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2017年3月10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急性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脑梗死治疗效果;脑梗死后抑郁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KATZ日常生活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脑梗死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梗死后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KATZ日常生活功能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KATZ日常生活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的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促进其日常生活功能的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脑梗死 急性期护理干预 脑梗死 抑郁状态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的社区康复诊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5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社区康复诊疗结果。结果所有患者查CT均有脑梗塞,在入院后均给予活血化瘀,改善脑循环的治疗药物,并且控制血压,抗血小板聚集及降血脂、稳定斑块的基础上,病情平稳后出院。结论脑梗死患者给予科学的社区康复诊疗,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能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脑梗死 社区康复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的对病人的护理方法。 方法: 选取在我院住院并患有脑梗死的病人 100 例,对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后进行护理,分析护理的效果。 结果: 经过及时有效的护理 , 患者在进行完治疗后的好转率提高,病人全都逐渐好转。 结论: 通过对接受过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病的发生,促进病人康复。

  • 标签: 脑梗死患者 静脉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的心理干预及护理措施。方法收治脑梗死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心理干预与护理的效果显著。

  • 标签: 脑梗死患者 心理干预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对照组1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患者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12例,满意4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4.1%;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4例,满意8例,不满意5例,护理满意度为7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有利于提高质量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指导,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出院l、3个月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Barthel指数变化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在出院l、3个月时的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护理中开展早期康复训练指导,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死 偏瘫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针灸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患者的意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治疗前Barthel指数、MMSE评分以及FMA评分不存在明显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MMSE评分以及FMA评分均存在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以及FMA评分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灸治疗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上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3月前来我院就诊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两组患者通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另加用针灸干预治疗,3周为一个疗程,治疗后应用Barther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FAM评估患者肢体运动能力,以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发现在各类指标上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方法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上的应用,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是可观的,有助于协助提升生活质量,这一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针灸治疗 临床疗效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使用醒脑静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5年~2017年5月我院急救中心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28)与对照组(n=28),在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奥扎格雷钠、观察组醒脑静+奥扎格雷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上,醒脑静的效果更为理想,值得应用。

  • 标签: 醒脑静 急性脑梗死 奥扎格雷钠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实施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病房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急诊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急诊针对性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情况对比,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较高,高质量的护理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走出疾病。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我科于于2016年1月~2016年7月收治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联合血栓通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奥扎格雷钠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临床疗效,评价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无法行溶栓治疗的患者,临床上奥扎格雷钠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好,值得借鉴应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奥扎格雷钠 神经节苷脂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 4年 10 月~ 201 6年 10 月来我院就诊的 84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2 例,给予 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甘露醇、阿司匹林、抗炎药物,并配合理疗、针灸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注射血栓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 研究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注射血栓通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 0.05)。结论 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栓通 治疗 急性脑梗死 临床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于 2015 年 9 月 -2016 年 11 月期间收治的 72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 2 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施早期康复治疗,观察 2 组疗效。 结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治疗后的 Barthel 指数、 Fugl-Meyer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早期康复 运动功能 生活自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分析及探讨。方法:选取我院 2015年 3月 --2016年 2月期间收治的 96例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各 48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中医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 NIHSS评分、 ADL评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参照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 97.92%,对比参照组的 85.43%更高,经统计 P<0.05。 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梗死 中医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0Caridalinfacriton,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1。症状一般以持续性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为主,口服硝酸甘油后不能缓解,同时伴有心电图及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记物浓度的动态改变,轻者仅觉胸闷,甚至毫无症状,重者可突然伴发左心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休克甚至猝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重,变化快,极易出现致命性并发症。因此,观察病情,做出早期诊断、积极抢救、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加强对AMI的护理可使病人度过危险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对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有重要作用2。现将AMI的护理综述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和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接收并治疗的7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ALD、FMA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脑梗死 偏瘫 早期康复护理 效果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综合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和分析了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实施效果。结果护理合格率为94.28%(33/35),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7.14%(34/35),零投诉。结论全面细致的护理工作也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