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2 个结果
  • 简介:背景:通过离子置换的方法,将离子部分置换磷酸钙骨支架的钙离子,有望能改善骨支架材料的骨诱导性。但是,目前尚不知道掺是否对磷酸钙骨支架材料有体外细胞毒性的影响。目的:探讨掺对磷酸钙骨支架体外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骨支架的原始反应物包括粉剂和液体。粉剂包括磷酸四钙(tetracalciumphosphate,TTCP)、无水磷酸二钙(dicalciumphosphateanhydrous,DCPA)、磷酸氢(strontiumhydrogenphosphate,DSPA)。液体为含20wt%的柠檬酸和12wt%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液,调整液体pH为4。粉剂与液体按2g/ml比例混合,固化后制备出骨支架。本研究按/(+钙)[Sr/(Sr+Ca)]离子摩尔百分比0、5%、10%和20%分为4组:Sr-0组、Sr-5组、Sr-10组和Sr-20组。然后进行细胞毒性实验、骨支架表面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实验,并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的形态学特征。结果:各组浸提液均没有细胞毒性。MG-63细胞在材料表面增殖良好,开始呈扁平状,并通过较长的突触连接支架表面。在培养后期,细胞全部覆盖骨支架表面。掺促进细胞增殖,并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结论:添加了离子的磷酸钙骨支架材料没有细胞毒性,反而提高了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

  • 标签: 锶离子 磷酸钙 体外细胞毒性 羟基磷灰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89治疗骨转移瘤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骨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吗啡缓释片口服,观察组予以89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疼痛(7.58±0.71)分、治疗后疼痛(2.10±0.04)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46.89±4.20)U/L、AST(27.12±2.98)U/L、GGT(45.00±3.13)U/L、ALP(145.20±9.66)U/L、患者生活质量(90.25±0.84)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89治疗骨转移瘤,镇痛效果佳,且未见肝功能损伤,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89锶 吗啡缓释片 骨转移瘤 镇痛效果 肝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碳酸镧与碳酸钙D3对尿毒症透析高磷血症的疗效。方法:2018年03月~2020年12月,选择54例尿毒症透析高磷血症患者。对照组27例:碳酸钙D3早中晚随餐咀嚼。研究组27例:碳酸镧片早晚随餐咀嚼,并根据血磷变化调整剂量。连续干预3个月后对两组生化指标(血磷、血钙、PTH)、临床疗效、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3个月后研究组血磷、血钙、PTH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甲状腺癌骨转移患者利用89和131碘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患者120例,并均于2010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收治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使用131碘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89和131碘进行联合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之间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比较两组之间的产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比较两组之间的生活质量改善及镇痛的总有效率,观察组均明显比对照组高,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甲状腺癌骨转移患者利用89与131碘进行联合治疗,骨疼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 标签: 甲状腺癌 131碘 89锶 骨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化在老年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癌痛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被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癌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阿片类药物硫酸吗啡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氯化进行治疗,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明显更低(P

  • 标签: 氯化锶 老年恶性肿瘤 骨转移性癌疼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碳酸锂联合喹硫平与碳酸锂联合利培酮治疗男性躁狂发作患者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7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的男性躁狂发作患者4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观察组24例,观察组患者采取碳酸锂联合喹硫平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碳酸锂联合利培酮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RMS评分、PANSS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的95.83%比对照组临床有效率的75%高,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37.50%低,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RMS评分、PANSS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BRMS评分、PANS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碳酸锂联合喹硫平治疗躁狂发作临床效果明显比碳酸锂联合利培酮治疗更优,且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

  • 标签: 碳酸锂 喹硫平 利培酮 躁狂症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90Sr-90Y敷贴联合得宝松注射,治疗头面部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32例头面部瘢痕疙瘩患者首先于皮损内注射得宝松,每4周1次,共3~4次;待瘢痕疙瘩体积缩小、变平后,使用90Sr-90Y敷贴治疗,每次吸收剂量为400~600cGy,每周2次,4次为一疗程,通常每个部位治疗2~3疗程,总吸收剂量小于80Gy.结果32例患者中治愈26例,显效4例,治愈率为81.25%,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90Sr-90Y敷贴联合得宝松注射,治疗头面部瘢痕疙瘩,方法简便、安全,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瘢痕疙瘩 90锶-90钇 得宝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磷血症患者在采取碳酸思维拉姆与碳酸钙治疗时的效果。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2月,纳入我院80例高磷血症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单一碳酸钙治疗,观察组采取碳酸思维拉姆治疗,治疗完成后比较疗效、 毒素清除情况以及肾功能。结果:比较两组疗效、肾功能、 毒素清除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碳酸思维拉姆 碳酸钙 血液透析 高磷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磷血症患者在采取碳酸思维拉姆与碳酸钙治疗时的效果。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2月,纳入我院80例高磷血症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单一碳酸钙治疗,观察组采取碳酸思维拉姆治疗,治疗完成后比较疗效、 毒素清除情况以及肾功能。结果:比较两组疗效、肾功能、 毒素清除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碳酸思维拉姆 碳酸钙 血液透析 高磷血症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孔隙率的磷灰石(含5at%的羟磷灰石,Sr-HA)陶瓷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对兔骨髓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抽取健康兔的骨髓组织,体外培养,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分别与孔径约为300μm-600μm、孔隙率分别为50%、60%、70%的Sr-HA以及孔隙率为70%的纯羟磷灰石陶瓷体复合,在不同时间点利用相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并进行碱性磷酸酶的定量检测.结果兔骨髓成骨细胞与不同孔隙率的Sr-HA陶瓷体外培养后,表现出典型成骨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Sr-HA多孔陶瓷有利于细胞的贴附、生长与增殖,并对细胞的功能无不良影响.其中,孔隙率为70%的Sr-HA陶瓷更有利于细胞向材料内部爬行.结论Sr-HA多孔陶瓷是较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成骨细胞复合Sr-HA陶瓷用于骨缺损的修复,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孔隙率为70%的Sr-HA陶瓷由于具有良好的孔隙连通性,在促进成骨细胞生长方面表现出更佳的效果,较其他孔隙率的Sr-HA陶瓷更适用于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标签: 锶磷灰石 多孔陶瓷 孔隙率 成骨细胞 细胞生物学行为 in
  • 简介:持续性血液净化在多种危重病症患者救治中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性,但其置换液用量大,而且多种危重病症患者是不宜用乳酸盐置换液;又由于碳酸盐置换液的不稳定性,目前世界大多国家都没有商品性的碳酸盐置换液,因此大多透析单位采用碳酸氢钠的单独通路输入法,我们也采用过这种方法,操作比较麻烦,碳酸氢钠往往不能与置换液其它成分同步恒定输入,这在理论上对患者的救治可能是一不利因素,为此我们利用Diapct床旁血液净化机在模拟CVVH治疗模式的情况下,观察预先配制的碳酸盐置液(A、B液)治疗中混合后碳酸盐置换液离子浓度的变化.

  • 标签: 血液净化 碳酸盐置换液 配制方法 碳酸氢钠 通路输入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碳酸氢钠联合氟康唑治疗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口腔真菌感染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6例,对照采用碳酸氢钠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氟康唑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4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与对照组3.5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氢钠联合氟康唑可以显著提高口腔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碳酸氢钠 氟康唑 口腔真菌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碳酸镧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6例存在高磷血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随机分为醋酸钙对照组和碳酸镧治疗组,每组23例.观察12周.检测实验前和实验后4、8、12周时血钙、血磷、钙磷乘积、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对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口服碳酸镧4周后血磷及钙磷乘积水平明显下降,血清磷水平由服药前(2.65±0.33)mmol/L降为(2.34±0.28)mmol/L(P<0.05),而血清钙、iPTH在治疗前后并无明显变化.醋酸钙组血磷、钙磷乘积、iPTH水平明显下降,血钙水平上升.碳酸镧与醋酸钙组比较,血磷下降速度更快.结论碳酸镧能够安全和有效地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磷水平.关键词高磷血症;血液透析;碳酸镧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87-02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镁治疗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0例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两组均口服碳酸锂治疗,研究组联合丙戊酸镁治疗,观察6w。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w、2w、4w、6w末采用Beek-Rafaelsen躁狂量表及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w末,研究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Beek-Rafaelsen躁狂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自〈0.01),研究组治疗1w、4w、6w末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或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副反应量表总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锂浓度均维持在0.8mmol~1.1mmol·L^-1。结论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镁治疗躁狂发作疗效优于单用碳酸锂,且起效快,血锂浓度均维持在安全治疗窗范围内,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是治疗躁狂发作的有效方案。

  • 标签: 情感障碍 躁狂发作 碳酸锂 丙戊酸镁 Beek-Rafadsen躁狂量表 副反应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碳酸氢钠治疗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84例使用呼吸机治疗而引发口腔真菌感染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应用碳酸氢钠治疗口腔真菌感染,对照组应用制霉素治疗口腔真菌感染。统计两组在治疗前后口腔pH值的变化范围、真菌感染持续时间和患者总的住院时间,以及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口腔pH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口腔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真菌感染持续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味觉减低和厌食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碳酸氢钠能有效提高患者口腔pH值,改变酸性环境,用于治疗呼吸机治疗引起的口腔真菌感染,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碳酸氢钠 制霉素 口腔真菌感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碳酸氢钠盐水预防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12月~2016年8月期间接受放疗的100例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性治疗,观察组给予碳酸氢钠盐水预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口腔pH值及口腔感染发生率。结果统计学对比显示,观察组、对照组组治疗前口腔pH值分别为(5.9±0.4)、(5.8±0.6),两项数据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口腔pH值为(6.7±0.3),对照组口腔pH值为(6.0±0.3),两组口腔pH值较之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口腔pH值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口腔pH值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口腔pH值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口腔感染发生率为6.00%,对照组口腔感染发生率22.00%,统计学对比提示观察组口腔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00%,统计学对比提示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碳酸氢钠盐水能够有效改善放疗患者的口腔pH值,并最大程度抑制口腔真菌感染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给予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碳酸氢钠 口腔真菌感染 口腔pH值 预防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比较利培酮与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和碳酸锂组各40例.观察治疗4w,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及副作用量表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利培酮组治疗1w末Rech-Rafaelsen躁狂量表总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碳酸锂组(P〈0.05);治疗4w末两组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副作用量表同期评定提示。利培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程度较轻.患者耐受性好。结论利培酮治疗躁狂发作起效快,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轻。治疗依从性好。

  • 标签: 躁狂发作 利培酮 碳酸锂
  • 简介:背景:前期实验发现掺的聚磷酸钙材料对单独培养内皮细胞或成骨细胞的行为有显著促进作用。目的:观察掺聚磷酸钙对共培养下成骨细胞与脐静脉内皮细胞行为和功能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第3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以2∶1的浓度比接种于24孔板中,然后再分别加入掺聚磷酸钙、聚磷酸钙与羟基磷灰石,共培养7d后。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与结论:与聚磷酸钙与羟基磷灰石相比,在掺聚磷酸钙表面生长的细胞呈现更加良好的形态,细胞融合生长形成单层覆盖在材料表面,并且在材料表面有一定的跨度生长,说明掺聚磷酸钙材料能促进内皮细胞在其上黏附、伸展,有利于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掺聚磷酸钙组细胞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明显高于聚磷酸钙组和羟基磷灰石组(P〈0.05),说明掺聚磷酸钙可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

  • 标签: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掺锶聚磷酸钙 内皮细胞与成骨细胞共培养体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