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创伤患者的诊治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收的腹部创伤急救患者48例,对其均进行临床症状及CT或X线检查,并根据患者病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然后观察其疗效及病情分型。结果48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1.67%;死亡率为8.33%;根据RISS与ISS评分标准,属于中型腹部创伤者最多,属于极重型者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创伤急救患者进行病症分析及CT或X线等相关检查,待病情确诊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可大大提高患者的急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腹部创伤 急救 诊治
  • 简介:新生儿胃肠道手术成功,术后死亡常感意外。按一般外科原则分析,麻醉、手术操作、术后护理似乎无隙可击。上世纪60~70年代,曾多年使人困惑。自从有人专攻新生儿外科,逐渐发现一些问题。经改进后,死亡率大减。从而形成新生儿外科专业,及一套专业操作常规。半个世纪过去,以往的困惑已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但是由于新一代专业人员只知现行成功的常规,不知过去失败的历史和现实改进的理论,所以有时痼疾重犯。因此我愿借贵刊,

  • 标签: 婴儿 新生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死亡
  • 简介:目的总结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3例(82.14%)经保守治疗痊愈,5例(17.85%)保守治疗无效及时实施手术治疗后治愈。结论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首先实施保守治疗,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解除梗阻,提高治愈率。

  • 标签: 腹部手术 早期炎性肠梗阻 治疗体会
  • 简介:目的评价CT和MRI诊断非外伤急性眼球突出(NTA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NTAP的临床资料、CT及MRI表现。结果42例NTAP中,14例眼眶自身感染包括蜂窝组织炎8例、炎性假瘤肌炎4例及视神经炎2例,影像学表现为眶脂体模糊片影、眼外肌及视神经增粗。20例鼻源性眼眶感染,包括毛霉菌病1例、骨膜下脓肿10例及鼻窦黏液囊肿9例,表现为眶尖不规则片状T2WI低信号、沿眶壁边缘清晰低密度影及突入眶内的囊性病变,伴相邻鼻窦炎。眶内血肿5例,CT及MRI表现符合出血演变。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3例,表现为眼上静脉增粗及海绵窦扩大。结论CT及MRI诊断NTAP病变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突眼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收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42例,对其进行CT等检查,并联合各科室医师对其进行病情分析,制定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急救方法和并发症的预治,然后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4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行手术治疗的有30例,非手术治疗的有12例;其中治愈的有24例,残疾的有8例,死亡的有10例,治愈率为57.14%。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及时进行病情诊断,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同时注重并发症的预治情况,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手术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断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治过程中具体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结果保守治疗23例,成功率83.3%(2例中转手术),保守治疗组中无1例死亡,手数组中有7例死亡,(死亡率10%),术后并发症16例(32%)。结论外伤性肝破裂诊治过程中要采取合理的诊断措施,避免拖延及过多搬动,早期明确诊断,根据病情选择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贯彻"损伤控制手术"理念,严密观察积极处理并发症是提高就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外伤 肝破裂 损伤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眼外伤患者在进行玻璃体切除后,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从而增加手术成功率,减少后遗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眼科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150名眼外伤进行玻璃体切除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做好术前相应手术准备和心理护理,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术中注意手术体位,密切观察患者变化。术后进行心理护理和沟通。结果实验组患者75例中,有70例治愈,4例好转,1例无效,并发症少;对照组患者75例中,有58例治愈,13例好转,4例无效。结论对眼外伤进行玻璃体切除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可以有效增加治疗效果,确保患者手术预后质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眼外伤 玻璃体切除 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42-02
  • 简介:目的探讨肝外伤非手术治疗指征。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10例肝脏外伤中的77例,分别行单纯保守治疗和放射介入肝动脉栓塞治疗。结果单纯保守治疗48例中45例保守成功;放射介入肝动脉栓塞治疗29例中28例成功,77例患者均痊愈。结论肝外伤患者若血液动力学稳定,应考虑采用非手术治疗,常可获满意效果。

  • 标签: 肝脏外伤 非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腹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MSCT表现及其病理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和腹膜后SFT的MSCT表现、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10例肿瘤4例来自腹膜,6例来自腹膜后间隙,肿瘤均呈椭圆形,边界清楚,1例<5cm者密度均匀,9例>5cm者密度不均匀,可见低密度坏死区,明显囊变1例,1例肿瘤内见斑片状高密度出血,3例伴有多发小钙化。增强扫描肿块实质部分表现两种强化方式:动脉期、静脉期均为轻度强化3例;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者7例。病理学检查肿瘤由多种排列方式的梭形细胞构成,3例恶性SFT可见核分裂。免疫组织化学CD34阳性10例,Vimentin阳性10例,Bcl-2阳性9例。结论MSCT检查可以对腹部SFT进行明确定位,确定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为手术切除提供帮助,当肿瘤血供丰富、坏死明显、局部包膜不完整时提示可能为恶性SFT,其最终诊断依赖于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 标签: 孤立性纤维瘤 腹部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本次研究来探讨外伤性前房出血的治疗方法及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4年7月在我院治疗过的外伤性前房出血患者18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80例前房出血患者全部在2-14天之内吸收。其中I级平均为2天内吸收;II级平均为8天内吸收,继发青光眼6例,经过相应的药物治疗之后,患者眼压恢复正常;III级平均为12天吸收,其中继发青光眼21例,经药物治疗眼压恢复正常。结论早发现以及早期的快速止血、促进出血吸收、降眼压、抗感染等治疗对该疾病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并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可有效预防继发性出血,并且可以减少青光眼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外伤性 前房出血 治疗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61-01
  • 简介:深静脉血栓(DVT)是腹部手术常见的严重的术后并发症。DVT多发生在下肢,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行走困难,重者可导致猝死。B超、CT静脉造影是目前最常用的诊断方法。药物结合机械预防术后DVT是目前防治的主流。各种新兴的治疗药物和手段将给DVT治疗带来更多选择。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腹部手术 预防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部外科手术后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探究治疗腹部外科手术后肠梗阻的有效方法和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到2014年收治的64例腹部外科手术后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所有的患者采用保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然后对于治疗无效的患者在合适的时间采用合适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本次64例患者中56例患者成功得到保守治疗,其他8例患者转入手术治疗,其中5例患者手术切除烂尾后4到8天出现肠扭转,2例患者切除部分小肠后胃结石排入到小肠阻塞吻合口,1例患者切除部分小肠后空肠处针孔外漏肠内容物,没有1例患者出现死亡。结论对于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应该加强患者的观察,对于出现肠梗阻的患者根据疾病的性质,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保守治疗过程中一旦患者出现高烧不退、腹痛、腹胀加剧以及腹膜炎等及时转用手术治疗方法开展治疗。

  • 标签: 腹部外科手术 肠梗堵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的治疗方法,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40例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方法。结果40例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眼部压力均得到明显改善。1例患者由于前房穿刺时,手术期间出血,视力丧失;2例患者治疗后眼压高。患者治疗期间,1例患者术中眼出血,1例视网膜脱离,剩余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眼外伤患者早期继发青光眼临床症状复杂,为了促进患者视力较快恢复,需根据患者病情,对症治疗,以此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眼外伤 青光眼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耳穴压豆预防普外科腹部手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耳穴压豆预防手术后尿潴留的观察,我院于2013年7月开始至2014年7月,采用手术前耳穴压豆的方法进行预防,将600例普外科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耳穴压豆组及非耳穴压豆组,其中,术前耳穴压豆患者300例,术前未予耳穴压豆的患者300例,观察病人手术后,小便易解程度,发生尿潴留的概率。结果手术前采用耳穴压豆的患者小便易解,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二组外科腹部手术患者中术前采用耳穴压豆预防尿潴留的方法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小便自解,此方法安全、经济、方便、无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外科腹部手术患者 手术前耳穴压豆 尿潴留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17-02
  • 简介:目的探讨自制负压吸引装置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2年10月行腹部手术发生切口感染的57例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抽样分为两组,试验组28例,采用自制负压吸引装置持续吸引,并用1%聚维酮碘和高渗盐水纱块换药,待切口创面肉芽组织形成后行二期缝合;对照组29例,采用传统1%聚维酮碘和高渗盐水纱块换药,待切口创面肉芽组织形成后行二期缝合.统计两组患者二期切口愈合时间和二期切口愈合所需的住院费用,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结果试验组在切口二期愈合时间、二期切口愈合所需的住院费用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负压吸引装置在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方面,能有效缩短切口二期愈合的时间和住院费用,且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感染 切口 负压吸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95.24%vs85.71%)。结论为有效避免腹部手术并发粘连性肠梗阻,术后应当给予积极的病情观察,一旦发现患者存在粘连性肠梗阻,则需要立即给予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同时给予红外线治疗、胃肠减压、腹部按摩等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肠道蠕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腹部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 临床观察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