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癫痫合并偏头痛患者应用天麻素治疗对血清炎症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癫痫合并偏头痛患者一共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行原抗癫痫药物维持治疗和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天麻素治疗,比较两组血清炎症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炎症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各项血清炎症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氧化应激水平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癫痫合并偏头痛患者应用天麻素治疗有利于血清炎症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的改善,可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 标签: 天麻素 癫痫 偏头痛
  • 简介:摘 要: 目的 研究丹参川芎嗪治疗老年肺心病的疗效以及对VEGF、CTGF水平的影响。 方法 在我校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0年2月就诊的老年肺心病患者中选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白细胞趋化因子2在心肌损伤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选取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主要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不稳定斑块的破溃和侵蚀。ACS的重要病理机制包括炎症反应和内皮细胞损伤,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血管的损伤作用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这些病理改变,造成机体凝血-纤溶系统失衡而处于血栓前状态甚至血栓形成,进而发生再狭窄。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利用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和斑块稳定性生物标志物监测和评估ACS的发生发展、预后以及PCI术后的死亡风险,有重要理论意义和治疗作用。本文侧重部分炎性因子的作用及与ACS的关系,为ACS的预防、评估和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炎性因子 关系
  • 简介:摘 要:随着我国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各式各样的治疗手段已逐步应用在临床治疗中,而物理因子治疗(又称理疗)作为现代康复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其特有的优势与作用。本文通过对物理因子治疗进行简要概述,并对多元化有序物理因子治疗方式进行具体阐述,并深入分析其在康复临床中的作用,以期为今后的临床疾病治疗提供交流借鉴。

  • 标签: 多元化 物理因子 康复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发生率及其预测因子。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20年4月~2020年10月收治的86例脑卒中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记忆障碍自评量表(AD8)、简易认知评估量表(Mini-Cog)、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标准化神经心理测验、脑电图(EEG)、磁共振波普(MRS)指标数值。结果:86脑卒中患者有48例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5.81%。有无认知障碍患者的预测因子指标水平有统计学差距(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概率较高,使用相关功能评价量表以及辅助检查能够了解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水平。

  • 标签: 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发生率 预测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在腰椎间盘退变病人中通过进行炎症水平变化分析,比较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本次腰椎间盘退变病人患者,均于2018-2021年入院,本次选取量本数量较大,腰椎间盘退变病人患者数量为220例,随后分析炎症因子等相关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清炎症因子的分析,试验组患者中其中白细胞介素-6值为24.90±3.56,超敏C反应蛋白为12.45±2.01,IL-18为43.09±3.24,整体情况较优。经比较,t=8.406、9.468、11.436,P均<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退变病人其整体炎症因子水平相对较高,通过进行相关测量能够有助于进行病情诊断,效果较好。

  • 标签: 腰椎间盘退变 炎症因子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年化的趋势进一步加深,全球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心血管疾病已成为造成居民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生长分化因子15是转化生长因子β家族中的应激细胞因子,通过抑制生长因子受体,激活ALK4/5/7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通路,在心肌细胞、内皮细胞、脂肪细胞、巨噬细胞中表达,起到保护心脏。有研究证明,高水平GDF-15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正相关。在心肌肥大、冠心病、心力衰竭、心房颤动中,GDF-15的表达明显升高,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生长分化因子 - 15 心血管疾病 相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牛肉消费量快速增长。全球牛肉需求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日本、中国香港、韩国等地区,国内牛肉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上涨,加上牛养殖周期长,无法达到快速供给。鉴于此,本文将以安格斯肉牛养殖为研究切入点,分析这类品种养殖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疗养因子对促进老年人心梗后功能康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住院治疗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比组实施常规性治疗,研究组实施综合疗养因子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的血压及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研究组的血压及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在治疗后1月均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入院治疗的老年患者开展综合疗养因子的应用,能够促进功能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疗养因子 老年心梗 功能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近年来, 疱疹的系列疾病在社会上危害极大,可通过性、血液和唾液传播,但经过多次病毒检查却显示阴性。2011年3-8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疾病国家实验室对来院就诊的250余例。对疱疹病患者进行了全面的临床检查和病原体检测,并对其中170例标本齐全的病人进行病原检测,结果显示:5种疱疹病毒(HSV、CMV、EB病毒、HHV6、HHV7)的总检出率为98.2%,其中EB、HHV6、HHV7占主要地位,检出比率依次为HHV7(88.6%)、HHV6(71.9%)、EBV(58.1%),沙眼衣原体(CT)为25.7%、解脲支原体(UU)为20.4%、CMV为12.6%、HSV为5.4%。其中疱疹病毒主要在唾液中检出,EBV、HHV6、HHV7在唾液样本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5.3%(77/170)、67.6%(115/170)、87.1%(148/170)。在所检的患者中,多重感染普遍发生,占总阳性患者的91.6%(153/167)。随机选取60名社会普通人群,对唾液样本进行EBV、HHV6和HHV7检测,阳性结果为HHV7型65%、EBV50%、HHV6型20%。对约60名就诊病人各类标本针对梅毒螺旋体、结核杆菌、HPV、XMRV、HHV8、VZV、HIV、总肠道病毒、COXB3等可能的病原用荧光PCR方法进行了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考虑到疱疹病毒感染后可引起被感染者所述的口腔、关节、咽喉、胃肠、皮肤、神经 等相关症状的,所以这几型疱疹病毒(特别是HHV6和HHV7型感染或复发、混合感染)是否是本患者群的基础性感染原因、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疱疹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病原体检测 皮肤病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减轻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皮下注射疼痛方法的效果。方法:在我院需要接受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的患者中选取60例,患者选取的时间段为2019年10月到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将磷酸铝凝胶联合阿托品治疗手段应用于急性胃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对其炎性因子水平的改善效果探究。方法:从本院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期间内收治的急性胃炎患者中随机选取88例,根据其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展开分组,即对照组(磷酸铝凝胶治疗)和观察组(磷酸铝凝胶联合阿托品治疗),均为4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45%,相较对照组的75.00%居更高水平;相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TNF-α、IL-8、IL-6)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大;观察组出现腹泻、呕吐、脱水等不良反应的患者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磷酸铝凝胶联合阿托品治疗方式对急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有着较佳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磷酸铝凝胶 阿托品 急性胃炎 炎性因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抗生素是一类化学物质,是由微生物或高等植物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刺激代谢物。这类刺激代谢物具有干扰其他细胞生长发育的功能,能抑菌、杀菌的作用[1]。抗生素最先由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然后随着医学的进步,人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抗生素。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抗生素的作用和机理了解的越来越多,其除了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外,还参与到抗病毒、抗衣原体、抗支原体,甚至抗肿瘤的过程中来[2]。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挽救了很多人的性命,目前抗生素已经成为临床上不可缺少的药物之一。但是抗生素真的用的越多越好吗?我们又该怎么合理应用抗生素呢?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VEGF、CD34因子在胃癌前病变(PLGC)治疗前后的表达,阐释健脾化瘀复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机制,从而说明健脾化瘀复方是治疗胃癌前病变的有效药物,为中医的健脾化瘀法治疗胃癌前病变(PLGC)的应用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方法: 收集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肿瘤科2015-2017年住院、门诊经胃镜和病理检测明确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病例71例,治疗组36例服用健脾化瘀复方,水煎温服,每次一剂,每日两次。对照组35例:口服胃复春片,每次4片,每天3次。两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并于疗程结束后1~2周内尽快行胃镜复查观察胃镜及病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 VEGF、CD34 表达的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健脾化瘀复方对 VEGF、CD34 表达强度的影响要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化瘀复方能降低VEGF、CD34因子在胃癌前病变(PLGC)治疗后的表达,使胃癌前病变(PLGC)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健脾化瘀复方 胃癌前病变 VEGF CD34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