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双与单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骨质疏松性单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进行PKP,其中单入路16例,双入路16例。观察2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脊柱后凸Cobb角、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的差异。结果单入路组与双入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0.1±10.0min、55.3±12.6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0,P〈0.001)。术后随访6个月,未发生骨水泥漏至椎体两、椎间盘、椎管、椎体周围静脉丛,未出现患者神经症状加重、瘫痪等临床并发症。术后6个月,单入路组脊柱后凸Cobb角为4.8±0.5°、显著小于双组8.3±0.8°(t=-14.840,P〈0.001),且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入路组与双入路组VAS评分分别为2.2±0.3分、2.4±0.3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1.886,P=0.069),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单入路组与双入路组ADL评分分别为87.6±2.7分、88.0±3.8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0.343,P=0.734)。术后6个月,单组与双组椎体中部高度分别为17.6±1.5mm、8.0±1.7m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06,P=0.486)。结论单与双入路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具有快速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等优点;双入路在维持矫正椎体后凸畸形方面更有优势,但单入路手术时间短,操作过程简单,手术费用少。

  • 标签: 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症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28岁,末次月经2012年1月28日,孕1产0,曾于2009年行双输卵管切除术。于2012年3月16日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门诊行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左侧宫角处厚壁一无回声区,约2.02cm×1.95cm,周边可见半环形彩色血流信号,血流峰值约20.4cm/s,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0.50(图1,2),考虑宫角妊娠可能,建议进一步检查;同时,宫腔少量积液,子宫直肠窝少量积液,双卵巢未见明显异常。

  • 标签: 彩色血流信号 输卵管切除术 阻力指数 宫角妊娠 超声检查 血流峰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健肢体出现镜像运动(mirrormovement,MM)对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47例健肢体出现MM脑卒中患者按肌痉挛程度分为A组(轻中度痉挛组32例)和B组(重度痉挛组15例),全部患者给予抑制健肢体MM的同时,对其偏瘫肢体采用分离运动形式进行肌力、耐力、控制能力的训练;对2组患者于人选时采用Brunstrom评定法评测运动机能、改良Ashworth痉挛状态量表(ModifiedAshworthScale,MAS)评测肌张力、Berg平衡量表(BergBalanceScale,BBS)、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FunctionalAmbulationClassification,FAC)、Bathel指数(BathelIndex,BI),治疗8周后再次评定,并根据治疗后MM是否被抑制进一步分组。结果A组治疗后14例患者健肢体MM被抑制(AⅠ组),18例不被抑制(AⅡ组),2组患者BBS、BI评分增加(P<0.01),但AⅠ的BBS、BI评分增加更明显,两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B组治疗后4例患者健肢体MM被抑制(BⅠ组),11例不被抑制(BⅡ组),2组患者BBS、BI评分增加(P<0.01)。结论脑卒中健肢体出现MM影响平衡功能,抑制MM治疗结合分离运动形式的康复训练能抑制脑卒中健肢体MM的出现并对平衡功能及生活能力有显著改善作用。

  • 标签: 脑卒中 镜像运动 平衡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切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并提出预防护理措施,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产妇会阴切术后导致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和归纳,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会阴切口感染与产妇自身、环境、医护人员操作、产后护理不当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及时诊治产前并发症、严格消毒产房、提高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提升助产技术及缝合技术、加强产后护理管理、加强巡视和指导产后饮食来预防其发生。结论会阴切术后切口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实施全面高效的预防护理措施,来降低感染率,提高母婴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会阴侧切术 切口感染 高危因素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