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所采用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了2020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接收的120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了围手术期护理,然后对其护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护理实施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为其提供系统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既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而且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治疗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急性心梗病人实施急诊冠状动脉介入及其术后护理进行了全面的探究。方法 本研究中所分析的患者均为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间在我院采取了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30例急性心梗患者,将所研究患者随机分为了对照组(n=15)以及观察组(n=15),所有患者均使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手术后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采取对症护理,叮嘱患者依据医嘱进行用药。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实施循证护理措施护理,梳理相关文献当中的最优护理措施,适当结合临床心血管疾病护理特征对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同时以患者疾病特点为依据制定好循证护理方案。在患者护理完成之后,对比两组别患者并发症出现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当中有3例患者发生血肿情况,2例患者出现了尿潴留情况,1例患者发生了拔管综合症情况,共计有6例患者在治疗之后发生了并发症情况,总发生率为40.0%;观察组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发生了血肿情况,总发生概率为6.7%;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出现率高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对照组中对护理工作感到非常满意的患者例数为7例,对护理工作感到较为满意的患者例数有3例,对护理工作感到不满意的患者例数有5例,对照组中患者总满意例数有10例,总满意度为66.7%;观察组中对护理工作感到非常满意的患者例数为11例,对护理工作感到较为满意的患者例数有4例,对护理工作感到不满意的患者例数有0例,观察组中患者总满意例数有15例,总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在对采取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时,采取循证护理模式安全性高且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梗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对于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其最为常见的 并发症就是无复流,是产生不良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其不仅会影响梗死部位愈合,还会引起各种不良心血管事件,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严重时甚至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及时采取措施对无复流的产生进行预防和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无复流
  • 简介:【摘要】年龄是影响AMI患者PCI治疗预后的独立因素之一,对比研究不同年龄段AMI患者PCI1预后差异的影响因素,术前可进一步准确地评估术前AMI的预后,并针对性制定术前及术后处理策略。本文主要从老年和非老年组AMI患者的角度阐述年龄对PCI预后差异的影响。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心肌缺血预适应 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冠心病左功能不全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纳入研究队伍,均于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以随机信封法作为分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与介入组,各80例,分别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组间心功能、临床效果指标作出评估,并分析对比评估结果。结果 治疗前组间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介入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低于常规组,而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FS)均较高,P<0.05;介入组总有效率为95.00%,与常规组的75.00%相比较高,P<0.05。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具有良好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效果确切,建议推崇。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左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 冠心病
  • 简介:摘要:冠心病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行介入术虽能有效提高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改善患者生命质量,但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术后比单纯冠心病患者实施介入术后的再狭窄发生率更高,其心血管时间的发生率亦要比无糖尿病者高。糖尿病患者术后伤口愈合也较正常人差,易渗血、出血,出现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肾衰等。若患者术后血控制血糖不佳,导致胰高血糖素增加,血糖迅速升高,甚至会发生酮症酸中毒。

  • 标签: Ⅱ型糖尿病 冠心病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方法:总结回顾在2017年11月至 2020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的690例冠心病病人,采用冠状动脉支架技术,植入患者血管当是进行治疗,整理分析研究患者的有关病历记录资料,然后对患者的治疗和恢复状况纳入到讨论研究中。结果:通过造影检查技术检测,在690 例冠心病患者中共植入715枚支架,植入成功682例,植入失败8例,支架植入成功率为98.84% 。值入失败的8例患者是因动脉严重迂曲,导致的导管后坐力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值入支架的位置无法准确达到靶部位。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实施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治疗的有效成功率较高,且有着并发症较少,总体安全性较高等优点,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值得临床推进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皮冠状动脉支架 植入手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冠脉内多靶点联合用药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展开观察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21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行急诊PCI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72例。其中硝普钠组采用冠脉内注射硝普钠进行治疗;联合替罗非班组采用冠脉内注射硝普钠联合替罗非班进行治疗;联合组采用冠脉内注射硝普钠、替罗非班、尼可地尔进行治疗。观察冠脉内多靶点联合用药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三组血清学指标、心脏超声指标、术后即刻心外膜血管及心肌灌注等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三组间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联合组CTFC、WMSI水平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TIMI≤2级、MBG≤1级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室壁运动积分及室壁运动积分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通过冠脉内多靶点联合用药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疗效,改善急诊PCI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病死率,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 标签: 硝普钠 替罗非班 尼可地尔 冠脉内 无复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采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价值,以为冠状动脉狭窄科学诊断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我院收治于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冠状动脉狭窄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所用患者均采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24小时动态心电图技术进行诊断,观察不同诊断方式检出情况、动脉狭窄率。结果72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诊断情况,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动脉狭窄率97.22%、动态心电图动脉狭窄率77.78%,金标准冠状动脉狭窄率100%,动态心电图<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金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轻度狭窄患者43例、中度及重度狭窄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冠状动脉CTA及DSA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冠状动脉狭窄诊断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把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用CTA诊断,观察组100例,采用DSA诊断。分析比较两组阳性检出率。结果:经过检测后,观察组阳性检出率(97.00%)明显高于对照组(89.0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DSA检查检出率较高,但是因检查有一定创伤性,且费用高,在应用期间需考虑经济性。CTA检查空间成本低,用时少,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2-3级分支,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64排 冠状动脉CTA DSA 冠状动脉狭窄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综合康复护理在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定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患老年冠心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90例实施本次课题研究,依据患者就诊单双号进行分组,诊疗期间,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实验组开展综合康复护理,护理开展后,统计对比两组心脏功能及护理依从性。结果:组间护理开展后,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心脏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护理前得到有效改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开展后,实验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开展综合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脏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良好护理效果。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 老年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采用负荷量加高维持量阿托伐他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2月-2021年3月之间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组予以负荷量加高维持量的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并对比患者血管功能情况。结果:(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升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

  • 标签: 负荷量加高维持量 阿托伐他汀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采用利伐沙班方法,对冠心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抗栓治疗中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与我院的114例患者,采用随即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将观察组患者采用利伐沙班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华法林治疗。观察两组之间治疗满意度,观察两组患者出血率正常情况。以及观察两组之间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进行对比,实验组比对照组更有疗效,同时对比两组治疗满意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治疗前期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结果(P>0.05),说明治疗前期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期两组结果差异显著(P

  • 标签: 利伐沙班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出血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采用延续性护理方式对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进行效果研究,并进行术后效果的评价。方法:通过选取我院近一年内的患者,随后进行患者随机分组。对于患者的对照组来说,进行常规护理。对于观察组患者来说,进行延续性护理,随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储备功能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进行查验。结果:通过采用延续性护理,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比较,二者无较大差异(P>0.05)。在治疗后的精神状态、社会功能、总体健康分值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二者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延续性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方式,着重讨论综合护理,分析其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患者实施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66例本医院诊治的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患者纳入实验资料,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是抽取时间,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全动脉化和单根动脉冠状动脉搭桥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研究的时间段为2019.6月~2020.6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我院收治的需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病患,选取的例数为7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采用单根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全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不同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的对比上,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在治疗效果的对比上,两组的治疗效果都相对较好,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的对比上,观察组的发生概率相对较低(P<0.05)。结论:在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全动脉化搭桥手术虽然手术时间比较长,但是手术效果良好,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低,更具安全性。

  • 标签: 全动脉化 单根动脉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缺血性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缺血性心肌病(ICM)顽固性心力衰竭(RHF)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7.6%,高于对照组的84.2%,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低于对照组的23.6%,P<0.05。结论:缺血性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建议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缺血性心肌病 顽固性心力衰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阐述不同时间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我中心接诊的患者66例,根据不同的急救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均为发病后3h后到院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则是发病后3h内进行治疗,且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治疗。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时间窗 急性前壁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介入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对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pulmonary artery,ALCAPA)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证实的ALCAPA住院患者16例,以及15例冠状动脉造影术诊断的冠状动脉动脉瘘(coronary-pulmonary artery fistula,CAPAF)患者,比较上述两组的一般情况及心电图特征。结果两组间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及心电图特征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ALCAPA患者发病年龄早于CAPAF患者,前者心电图主要表现为Ⅰ、aVL导联异常Q波及ST-T改变,而后者心电图多无特征性表现。结论ALCAPA患者发病年龄小、心电图特征明显,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 标签: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冠状动脉 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