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弯手术后护理的作用。方法对厦门大学附属医院1例脊柱弯患者,手术后给予患者多方面精心观察护理。结果1例患者提前出院,并发症减少75%。结论护理是疾病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 标签: 脊柱 侧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技术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回顾8例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采用食管空肠π形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结果8例手术均在完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平均手术时间292±32min,平均出血量75±35mL,术后平均住院日15±2d。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3~12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腹壁穿刺孔无肿瘤种植。结论完全腹腔镜技术应用于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采用食管-空肠的π形吻合是安全可行的,近期手术效果令人满意。

  • 标签: 腹腔镜 全胃切除术 胃肿瘤 消化道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双膝同期关节置换与单膝关节置换的手术安全性,及术后膝关节恢复情况。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双膝重度骨关节炎患者50例(80膝)。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两组单膝组(25例)采取单全膝关节置换;双膝组(25例)采取同期双全膝关节置换。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在肺栓塞、感染及死亡率等并发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膝组心血管并发症率、失血量及输血量均较单膝组更高(P<0.05)。6月随访时,两组患者置换前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评分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单膝关节置换术相比,双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更显著,安全性高,有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双侧膝关节置换 单侧膝关节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经椎间孔单入路双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4例,按照单盲的原则将这64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32例患者接受双棘突旁小切口入路双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的32例患者接受经椎间孔单入路双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的术后1年腰背部VAS评均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椎间融合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椎间孔单入路双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效果理想,与双棘突旁小切口入路双减压术相比对椎旁肌损伤小,值得推广。

  • 标签: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 内固定术 腰椎管狭窄症 近期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5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额叶脑挫裂伤病情变化快,采用早期密切观察及CT动态监测的保守治疗后根据病情的发作变化及时采用手术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双侧额叶脑挫裂伤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孕期营养个体化供给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状况的影响。方法以我院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定期参与孕检,并有完整资料的140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70例在常规指导同时给予孕期营养个体化供给,回顾分析不同组产妇的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的健康状况。结果在产妇的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不良结局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营养个体化供给在改善妊娠结局以及降低新生儿不良结局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可根据孕妇的实际情况进行应用。

  • 标签: 孕期营养个体化供给 妊娠结局 新生儿状况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红外线照射产后会阴切口的护理方式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进行阴切口治疗产妇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红外线照射会阴切口,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痛感小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红外线照射产后会阴切口患者进行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切口愈合,减轻患者疼痛感,获得良好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红外线照射 产后会阴侧切口 护理分析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 会阴切术伤口感染影响原因及预防方法。 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行 会阴切术的患者 120 例 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 观察组( 伤口感染者) 60 例和 对照组( 未感染者 ) 60 例 ,比较两组会阴切术伤口感染单因素以及进行感染原因的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基础疾病、 BMI、生殖道感染、胎膜早破、分娩季节、阴检肛查次数、产程时间、切途径与切口缝合方面存在差异 (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础疾病、切口缝合、生殖道感染、胎膜早破、阴检肛查次数、 BMI、产程时间是导致会阴切术后合并伤口感染的高危独立因素 (P<0.05)。结论: 影响会阴切术伤口感染原因众多,涉及妊娠期、分娩期以及产褥期各个环节,而针对高危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能保证会阴切手术质量以及提高产科手术质量。

  • 标签: 会阴侧切术 伤口感染 原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1例以偏身投掷症为表现的急性脑梗塞的病例报道,并结合相关报道,分析偏身投掷症的发病机制、病变部位及治疗。方法报道了本院诊治的1例病例,并检索相关报道,进行临床总结。结果本文报道了1例急性脑梗塞病例,急性期出现左侧肢体瘫痪,右侧肢体反复投掷样运动,经脑梗塞常规治疗及普萘洛尔10mg口服后投掷样运动消失,结合相关报道及文献,考虑病变部位为基底神经节尾状核、壳核、纹状体等部位。结论急性脑梗塞可出现病变同偏身投掷症,当安定类药物不能控制症状时,可以尝试选用普萘洛尔治疗。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偏侧投掷症普萘洛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切缝合术采用连续缝合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阴道分娩初产妇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会阴左斜切、阴部神经阻滞麻和20可吸收线。观察组用连续缝合法行会阴缝合术,对照组用皮内缝合法缝合会阴切口。结果两组在产后切口疼痛、产后72h活动程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连续缝合法用于会阴切术可明显减轻产后切口疼痛、活动受限性,利于产妇休息和母乳喂哺,提高产后生活质量。

  • 标签: 会阴侧切术 连续缝合法 皮内缝合法
  • 简介:摘要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掌、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之间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于我院的32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骨折类型分为两组,掌入路(A组,20例),背入路(B组,12例),掌、背入路均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其中8例骨折骨质缺损较多,术中行同种异体骨植骨。结果A组优良率90%明显优于B组91.6%(P<0.05)。结果掌、背手术入路对桡骨远端骨折都有影响、各有优缺点,掌入路术后功能恢复优于背入路。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掌侧手术入路,背侧手术入路,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退变性腰椎凸合并椎管狭窄阶梯性治疗策略。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52例退变性腰椎凸合并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阶梯性的进行保守治疗、后路单纯减压术、后路短节段融合术、后路长节段融合畸形矫正治疗,对比治疗前及随访后腰痛VAS评分及腿痛VAS评分。结果腰痛VAS评分与腿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变性腰椎凸合并椎管狭窄实施个体化、阶梯型治疗可有效减轻腰痛及腿痛症状,治疗需以减压为主、矫形为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手术安全性。

  • 标签: 退变性 腰椎侧凸 椎管狭窄 阶梯性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火针治疗中风偏瘫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中风偏瘫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sl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治疗组治疗后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P<O.01,P<O.05)。治疗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等级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是治疗中风偏瘫足内翻一种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火针康复训练足内翻中风后遗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非酮症性偏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7年2月我科收治的10例患者。结果10例患者均在血糖控制均欠佳的情况下发生急性舞蹈样症状,累及单肢体和/或面部,症状轻重不等,所有患者在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及对症支持治疗后3-4天后症状消失。结论糖尿病合并偏舞蹈症与血糖控制不佳相关,积极控制血糖及使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是治疗的重要方法。

  • 标签: 舞蹈症 糖尿病 脑血管病
  • 简介: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腋窝及上臂内侧皮肤感觉的影响。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79例,所有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其中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患者44例(观察组),未保留肋间臂神经患者35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患腋窝以及上臂内侧的皮肤感觉异常、上肢疼痛等情况。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02.12±18.43)min,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和6个月患腋窝以及上臂内侧皮肤异常感觉比例为22.73%、9.09%和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术后上肢疼痛比例为18.18%、6.82%和2.27%,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ICBN能明显减少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腋窝及上臂内侧皮肤异常感觉和上肢疼痛发生几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肋间臂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应用护理质量指标降低顺产产妇会阴切率。方法选择2015年04月至2016年04月时间段内未实施护理质量指标管理之前在本院分娩的100例顺产产妇作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05月至2017年05月时间段内实施护理质量指标管理之后在本院分娩的100例顺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对比并分析两组产妇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会阴切率(25.00%)与对照组产妇(80.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95.00%)与对照组产妇(87.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应用护理质量指标有助于降低顺产产妇的会阴切率,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质量指标 顺产 产妇 会阴侧切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切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自然分娩且产后42-56d盆底肌肌力≤Ⅲ度的足月单胎初产妇200例临床资料,其中150例单纯性会阴切为观察组,50例会阴裂伤≤Ⅱ度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均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盆底电生理检查结果、产后90d盆底肌疲劳度及阴道动态压力。结果观察组Ⅰ类肌纤维异常与阴道动态压力异常率高于对照组,肌纤维肌疲劳度高于对照组,阴道动态压力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初产妇,会阴切可对盆底功能造成影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十分必要。

  • 标签: 会阴侧切 初产妇 产后 盆底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后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在我院2011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中选取4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对患者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分别给予后入路手术治疗和前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4.76%vs28.57%,P<0.05)、术后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更高(95.24%vs80.95%,P<0.05)。结论后入路手术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有效途径,具有安全可靠、有效高、预后好等优势。

  • 标签: 后侧入路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