

  • 标签: 有创机械通气 无创机械通气 急性重症 左心衰竭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253-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疝的微手术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52例小儿腹股沟疝患者采用微手术治疗和随访观察,并与105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限制活动时间及精索阴囊肿胀等有关并发症方面微手术组分别为(1.0±0.5)cm,(25±5)min,(2.5±2.5)mL,(9±3)h,(4±1)d,9例(3.57%);传统手术组分别为(4.8±1.3)cm,(40±10)min,(20±10)mL,(60±12)h,(6±1)d,17例(16.19%),两组相比微手术组较传统手术组均明显减少。结论微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具有切口美观、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廉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微创手术 小儿腹股沟疝 小切口
  • 简介:肛瘘是一种常见的肛周疾病,在西方国家,每1万人中的发病人数为1.2~2.8个[1]。在肛瘘的治疗上,手术治疗仍然是目前最佳的选择。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根治与术后肛门括约功能的矛盾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随着人们对肛门解剖及盆底功能的认识,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倡肛瘘手术的微理念,在根治肛瘘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肛门括约功能的损害。将肛瘘的微手术方法综述如下。

  • 标签: 肛瘘 微创手术 括约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套餐式”微治疗及“套餐式”微治疗联合生物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5例,采用经导管的动脉栓塞化疗后,依据患者局部血液供应是否丰富进行分组.按所行微疗法分为四组单纯TACE组、TACE+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组、TACE+氩氦刀冷冻治疗(CST)组、TACE+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氩氦刀冷冻治疗组,观察近期肿块缩小率及生存率,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单纯治疗和联合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评价;同时在控制肿瘤局部病灶的基础上,选取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免疫治疗,并对其预后与未给予生物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四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不同组合微疗法后,TACE+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组、TACE+氩氦刀冷冻治疗(CST)组、TACE+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氩氦刀冷冻治疗组三组近期肿块缩小率优于单纯TACE组(P<0.05);CIK细胞回输后CD3+、CD4+、CD4+/CD8+比值和CD56+(NK)效应细胞的比例显著上升;而CD8+和CD3+CD56+效应细胞比例相对下降;观察组1年和16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6.00%和16.00%,而对照组为20.00%和37.14%(χ2值分别为3.89和4.95,P<0.05);观察组一年和1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6.00%和88.00%,而对照组则82.86%和68.57%为(χ2值分别为4.17和4.86,P<0.05).结论“套餐式”微治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可靠,在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降低肿瘤的复发率方面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微治疗;CIK细胞免疫治疗中图分类号R735.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405-01

  • 标签:
  • 简介:摘要微碎石术创伤小,部位定位准确,危险性小,但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大多是中、老年人,病程长,多合并有较严重的心肺疾患和糖尿病,发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血肿时脑室的刺激导致昏迷及高热,患者的死亡率仍较高。故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保持引流管通畅,由于术中损伤,血肿排空速度太快或太完全致原破裂动脉失去血块依托再破裂、高血压控制不利等易引起术后再出血,故应减少一切可能引起出血的因素,预防术后再出血的发生,同时严密观察及早发现、及早控制及处理,加强基础护理和营养支持,预防和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展,以增加手术的成功率。

  • 标签: 微创血肿碎吸术 血压脑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微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20例(25条肢体)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微小切口剥脱术进行治疗,观察20例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对患者进行三周、一年的随访,观察有无复发等情况。结果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分别为(30.01±2.14)ml、(40.12±2.10)min、(7.34±3.11)d、(2.24±1.01)d,对这20例患者进行随访,所有患者既没有出现切口感染也没有形成下肢静脉血栓且无复发情况发生。结论微小切口手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与卧床时间,减少出血量,不仅损伤小而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具有安全可靠性,值得应用并推广。

  • 标签: 微创小切口 下肢大隐静脉曲张 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225-01
  • 简介:摘要骨折治疗的目的是骨愈合和功能恢复,治疗过程中涉及到骨愈合的生物学问题,因此,必须着重于强调坚强内固定达到一期愈合的生物力学观点。本文从骨干骨折的内固定技术、关节内骨折的微内固定技术、经皮LCP钢板内固定技术、外固定架微治疗技术阐述了微技术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为骨折患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技术领域。

  • 标签: 微创治疗骨折 技术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医学发展也很快速,微手术是当前手术治疗的主要发展方向,使用围手术期护理具有比较好的效果,患者的恢复速度快,并发症几率低,降低患者经济压力。在此应用于较多的疾病治疗中,该技术成熟度比较高,在很多的科室内都有较好的效果。现在我院泌尿外科使用微技术也是比较普遍的,该手术需要使用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这是传统护理所无法满足的。我院为了让泌尿外科微手术患者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进行了围手术期护理研究,希望能够对患者的各项因素进行调节,提升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几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微创手术 围手术期 护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