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女性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floordysfunction,PFD)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她们的生活质量,对社会、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及精神负担。因此如何预防和减少FPFD的发生成为关注热点。基于此,文章就康复技术对产后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 标签: 盆底康复技术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防治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产后功能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78例产后功能障碍患者为调查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纳入39例。对照组实施基础产后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加以实施早期电刺激-生物反馈康复治疗。结果对两组患者Ⅰ类以及Ⅱ类肌纤维肌力合格率,结果提示观察组更高(P<0.05)。对比两组治疗后Ⅰ类以及Ⅱ类肌纤维平均肌电压也提示观察组所得效果更为显著(P<0.05)。结论对产后功能障碍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功能,减轻患者痛苦,故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盆底康复治疗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建与TVT(悬吊术)联合治疗对PFD(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肌肌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接收的80例PFD病患资料,分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阴式的子宫切除与阴道前后壁的修补术与TVT术治疗,研究组为TVT术和重建联合治疗,研究两组手术治疗影响。结果研究组肌肌电(9.21±0.43)μV比对照组(13.26±1.10)μV低(P<0.05);PFDI-20(功能性障碍)研究组为(3.21±0.32)分,相比较对照组(7.75±1.14)分低(P<0.05)。结论重建与TVT联合对PFD治疗,在肌肌电中影响小,生活质量可相应提升。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重建 悬吊术 生活质量 盆底肌肌电
  • 简介:摘要目的产后康复的不同开始时间对女性尿失禁及肌的影响分析。方法以我院90例接受产后康复训练的产妇作为观察对象,使用设备为SOKO900III康复治疗仪。根据开始训练时间分组,每组30例,A组产后6-8周开始康复训练,B组产后9-10周开始康复训练,C组产后11-13周开始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尿失禁发生率和肌力。结果三组康复训练后的尿失禁发生率和肌力均明显好于训练前,三组间训练后尿失禁发生率和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康复的不同开始时间均能改善尿失禁和肌力,临床可依据患者自身指导训练时间和方案。

  • 标签: 盆底康复 开始时间 尿失禁 盆底肌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训练理疗仪应用于子宫脏器脱垂中护理效果。方法:将 2014年 10月 ~2016年 10月期间入住我院的 80例子宫脏器脱垂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数均为 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缩肛运动,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理疗仪配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1)护理后,观察组 VRP、 VSP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分别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05);( 2)观察组尿失禁及 I 度脱垂发生率分别为 7.50% ( 3/40 )及 10.00% ( 4/40 ),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 20.00% 及 17.50% )( P < 0.05 );( 3 ) 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及不满意例数分别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女性产后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产后功能障碍患者23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的肌肌力、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的改善情况。结果2组肌肌力、子宫脱垂、尿失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女性产后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盆底肌功能障碍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 康复治疗
  • 简介:疝(pelvicfloorhernia)从解剖部位及疝内容物可以分为:坐骨孔疝(ischiatichernia)、闭孔疝(obturatorhernia)、会阴疝(perinealhernia)、腹膜疝(peritoneo-cele)。主要表现为盆腔疼痛、下坠感、性功能障碍、尿失禁、排便不尽感,以及盆腔器官脱垂。临床上疝主要采用传统张力性缝合修补和人工合成材料疝修补的手术方法,临床应用虽广泛,但有诸多不足。近年来,应用生物材料补片修复疝已逐渐成为临床应用趋势和研究热点。

  • 标签: 疝修补术 补片 生物材料 发病特点
  • 简介:目的观察改良重建术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对接受改良式重建术的35例器官脱垂患者患者,做好术前肠道及阴道等准备及个体化心理支持;加强术后病情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饮食指导、出院教育等整体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术后未发生盆腔感染、血肿、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术后留置尿管(2.06±1.22)d,住院(7.26±1.34)d。均康复出院。随访12个月,无补片侵蚀、感染、脱出和复发病例。结论对接受改良重建术的器官脱垂患者围术期实施整体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改良盆底重建术 盆底器官脱垂 整体护理
  • 简介:损伤导致的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floordysfunction,PFD)是以盆腔脏器脱垂(pelvicorganprolapsed,POP)、压力性尿失禁(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SUI)、慢性盆腔痛(chronicpelvicpain)、性功能障碍(sexualdysfunction)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其发病机制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支持结构薄弱,进而引起盆腔脏器解剖位置及功能的异常。

  • 标签: 妊娠 分娩 盆底损伤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7月以前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单纯实施肌康复训练治疗;2016年7月及以后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观察两组肌力及尿失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观察组肌力改善显效19例(63.3%),有效9例(30.0%);尿失禁改善显效15例(50.0%),有效10例(33.3%);肌力改善有效率、尿失禁改善有效率分别为93.3%、8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6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给予盆地康复治疗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能效改善患者肌力及尿失禁情况,临床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盆底肌 康复治疗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电刺激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全重建技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研究。方法 :将我院 2014年 6月— 2016年 6月年收治的 50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随机分为 2组。 A组患者采取阴式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壁修补术, B组患者采取全重建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保留尿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阴道长度、治愈率、复发率以及性生活满意率、术后 POP-Q 评分等进行比较;术后进行定期随访。结果 :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别不大,无统计学差异( P> 0. 05)。 B组患者保留尿管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 A组, B组者阴道长度明显长于 A组,治愈率和性生活满意率明显高于 A组,复发率则明显低于 A组;术后 POP-Q 评分优于 A组。上述比较两组患者差别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 P<0. 05)。结论 : 重建术用以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损伤相对较小,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全盆底重建技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侧切对初产妇产后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自然分娩且产后42-56d肌肌力≤Ⅲ度的足月单胎初产妇200例临床资料,其中150例单纯性会阴侧切为观察组,50例会阴裂伤≤Ⅱ度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均进行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电生理检查结果、产后90d肌疲劳度及阴道动态压力。结果观察组Ⅰ类肌纤维异常与阴道动态压力异常率高于对照组,肌纤维肌疲劳度高于对照组,阴道动态压力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初产妇,会阴侧切可对功能造成影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十分必要。

  • 标签: 会阴侧切 初产妇 产后 盆底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在早期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 2015 年 5 月 --2017 年 10 月产后 60 天内在我院进行底超声检查的产妇 124 例,取膀胱截石位,经会阴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并测量膀胱颈、子宫、直肠壶腹部的移动度,测量尿道倾斜角、旋转角、膀胱后角,膀胱逼尿肌厚度及膀胱残余尿量,采集图像,记录盆腔脏器在静息及 Valsalva 动作后的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124 例产妇检出功能障碍性疾病者 96 例,阳性检出率 77.4% ( 96/124 );前盆腔病变 75 例,其中 39 例在孕期就有尿失禁发生, 88 例经阴道分娩产妇有 67 例检出功能障碍性疾病 , 占 76.1% , 36 例剖宫产产妇 10 例检出功能障碍性疾病 , 占 27.8% ; 124 例病例中胎儿体重 3500 克以上者 55 例,检出功能障碍性疾病 32 例 , 占 58.2% , 3500 克以下者 69 ,检出功能障碍性疾病 43 例 , 占 29.7% ; 96 例阳性病例中,经产妇 52 例 , 占 54.2% ,初产妇 43 例 , 占 44.8% 。 无功能障碍性疾病者 28 例。 结论: 妊娠、产次、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孕期压力性尿失禁与产后早期功能障碍性疾病有密切关系。超声检查能发现早期功能障碍性疾病,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产后 盆底功能障碍 妊娠 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治疗联合中药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将其分成普通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普通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的人数之比为3232。其中,普通治疗组患者只采用康复治疗,联合治疗组在采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适当的中药治疗,在一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情况以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情况都有一定的改善,其中普通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5.63%)远低于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90.63%);在治疗完成5个月后两组治疗总有效的患者的复发情况,普通治疗组的复发率(33.33%)要高于联合治疗组的复发率(10.34%)(P<0.05)。结论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中采用康复治疗联合中药对症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有效减少该疾病的复发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盆底康复治疗 中药 压力性尿失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因素对产后早期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之间我院收治的400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出现产后早期功能障碍性疾病的200例产妇为观察组,未出现产后早期功能障碍性疾病的200例产妇为对照组,分析产科因素对产后早期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影响。结果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时间、产妇年龄、孕前体重、新生儿体重、母乳喂养等因素都能够对产后早期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产生影响,在分娩方式方面,阴道分娩使用产钳助产的产妇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最高;第二产程时间在45min以上的产妇发生率高于第二产程时间在45min及以下的产妇;年龄在35岁以上的产妇发生率高于年龄在35岁以下的产妇;体重偏肥胖的产妇发生率高于体重正常或偏瘦的产妇;新生儿体重在4000g以上的产妇发生率高于新生儿体重在4000g以下的产妇;非母乳喂养的产妇发生率高于母乳喂养的产妇,并且P<0.05,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结论目前尚未界定产后早期功能障碍性疾病属于生理性改变还是病理性损伤,所以依旧需要对妊娠和围产期妇女进行观察和研究。

  • 标签: 产科因素 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重建术在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盆腔器官脱垂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接受传统阴式修补术,观察组(n=30)接受全重建术,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手术治疗效果和术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的PFDI-20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重建术在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治疗中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时间短的优势,且可有效提高患者远期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复发率,是治疗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理想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全盆底重建术 阴式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时机的个体化产后地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健康产妇8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电脑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实施个体化产后康复护理,观察组于产后6w进行,对照组于产后9w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阴道肌力指数为(4.38±0.65)、I级肌纤维疲劳指数为(-0.04±0.01)、II级肌纤维疲劳指数为(0.02±0.01),而对照组肌力指数为(2.73±0.34)、I级肌纤维疲劳指数为(-0.08±0.02)、II级肌纤维疲劳指数为(0.06±0.03),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好,且组间差异十分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时机的个体产后康复护理对功能影响显著,而产后早期,即3-4w进行相应护理后,产妇功能恢复良好,且能获得显著的护理效果。

  • 标签: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 个体化 不同时机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