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有较高使用率,为了确保患者使用安全,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静脉留置针封管及封管方法,下文针对静脉留置针封管种类及封管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封管液 封管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心脏介入股动静脉术患者护理开展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于改善非切口疼痛的作用。方法 结合对比护理评估的形式开展探究,选入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收治患者82例为对象,双盲法均分对照组(41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1例,开展集束化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统计两组患者术后非切口疼痛发生率,观察组术后1h、6h、12h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心脏介入股动静脉入路术 非切口疼痛
  • 简介:[摘 要]去甲肾上腺素具有α-肾上腺素受体强烈激动作用,引起血管极度收缩,血压升高,尤其是皮肤粘膜的血管收缩作用最明显。临床中,普通病房通过外周静脉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的病例较为常见。我科通过外周静脉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易导致药物外渗从而引起静脉炎进行分析和总结,分别从使用药物前中后期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使患者升高血压的同时规避了外渗的风险,为提高护理安全质量提供参考。

  • 标签: [] 去甲肾上腺素 外周静脉留置针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医护理联合疏血通注射在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为了降低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研究就中医护理联合疏血通注射的具体应用效果展开深入的探讨,将本院60例骨科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并在分组后分别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将两组患者干预后得到的不同干预结果进行比对。结果:比较两种干预措施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和对照组均存在较大差异,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骨科患者手术后为其采取中医护理联合疏血通注射可以有效的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

  • 标签: 中医护理 疏血通注射液 骨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低分子肝素钠结合气压治疗仪预防ICU静脉血栓栓塞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4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ICU患者开展回顾性研究,以接受气压治疗仪治疗患者为A组、接受气压治疗仪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患者为B组,各35例,对比效果。结果 B组凝血功能较A组改善明显(P<0.05);B组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较A组低(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结合气压治疗仪方案的疗效确切,利于改善凝血功能,减少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气压治疗仪 低分子肝素钠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丹参多酚酸盐注射预防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 研究周期为2022年4月-2023年4月,研究对象纳入60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覆盖患者3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治疗,覆盖患者30例,比较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活血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0例,低于对照组5例,P<0.05。结论 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应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治疗可积极预防下肢DVT形成。

  • 标签: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 脑梗死后偏瘫 下肢深静脉血栓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入和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双盲法分成A组(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入)和B组(超声引导下腋),每组30例,评价两种方案的麻醉效果。结果:A组的麻醉操作时间和起效时间均比B组更快,差异显著,P<0.05。结论:肋锁间隙入神经阻滞麻醉操作的穿刺时间比腋时间更短,感觉和运动阻滞见效更快,值得推广。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肋锁间隙入路 腋路入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上在三踝骨折治疗中应用改良后外侧入和内侧入联合的方式,对其效果展开分析和探究。方法:68例三踝骨折患者均是由本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随机抽取的,因为治疗方式的差异,将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34例采用的是常规入手术治疗,观察组34例采用的是改良后外侧入和内侧入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和VA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而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组间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优良率方面100.00%显然比对照组70.59%高,P<0.05,组间有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结论:三踝骨折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联合使用改良后外侧入和内侧入方式,可促进骨折的愈合,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最大限度的提高。

  • 标签: 三踝骨折 改良后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改良后外侧入、内侧入联用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接受改良后外侧入、内侧入联用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资料,共30例。比较治疗前后的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骨折复位情况明显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改良后外侧入、内侧入联用治疗三踝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显著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骨折复位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三踝骨折 改良后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皮肤病变采用康复新联合黄柏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共选择糖尿病皮肤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康复新联合黄柏煎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皮肤病变好转时间、创面愈合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皮肤病变好转时间与参照组比较显著更短(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有效率与参照组比较显著更高(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皮肤病变患者采用康复新联合黄柏煎治疗,可有效促进促进病变皮肤好转,治疗效果较高,值得应用。

  • 标签: 糖尿病皮肤病变 康复新液 黄柏煎液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治疗中耳炎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联合地塞米松注射的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为84例中耳炎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组(n=42)、B组(n=42)两组,A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注射联合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8月-2022年8月。结果 B组较A组治疗有效率更高,听力阈值更低,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听力阈值差异较小,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治疗中耳炎的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炎症表现,改善患者的听力功能,值得采纳。

  • 标签: 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 地塞米松注射液 中耳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参麦注射联合丹红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梗塞患者200例进行本次实验,将其分为两个小组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分析治疗效果,实验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均为我院接收病人,小组分别为治疗组(参麦注射联合丹红注射治疗)和常规组(常规治疗)。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分析。结果:参麦注射联合丹红注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参麦注射联合丹红注射治疗后效果十分理想,对其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丹红注射液治疗 急性脑梗塞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治疗小组在护士静脉输液规范培训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在2018年全年接诊的患者中择取1100例静脉输液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在2019年全年接诊的患者中择取1100例静脉输液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于2019年初成立静脉治疗小组进行护士静脉输液规范培训,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输液并发症发生率和小组成立前后输液工具使用率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的输液并发症(包括输液外渗、静脉炎以及穿刺点发红)发生率相较对照组更低且数据差异显著(P<0.05);小组成立后留置针使用率相较小组成立前更高而头皮针使用率相较小组成立前更低(P<0.05),其他输液工具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成立静脉治疗小组进行护士静脉输液规范培训对降低患者的输液并发症发生率并提升医院输液工具使用率作用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静脉治疗小组 护士静脉输液规范培训 作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