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院40例肩周炎患者为对象,根据治疗的方法随机分成20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对比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针灸推拿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肩周炎患者中采取针灸推拿治疗可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针灸推拿 肩周炎 疗效 观察 研究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注射吲哚青绿(ICG)进行荧光近红外(NIR)成像在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检测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0例经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荧光腹腔镜下盆腔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以注射用吲哚著绿作为示踪剂,于宫颈2、4、8、10点注射。先浅、后深分别缓慢推注示踪剂,通过荧光摄像头腹腔镜显影,超声刀打开阔韧带后叶间隙,显露输尿管、筋血管及韧带,紧贴盆壁处理圆韧带,同法处理对侧;对显影淋巴结进行确认,即认定为SLN。并记录前哨淋巴结相关信息,淋巴结分开单独送病理检查行染色。结果: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35例成功定位出前哨淋巴结。结论:注射吲哚青绿(ICG)进行荧光近红外(NIR)成像作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的示踪剂具有可行性,对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判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吲哚菁绿 子宫内膜癌 前哨淋巴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AFP、CA19-9、CEA单项及三者联合检验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37例和同时期来院体检人员52名,将其分为原发组和体检组;比较不同检查方案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两组三项联合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AFP、CA19-9、CEA单项阳性检出率,且原发组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体检组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应用AFP、CA19-9、CEA三者联合检验阳性检出率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AFP CA19-9 CEA 三者联合检验 原发性肝癌 早期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2021-2023淄博地区中小学传染病情况,总结分析传染病防控措施。方法:选取2021-2023淄博地区的中小学生215842名,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获取的传染病突发事件为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中小学传染病情况。结果:经调查,共1645例传染病,其发生率为0.76%,涉及19种,无甲类传染病及死亡病例,呈下降趋势,不同年度传染病发生率比较存在差异意义(P<0.05);依次水痘、猩红热、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是传染病发生的前五名。结论:水痘、猩红热等疾病防控是中小学传染病监测的重点,针对性拟定防控措施,对阻止中小学传染病发生及流行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中小学 传染病 监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就肺腺癌EGFR 19del突变,探讨奥希替尼联合一线化疗与单纯使用奥希替尼靶向治疗疗效。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231月至20241月我院收治的肺腺癌EGFR 19del突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单纯使用奥希替尼靶向治疗,研究组给予奥希替尼联合一线化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肺腺癌EGFR 19del突变的治疗中,奥希替尼联合一线化疗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能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肺腺癌EGFR 19del突变 一线化疗 单纯使用奥希替尼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过程中,应用尿液隐血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患有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患者接受尿液隐血检验,为研究组,另一组患者则接受尿液分析仪检查作为对照,对干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尿液隐血检验的准确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尿液隐血检验法为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实施诊断可以提升临床诊断准确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 标签: 尿液隐血检验 尿液分析仪检查 泌尿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深入分析第三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及药学研究。方法 在20234月-20244月入院治疗的患者中任意选择100例利用第三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药物的使用次数及用量、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从统计结果上看,常用抗菌药物包括头孢曲松、头孢唑肟钠、头孢噻肟钠等,静脉滴注是主要使用途径。用药后,常见不良反应涉及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以及皮下组织类等,发生率最高的不良反应为消化系统症状。结论 第三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应用较多,静脉滴注后发生不良反应情况较少,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症状,我们需要加强用药合理性监督管理,加强药学干预,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抗菌药物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 用药合理性 药学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深入分析第三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及药学研究。方法 在20234月-20244月入院治疗的患者中任意选择100例利用第三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药物的使用次数及用量、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从统计结果上看,常用抗菌药物包括头孢曲松、头孢唑肟钠、头孢噻肟钠等,静脉滴注是主要使用途径。用药后,常见不良反应涉及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以及皮下组织类等,发生率最高的不良反应为消化系统症状。结论 第三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应用较多,静脉滴注后发生不良反应情况较少,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症状,我们需要加强用药合理性监督管理,加强药学干预,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抗菌药物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 用药合理性 药学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预测中青年代谢综合征(MS)的效果。方法 本院选取202210月-202310月期间收治的30例中青年MS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TyG指数与GGT。结果 经分析,实验组TyG指数与GG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健康体检者比较,中青年MS患者的TyG指数与GGT水平更高,所以说上述两项指标与MS发生之间存在直接关系,可以预测中青年MS。

  • 标签: TyG指数 GGT 中青年 MS
  • 简介:摘要:分析2017~2021怒江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17~2021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例和怒江手足口病网络实验室数据的进行分析。2017~2021怒江累计报告手足口病例2808例(临床2427例,确诊38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01/10万;平均发病率排列顺序依次是兰坪县(267/10万)、福贡县(135/10万)、泸水市(125/10万)、贡山县(51/10万);5月~8月为发病高峰,这四个月报告病例数占全年发病总数的比例大于46%;病例以1岁~4岁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3.04%;散居儿童占78.21%、幼托儿童占17.12%;共检测出肠道病毒71型(EV-A71)95例占24.93%、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l6)233例占61.15%、其他肠道病毒53例占13.91%。怒江1岁~4岁的儿童为手足口病主要发病人群,不同地区发病水平不同。

  • 标签: 手足口病 怒江州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合川区2020-2022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和健康风险因素,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方法:2020-2022对合川区23个乡镇35个监测点开展现场调查工作,采集枯水期和丰水期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样,按照《生活饮用水准则检验法》(GB/T5750-2006)进行水质检验。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检验结果进行卫生安全性评价。

  • 标签: 农村饮用水安全 水质监测 健康风险因素 卫生安全性评价 技术支持与决策依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第三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221月-202312月3000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以及C组,每组例数相同,均为1000例。其中A组第一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B组第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C组第三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观察三组治疗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C组治疗有效率97.00%,高于A组的72.00%,与B组的80.00%,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A组的24.00%,与B组的16.00%,P<0.05。结论:临床对于第三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明确,治疗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低,用药合理。

  • 标签: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药理作用 临床合理用药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西藏自治区2018—2023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逐年变化趋势,并进一步分析地区、年龄段患病特征。以期为西藏自治区开展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2018—2023西藏自治区乙型肝炎新发病例信息,运用Excel2019和SPSS26.0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2018—2023期间西藏自治区共报告23287例乙型肝炎患者,其中急性乙肝1886例(7.86%)、慢性乙肝17476例(72.82%)和未分类乙型肝炎3925例(16.35%)。年龄段的分析结果显示,20-39岁年龄段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年龄段。昌都和那曲两个地区乙型肝炎患病率最高,分别为177.70/10万和112.40/10万。结论 西藏地区应进一步加强乙型肝炎监测质量控制,同时应充分发挥传染病预防的作用,以降低消化道传染病的流行率。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广安区青少年儿童近视发展现状,探讨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降低近视发生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和视力影响因素专项调查,采用 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视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调查的2970名学生中,近视总人数为1644,总体近视率为55.35%,其中幼儿园、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近视检出率分别为12.35%、35.20%、71.71%、78.65%,随着学龄段的上升,近视率呈增长趋势(p<0.001)。除了幼儿园外,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女生近视率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569,95%CI:1.296-1.898)、放学后家庭作业时间≥3h(OR=1.581,95%CI:1.145-2.184)、父母一方或双方均近视(OR=1.952,95%CI:1.589-2.398)均是视力的危险因素;每天看电视时间≥2h (OR=0.74,95%CI:0.558-0.981)、定期根据身高调整课桌椅高度(OR=0.67,95%CI:0.544-0.825)、老师经常或总是提醒读写姿势 (OR=0.787,95%CI:0.647-0.958)、每天睡眠时间达标(OR=0.804,95%CI:0.656-0.985)、每天静坐时间<8h(OR=0.529,95%CI:0.36-0.779)均是视力的保护因素。结论  广安区学生近视检出率较高,提示我区青少年儿童视力不良防治形势严峻。

  • 标签: 近视率 保护因素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南宁市2013-2022新发麻风病例的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评价近年来麻风病综合防控措施的成效,为制定下一阶段麻风病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系统)收集2013-2022新发麻风病例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2013-2022南宁市共新发麻风病例29例,同比下降49.12%;男女比例为1.64:1;年龄在15-77岁,平均年龄为42.4岁;文化程度以初中(44.8%)、小学(27.59%)为主;职业分布农民最多44.83%;病例诊断平均延迟24.4个月;治疗分型中多菌型(MB)96.6%,少菌型(PB)占3.4%;病例发生畸残(含1、2级畸残)27.59%。结论 南宁市通过各项措施,近年来麻风病疫情进一步下降,但麻风病仍持续发生,因此在日常工作生活仍需时刻警惕麻风病,仍需加强麻风病的防控,以尽早消除麻风病。

  • 标签: 麻风病 流行病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