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21~40岁人群正常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basementmembrane,GBM)的厚度。方法选择年龄为21~40岁,经临床筛选无影响GBM厚度的疾病,且免疫荧光染色、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均显示为正常肾小球的肾穿刺标本,常规固定、包埋及超薄切片,在透射电镜下进行观察,根据等距离曲线移动原则对每个样本的一个肾小球拍照15张,随机设置测试系统,选择测试线与GBM足细胞侧相交的点作GBM的垂直线,与内皮细胞相交处的距离为GBM截面宽度,进而计算出GBM调和平均厚度。结果29例样本,GBM调和平均厚度为324.26±47.87(236.49~425.03)nm,男性为345.23±39.94(259.96~394.66)nm,女性为307.23±48.07(236.49~425.03)nm,男、女性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31);21~30岁和31~40岁的GBM厚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861)。结论正常人群中不同性别GBM厚度不同,需区别对待。

  • 标签: 电镜 基底膜厚度 体视学
  • 简介: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结石胆囊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为396例急性结石胆囊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64例成功完成手术3,2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8~110min,平均58min,术中出血量10~100ml,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急性结石胆囊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

  • 标签: 急性胆囊炎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高频超声评价肾小球滤过率(GFR)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将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GFR分为3组:GFR≥90ml/(min.1.73m2)为A组(34例),60ml/(min.1.73m2)≤GFR〈90ml/(min.1.73m2)为B组(39例),GFR〈60ml/(min.1.73m2)为C组(25例)。D组为正常人(50名)。应用高频超声测量颈动脉IMT、斑块部位的血管总面积(TVA)及管腔面积(LA),计算重构指数(RI)。结果颈总动脉干、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颈动脉平均IMT和血管重构率均为A组、B组和C组均高于D组(P均〈0.01),B组和C组均高于A组(P均〈0.05),C组高于B组(P均〈0.05)。颈动脉平均IMT与GFR呈负相关(r=-0.33,P〈0.05)。血管重构类型比较:仅C、D组间负重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中血管重构类型以无重构为主,其余各组中血管重构类型均以正重构为主,且各组中正重构发生率均高于负重构发生率。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随着GFR减低,颈动脉IMT逐渐增厚,GFR可影响颈动脉血管重构。高频超声可准确、快捷地监测糖尿病肾病患者GFR对颈动脉IMT及血管重构的影响。

  • 标签: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并发症 颈动脉 肾小球滤过率 血管重构 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患者ERCP+EST术后发生急性坏疽胆囊(AGC)的腹腔镜胆囊切除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7月至2009年7月开展的766例E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16例AGC患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6例患者EST术后同时合并或者并发AGC,发生率为2.1%,AGC的手术治疗为腹腔镜胆囊切除,其中3例中转开腹手术,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大,16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和术后积极处理均成功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早期外科手术、术中采用冷刮吸法耐心处理胆囊三角,必要时中转开腹,术后密切观察是保证AGC成功治愈的关键。

  • 标签: ERCP EST 胆囊炎 腹腔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阑尾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55例急性阑尾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45例行单纯阑尾切除术,6例行阑尾切除加腹腔冲洗术,4例行阑尾切除加腹腔冲洗及腹腔引流,54例患者伤口一期愈合,1例切口感染经引流后二期愈合。结论:急性阑尾病情发展迅速,易发生阑尾穿孔,并发症多,术后恢复慢,应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治愈率。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手术 临床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三镜联合治疗急性梗阻化脓胆管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为22例急性梗阻化脓胆管患者行三镜联合手术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24例开腹手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三镜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开腹手术(P〈0.05);术后一周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计数、结合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较开腹组明显好转(P〈0.05)。结论:三镜联合治疗急性梗阻化脓胆管患者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手术安全可行。

  • 标签: 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 腹腔镜检查 胆道镜检查 十二指肠镜检查 剖腹术 对比研究
  • 简介:患者韩某,男,50岁,因双髋关节疼痛10年,右髋疼痛加重伴发热1周,以“双侧股骨头坏死并右侧股骨颈病理性骨折,发热原因待查”入院。体格检查:患者面色晦暗,巩膜黄染,口唇轻度紫绀,咽略红,心肺腹部未见异常,双下肢强迫屈髋屈膝位,双侧腹股沟点压痛,大粗隆叩痛,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化脓性关节炎 诊断延误 双侧 股骨颈病理性骨折 髋关节疼痛
  • 简介: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提高腹部手术后各种并发症的护理质量。方法:回顾2007年1月~2008年3月我科收治的18例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病人的护理过程。结果:18例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病人无1例出现肠穿孔、肠瘘。结论:严密观察排气排便情况是肠梗阻最早采取的护理措施,也是预防肠梗阻的关键。护理上严密观察腹部手术后病人的排气、排便、腹痛、腹胀、肠鸣音情况,加强各项护理,肠梗阻病人是完全可以采取保守治疗的,避免病人再次手术造成的不良后果。

  • 标签: 炎性肠梗阻 观察与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胆囊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方法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85例60-81岁老年急性胆囊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手术成功,5例中转腹,其中1例肝总管离断伤,行开腹胆肠内引流术;2例为胆囊三角胆囊床止血不理想;2例胆囊三角粘连紧密无法分离;2例戳孔感染,经换药后好转;1例术后出现粘连肠梗阻,对症治疗好转;余无并发症。结论老年急性胆囊患者在发病短时间内(一般72h内),排除严重并发症等手术禁忌证,可安全行LC术。

  • 标签: 胆囊炎 急性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老年人
  • 简介: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一组起源于胃肠道肌层的间叶肿瘤,遗传学上存在频发性c-kit基因以及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α基因突变。我院2005年7月—2009年8月收治GIST患者36例,对其临床诊断、治疗等回顾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患者,男,64岁。因"餐后2h后出现剧烈腹痛1d伴呕吐"于2011-03-02入住我院急重症外科。入院时,腹痛剧烈,绞痛,伴恶心呕吐3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发病当天曾在当地诊所给予解痉镇痛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疼痛无缓解。入院时,诉头昏,腹痛腹胀,四肢乏力,肛门停止排便,24h尿量50ml,色深黄。既往有三十余年慢性胃炎病史。

  • 标签: 阑尾炎 肠坏死
  • 简介: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方法结合临床病例就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发病和诊断作简要综述。结果绝大多数GIST可表达特异性的KIT蛋白(CDll7),但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大部分经偶然发现,消化道钡餐造影、消化道内镜、超声内镜以及CT或MRI有助于诊断。GIST的预后与肿瘤大小和肿瘤发生的部位有关,肿瘤破裂具有高度危险。结论GIST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及诊断手段,对无症状体征的腹腔内肿块要考虑到该病;肿瘤CDll7(+)可诊断。

  • 标签: 胃间质瘤 误诊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ercutaneoustranshepaticgallbladderdrainage,PTGD)联合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治疗老年急性梗阻胆囊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为78例老年急性结石胆囊患者行PTGD联合二期LC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均穿刺置管成功,术后2~3h腹痛减轻,体温24~48h降至正常,PTGD管平均留置13.5天,分别于6~48天后行LC。3例中转开腹,无一例因急性梗阻胆囊及相关治疗导致的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结论:PTGD联合二期LC是治疗老年急性梗阻胆囊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老年急性梗阻胆囊应尽量避免急诊常规手术,宜先行PTGD,缓解炎症,以免发生胆囊穿孔,待二期择期行LC。

  • 标签: 胆囊炎 急性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老年人
  • 简介:目的分析生化校准品在室间质控检测前应用的重要.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同时测定校准品、室内质控、室间质控的值,得到第1组数据,通过分析对校准品测定值出现变异指数得分(VIS)大于50的项目进行重新定标校准,然后再重复一次之前的测定,得到第2组数据,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校准前胆红素、总蛋白、尿酸和葡萄糖4个项目的校准品测定值VIS都超过50,室内质控精密度较高,而室间质控有3项VIS值超过50.校准后,校准品和室间质控的VIS值都降到了50以下.结论根据浙江省临检中心的反馈数据显示,经过校准后项目的测定值与靶值较接近,准确度较高.

  • 标签: 室间质控 应用 生化校准品
  • 简介:急性阑尾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但对于症状和体征不典型患者,易发生误诊和漏诊.对于基层医院而言,往往不具备某些高端设备,只常规配备B超检查,其对阑尾的诊断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次研究对103例急性阑尾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超声检查结果 急性阑尾炎 基层医院 临床意义 腹部 诊治
  • 简介:<正>1病例摘要患者,男,68岁,因"右腰痛半年,健康查体发现右肾肿瘤3天"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腰区疼痛,疼痛性质为隐痛,间歇出现,与体力劳动及活动无明显相关。无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及发热等症状,一直未予重视。患者3天前于健康查体时行双肾B超检查发现右肾肿瘤。遂来本院就诊,门诊予行双肾增强CT检查示"右肾肿瘤、双肾多发囊肿"(图1、2),门诊以"右肾肿瘤,右肾癌?"收住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外伤手术史;否认重大遗传性疾病史。入院

  • 标签: 囊性肾癌 肾肿瘤 腹腔镜 健康查体 保留肾单位手术 肾囊肿
  •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罹患侵袭真菌感染的临床现状,探讨易感因素和防治措施。收集本院血液内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54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41例患者中合并侵袭真菌感染患者63例,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62.34%),其次为肠道(19.48%);致病菌株以白色念珠菌(66.67%)、光滑念珠菌(12.82%)为主。结论:本院恶性血液病并发侵袭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原发病、化疗、糖皮质激素、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使用广谱抗生素及老龄化等。应根据危险因素进行危险度分级来指导侵袭真菌感染的防治。

  • 标签: 侵袭性真菌感染 恶性血液病 白色念珠菌
  • 简介:急性胆囊是临床常见疾病,急性发作时胆囊壁呈现显著的充血水肿。重者可出现脓纤维素样渗出或发生囊壁坏死,囊内充满脓或柏油样稠厚胆汁,胆囊周围组织充血水肿,胆囊可与网膜、胃、十二指肠等发生疏密不等的粘连,严重者可形成胆

  • 标签: 急性胆囊炎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 简介: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萎缩胆囊手术治疗的技巧及经验。方法2000年2月~2010年1月对106例萎缩胆囊行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88例,胆囊大部切除12例,6例行中转开腹胆囊切除(3例因Calot三角致密粘连、解剖不清,胆囊管无法分离,中转开腹胆囊切除;2例胆囊与周围组织致密粘连,分离后见十二指肠内瘘形成,修补;1例胆囊颈部结石压迫右肝管造成右肝管穿孔,行胆管整形T管引流术,T管12个月后拔除)。术后胆漏5例,保持腹腔引流通畅,术后7~10d拔除引流管。106例随访3~24个月:1例中转开腹行胆管整形T管引流术,术后12个月T管造影显示胆管黏膜连续正常,顺利拔除;4例出现轻度腹泻,术后3个月内症状逐渐消失;2例术后轻度腹胀,对症治疗后好转;均无胆管狭窄、肠梗阻等术后并发症。结论在细致操作及熟练的腹腔镜技术前提下,萎缩胆囊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但Calot三角冰冻样粘连、腹腔致密粘连或内瘘形成等复杂情况是中转开腹手术的指征。

  • 标签: 萎缩性胆囊炎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