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描述了一个基于小波的图像复原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图像和运算用小波表示,得到退化模型的多分辨率稀疏矩阵表示法,使用该法我们得到了一个多级正则化图像复原算法,并可有效地进行平滑约束,最后,我们对所提算法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 标签: 图像复原 小波 多分辨率 多级算法 正则化
  • 简介:具有大小,位移,旋转不变性(TRSI)的目标识别是一个三阶问题,如果采用三阶神经网可以使问题得以解决,但最大难点就是互连权矩阵的组合爆炸问题,在本文中,我们将视觉生物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高阶神经网的研究中,首次提出双向Log-Polar变换与高阶网(HONN)结合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权系数的组合爆炸问题,进一步提高了识别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得将高阶网用于自动目标识别成为可能。

  • 标签: 高阶神经网 双向Log-Polar变换 自动目标识别
  • 简介:方法选择符合WHO诊断标准的急性心肌梗塞(AMI)20例,心绞痛(AP)30例,高血压病(EH)30例,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动态观察血浆P物质(SP)含量变化,并以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冠心病(CHD)对照组SP水平为126.99±15.96pg/ml,AMI组发病第1天SP含量为62.85±16.76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发病第7天开始升高为72.60±15.20pg/ml,第21天趋于正常,为110.10±27.95pg/ml,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P组心绞痛发作期SP含量为48.38±12.92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经治疗2周症状缓解后复查血浆SP含量升高至78.70±9.15pg/ml,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EH组SP含量为59.75±17.89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26.99±15.96pg/ml,P<0.001),EH的病情越严重,血浆SP的含量降低越明显。结论循环血中SP含量不足可能是引发CHD、EH的重要因素之一;SP参与了CHD及EH的发病机理及病理生理过程。

  • 标签: P物质 急性心肌梗塞 心绞痛 高血压病
  • 简介: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因其本身的特殊性对指纹图像压缩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为满足这些要求,我们提出了面向指纹自动识别的指纹图象压缩的评价标准和基于小波变换的考虑特征点区域的指纹图像压缩算法。

  • 标签: 小波变换 图像压缩 指纹识别
  • 简介:目的建立HPLC法用于盐酸纳洛酮鼻腔喷雾剂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测定.方法色谱柱为ApolloODS(150×4.6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02mol·L-1的磷酸二氢钾(1∶1∶8);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40nm;外标法峰面积定量.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中间体、辅料、分解产物等对主药测定无干扰;盐酸纳洛酮浓度在10.2~81.6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1026.41X-19823.96,r=0.9998;最低检出浓度为50ng·ml-1;高、中、低三个浓度日内、日间的RSD在0.49%~1.51%之间;重复性试验RSD为0.98%(n=9);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9.92%,RSD为0.70%(n=9).结论该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盐酸纳洛酮鼻腔喷雾剂的含量及有关物质的测定.

  • 标签: HPLC法 含量测定 盐酸纳洛酮鼻腔喷雾剂 有关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为评价血清恶性相关物质联合检测在肿瘤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对104例恶性肿瘤治疗前及其中48例肿瘤病人治疗后进行了血清恶性相关物质浓度的测定,并与22例正常人的血清进行对照,结果表明,恶性肿瘤病人血清TSGF浓度(86.92±22.92u/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0.14±17.28u/ml),治疗后血清恶性相关物质含量有所下降,而肿瘤复发和转移时则明显升高,对恶性肿瘤病人的疗效监测和预后判定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血清 恶性相关物质 联合检测 诊断 疗效观察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观察感觉神经肽P物质(substanceP,SP)对离体培养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表达的特点及调控作用.方法采用甲醛注射的方法造成Wistar大鼠局部无菌性炎性反应,提取肉芽组织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采用RT-PCR方法检测SP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bFGF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观察时间及剂量-效应关系;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bFGF蛋白表达情况,观察时间及剂量-效应关系.结果10-7mol/LSP可诱导成纤维细胞bFGFmRNA的表达,在作用后3、6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12h后可检测到bFGF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24h达高峰,48h后逐渐回落.SP在10-9~10-5mol/L范围内可显著促进成纤维细胞bFGFmRNA表达,在10-8~10-5mol/L范围可诱导bFGF蛋白的表达,均在10-7mol/L剂量点达到峰值(P<0.01).结论SP可诱导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bFGF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且呈现出一定的时间和剂量特点,在SP调控创伤愈合的作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P物质 肉芽组织 成纤维细胞bFGF 表达 调控作用 创伤愈合
  • 简介:目的探讨P物质(SP)对不同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b)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及手术剩余正常皮肤标本取白笔者单位12例烧伤患者,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体外培养Fb并传至6~8代。根据DMEM培养液中培养物质的不同分为sP组(含1×10^-6mol/LSP)、SP+SP受体拮抗剂(spantide)组(含1×10^-6mol/LSP、3×10^-5mol/Lspantide)、空白对照组(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采用噻唑蓝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SP、spantide对瘢痕疙瘩Fh(KSF)、增生性瘢痕Fb(HSF)及正常真皮Fh(NDF)增殖活性[吸光度(A)值]及凋亡率的影响;另取1×10^-6mol/LSP分别培养Fh24~120h,以及sP组划分出1×10^-9~1×10^-5mol/L的浓度梯度,检测SP对上述3组不同样本中Fb作用的时间、剂量效应。结果空白对照组各样本Fb的A值及凋亡率无明显差异。SP组KSF、HSF、NDF的A值分别为0.656±0.071、0,525±0.064、0.404±0.063,凋亡率分别为(1.5±0.3)%、(4.0±0.5)%、(5.5±0.7)%,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对Fh作用的强弱为KSF〉HSF〉NDF。SP+spantide组部分抑制SP对KSF的作用而完全抑制其对HSF、NDF的作用。SP作用的时间、剂量效应检测结果显示,SP对KSF的作用较HSF、NDF更加灵敏、持久。结论SP对不同病理性瘢痕Fh增殖、凋亡的影响符合病理性瘢痕的临床特征,提示SP在其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P物质 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病理性瘢痕
  • 简介: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浆内皮素-1(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OGRP)的影响。方法:通过治疗45例轻-中度高血压病人,观察血压变化情况,其中25例完成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并测定治疗前后的ET和CGRP的水平。结果:高血压治疗组总有效率80.0%,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昼夜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均>50%,治疗后的:ET水平下降(P<0.05),CGRP显著上升(P<0.01)。结论: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有良好疗效,且对患者:ET及CGRP分泌有明显改善作用。

  • 标签: 缬沙坦 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 血管活性物质 内皮素
  • 简介:以SD鼠为材料,阻断单侧和双侧颈总动脉10min,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对大脑中动脉壁含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神经肽Y(NPY)神经纤维的长度密度(LV)和形态作了研究.结果;含VIP神经纤维LV在缺血后早期(1~7d)比正常增加,随后逐渐下降至正常;神经纤维形态与正常无大异,含NPY神经纤维Lv形态在缺血后无明显变化.由于WIP扩张血管作用持久,在出现病理状态造成脑血流量减少时,可持久地维持血流量.更多还原

  • 标签: 血管活性肠肽 神经肽Y 神经纤维 大脑中动脉 免疫细胞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