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椎后凸成形术(PKP)和椎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骨折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560例骨质疏松性椎骨折患者,按照患者住院尾号的奇偶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0例。观察组通过PKP治疗,对照组给予PVP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SF-36评分系统和伤椎高度、凸畸形X线片测量情况。结果手术前后,两组VAS评分、SF-36评分、椎体高度恢复和椎后凸角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PVP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骨折治疗中,均能有效改善骨折疼痛,但PKP矫正椎体高度、凸畸形效果更加理想。

  • 标签: 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疼痛经皮椎成形术与保守治疗对缓解骨质疏松椎骨折患者疼痛影响。方法选取30例患者使用保守治疗,并与30例使用经皮椎成形术患者比较,观察治疗后患者疼痛VA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个时间点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患者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保守治疗方法相比,PVP治疗OVCF优势明显,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手段。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保守方法 椎体骨折
  • 简介:背景:国内外研究对于椎骨质疏松性骨折造成的矢状位失衡重视不够。目的:评估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与脊柱矢状位失衡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就诊的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体检科同龄老年健康查体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拍摄两组脊柱全长正侧位X射线片记录脊柱椎骨折数目和位置,测量矢状位参数包括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T1脊柱骨盆倾斜角、C_7矢状位比值,进行组间比较。将观察组中椎骨折数目按单个椎、双个椎、3个及以上椎分为3个亚组,比较3个亚组间C_7矢状位比值的差别,分析椎骨折数目和C_7矢状位比值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与结论:1观察组胸椎后凸角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腰椎前凸角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T1脊柱骨盆倾斜角为(-1.81±1.48)°,对照组为(-3.35±1.22)°,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C_7矢状位比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观察组中单椎骨折亚组患者4例,双椎骨折25例,3个及以上椎骨折31例,3个亚组间C_7矢状位比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且骨折数目与C_7矢状位比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47;3结果提示,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可以引起脊柱矢状位序列改变,随骨折椎数目增多出现整体矢状位序列失衡,脊柱重心前移,骨折数目与重心前移呈正相关。

  • 标签: 胸椎 腰椎 骨盆 骨质疏松性骨折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 简介:核糖蛋白(ribosomalprotein,RP)是组成核糖的重要元件之一,它普遍存在于每一个细胞中并且含量丰富,可以和RNA结合形成核糖行使蛋白质合成的功能。除了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之外,RP还具有独立于核糖之外的功能,包括参与DNA的修复,调控细胞增殖、凋亡和分化,称之为RP的核糖体外功能(extraribosomalfunctions)。目前,已经证实部分血液系统的疾病与核糖蛋白异常有关。由于骨髓造血细胞的快速更新,生长,分化过程中需要大量核糖蛋白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细胞生长的调控,因而血液系统更容易受到核糖蛋白表达异常的影响。本文就核糖蛋白异常与相关血液疾病问题作一综述。

  • 标签: 核糖体蛋白 核糖体应激 P53 血液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胼胝梗死的临床与磁共振影像特点。方法选取36例自2012年2月至2015年7月经过MRI、CT检查认证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胼胝梗死患者,对主要临床特点及磁共振影像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胼胝梗死的主要临床特点为偏瘫、面瘫、舌瘫、小便失禁、感觉障碍、认知功能下降、情感障碍、语言障碍;所有患者均合并有其他部位梗死,其中双侧少于单侧,左侧少于右侧;17例脑血管造影的患者显示脑血管形态不正常;所有患者共检测出病灶55处,膝部及部所占比例最大,压部较小。结论胼胝梗死在临床上的表现较为复杂,磁共振成像对胼胝梗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胼胝体梗死 临床特点 磁共振影响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椎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以我院于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舒适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椎骨折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椎体骨折 影响分析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扁桃炎的临床护理措施以及效果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探讨。方法选取于2013年5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扁桃炎患儿99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49例)和实验组(50例),对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围术期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疼痛可接受度、SAS评分、SDS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8.00%VS28.57%,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扁桃炎患者应用围术期护理的效果十分满意,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对减轻患儿疼痛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小儿扁桃体炎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预防假隆胸后包囊挛缩的出现。方法就2011.5-2015.5年间来我院就诊的37例实施假隆胸术的患者进行诊疗,并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作出相应的个性化护理,随访病人,并比较患者术后出现包囊挛缩的概率以及患者对术后对手术成果的满意度。结果在使用针对防止假隆胸后包囊挛缩的方法可以有效防止术后包囊挛缩的出现,提高了患者对于手术效果的满意度。结论在假隆胸术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包囊挛缩的发生几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假体隆胸术 包囊挛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孕不育患者染色情况,了解染色异常与不孕不育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84例不孕不育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外周血染色核型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本组患者中有57例性染色异常,其中有13例为女性,44例为男性;有20例为数目异常,17例为结构异常,另外20例为Y染色异态性。结论引起不孕不育的原因众多,染色异常特别是性染色异常为重要发病因素。

  • 标签: 不孕不育 染色体
  • 简介:摘要临床上,很多医生会将椎后缘离断症当做单纯的腰椎间盘突出来治疗,效果往往不佳,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临床医生对于椎后缘离断症缺乏足够的认识。1962年,Skobowytsh一okolot首先描述了这种病变,随后报道逐渐增多。1973年,Lowrey1报告了3例青少年腰椎椎后缘骨髓突入椎管压迫神经根的病例,认为这是由于创伤所致椎环状骨髓的撕脱骨折或脱位,1986年Laredo以腰椎椎后缘骨内软骨结节、国内王全平等2以腰椎软骨板破裂症描述了此病。陈仲强3等分析了13例病人,认为成人中所见椎后缘离断的征象很可能是青少年时期椎后缘环状骨髓变异或陈旧性损伤及其继发改变的结果,并采用了“腰椎椎后缘离断症”的诊断名称。腰椎椎后缘离断指的是腰椎椎后缘骨块与椎完全或部分分离并突入椎管内造成对硬膜囊及神经根的压迫,常合并椎间盘突出。

  • 标签: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 诊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