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荧光蛋白标记方法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从兔骨髓中分离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别采用逆转录病毒和质粒转染两种方式进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和红色荧光蛋白标记,G418筛选培养3周后,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和贴壁率的变化.结果逆转录病毒载体pLEGFP-N1、真核表达载体pDsRed2-C1均可以成功标记骨髓基质干细胞,G418筛选培养后,细胞表达明显的荧光蛋白,其阳性率增加.pLEGFP-N1标记组细胞倍增时间为(34.9±1.2)h,pDsRed2-C1组为(36.1±1.4)h,未标记组为(33.8±0.5)h,3组数据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荧光蛋白标记对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增殖无明显影响,合理应用不同荧光蛋白及其表达载体将成为深入研究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有力工具.

  • 标签: 荧光蛋白 骨髓基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体外增殖
  • 简介:目的探讨与年轻人结直肠癌(CRC)早期诊断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的分子标记.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学方法对63例年轻结直肠癌和对应的16例腺瘤组织中β连接素(βcatenin)、hMSH2、hMLH1和P53蛋白表达和DNA倍性进行检测,结合肿瘤的Dukes分期,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与相关性.结果在63例年轻CRC中,肿瘤组织的DNA倍性与患者的Dukes分期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非整倍体DNA含量的肿瘤,80.8%发生在DukesC或D期的CRC.P53蛋白的过度表达(76.0%)也倾向于浸润晚期的肿瘤;而hMSH2或hMLH1蛋白丢失的肿瘤70.0%是浸润早期的CRC.在16例配对的年轻结直肠腺癌和腺瘤组织中,βcatenin和DNA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8例βcatenin核浆聚集的CRC中,其对应的腺瘤有5例同时出现βcatenin的核浆聚集;丢失了hMSH2或hMLH1蛋白的3例CRC,其对应的3例腺瘤均丢失相应MMR蛋白.结论βcatenin和MMR蛋白hMSH2,hMLH1可以作为年轻CRC早期诊断中较为理想的分子标记;而肿瘤的DNA倍性和P53蛋白表达是患者临床分期中有用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年轻人 结直肠癌 早期诊断 临床分期 分子标记 结肠癌
  • 简介: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HLA)是人体重要的免疫遗传体系,在免疫反应和造血干细胞与器官移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器官移植配型要求的提高,促进了分子生物学与HLA分型的结合,提高了分型的准确性及实用性.本文综述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单链构象多态性、序列特异性引物、流式细胞术、基因芯片,以碱基序列为基础的HLA分型在HLA分型中的应用及虚拟DNA分析的进展.

  • 标签: 分子生物学技术 HLA分型 白细胞抗原 器官移植 免疫反应 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心血管疾病在全球有年轻化倾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变化,脂质代谢异常发病率明显升高,而脂质代谢异常,尤其是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与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硬化性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密切相关。是临床心血管主要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紊乱,心源性猝死,脑卒中等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冠心病,高血压,伴脂质代谢异常者达40%-80%。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24.47%,伴有血脂异常,对检测232例血脂,分析其结果。血脂异常发病率为46.2%。其中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而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35-65岁人群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65岁以后不再随年龄增加而升高,血脂异常者随年龄增加。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率较血脂正常者明显增加,通过健康教育,饮食控制,积极规律的体育锻炼和药物干预使发病率和病情得到控制,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知识分子 心血管疾病 脂质代谢异常 中年人 老年人
  • 简介:直接PCI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已取得显著疗效,而且有研究显示直接PCI治疗优于溶栓治疗。但是临床工作中观察到即使血管被及时开通,一部分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仍不理想,另有很多研究显示随着直接PCI治疗的广泛应用,阻塞血管开通以后,出现的心肌微灌注不良现象,以及支架处再狭窄现象是引起接受再灌注治疗后的心梗(STEMI)病人再发生心脏事件的危险性的主要原因。因此,对接受直接PCI治疗的STEMI病人进行恰当的危险评估可以指导临床治疗,加强病人的后期管理以进一步降低恶性心

  • 标签: 生化标记物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预后 肌酸激酶同工酶 炎症反应标志物
  • 简介:本文报告用生物素标记4.3kbDNA探针,以菌落原位杂交法检测15株产肠毒素金葡菌和4株阴性对照菌的情况、并与斑点杂交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菌落原位杂交法检出产毒金葡菌的阳性率是100%、与斑点杂交法阳性的符合率是92.9%。SEC,DNA探针与4株阴性对照菌杂交均呈阴性。

  • 标签: 菌落 DNA探针 金葡菌 原位杂交法 效果观察 生物素标记
  • 简介:本文对尿毒症患者体内中分子物质的种类及其毒性,以及血液灌流在清除中分子物质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尿毒症 中分子毒素 血液灌流
  • 简介:在肾脏疾病的进展过程中,转分化机制是重要的致纤维化机制,上皮细胞可能转分化为间充质细胞。本文综述间充质细胞在慢性肾脏疾病中的分子机制、病理意义和治疗干预方面的进展。

  • 标签: 间充质细胞 慢性肾脏疾病
  • 简介:在我国中医临床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逐渐探索出一条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损伤的新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脑损伤后发生的一系列分子变化的认识不断深入,传统中医针刺治疗脑损伤的作用机理的研究也逐渐发展到分子水平,临床疗效观察与各种实验研究证实,针刺在早期阶段能抑制炎症反应,中期能保护幸存的神经元抑制凋亡,后期则促进神经修复,营养神经.对脑损伤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现就以下几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脑损伤后 针刺治疗 分子机制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疗效观察 抑制炎症反应
  • 简介:目的:为了制备足量、高纯度的供血吸虫保护性免疫力研究的多价分子疫苗。方法:通过制备型SDS-PAGE和电渗析方法从日本血吸虫成虫分离纯化出28kD、31/32kD及97kD蛋白。并检测其蛋白含量,蛋白纯度和分子量及其抗原活性。结果:此三种纯化蛋白经SDS-PAGE检测均为单一条带并与所分离的蛋白分子量相符;其蛋白含量分别为0.35mg/ml、0.4mg/ml和0.3mg/ml;Westem-blot均为单一反应区带;ELISA反应滴度分别为1:640、1:1280和1:320。结论:所制备的日本血吸虫成虫28kD、31/32kD及97kD蛋白多价分子疫苗,具有纯度高、制备快、回收率高等优点,而且不影响所纯化的抗原活性。

  • 标签: 日本血吸虫 多价分子疫苗 制备 抗原性
  • 简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类分子极富多态性,其产物具有抗原提呈能力,直接涉及T细胞的活化和分化,参与和调控特异性免疫应答。Gravse病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其发生和发展进程是遗传发病机制环境和人体内源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所致。而Gravse病时甲状腺细胞上存在HL~Ⅱ类分子的异常表达。本文主要探讨HLAⅡ类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HLAⅡ类分子与Gravse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促进对Gravse病发病机制的认识。

  • 标签: HLA GRAVES病 研究进展 发病机制 分子 特异性免疫应答
  • 简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plexvirus,HSV)是一种嗜神经性双链DNA包膜病毒。HSV有两个血清型,即1型(HSV—1)和2型(HSV-2),目前公认HSV是病毒性脑炎的最常见病因,约占全部脑炎的10%-20%。随着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发现CD40分子在多种病毒性脑炎中起重要作用并能影响小胶质细胞激活和小胶质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本文拟就近年关于CD40分子-CD40L分子(以下略去分子二字)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CD40 CD40L
  • 简介:本文综述了金表面自组装技术固定生物分子的方法及其在核酸传感器和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包括金表面自组装技术的原理:金硫键的形成;金电极及金膜的沉积制作技术:热蒸发沉积、电子束蒸发沉积、飞溅沉积等;金表面Piranha溶液的清洁与处理;自组装常用试剂:含巯基或二硫键的化合物;金自组膜单层的取向度特性、针眼对固定生物分子的影响;自组膜活泼尾基的活化方法及偶联生物分子的方法;金自组装技术在核酸传感器及免疫传感器中固定核酸、蛋白质的应用,包括在电化学、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石英微天平、光学波导测定等核酸与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

  • 标签: 金自组膜 核酸传感器 免疫传感器
  • 简介: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均应用低分子右旋糖苷静脉滴注,抵克力得口服,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结果观察组在用药后24h、1、2、4w末显效率分别为30.1%、54.2%、80.2%、91.2%,分别高于对照组(24h、1、2w末,P<0.01,4w末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早期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单纯常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急性脑梗死 低分子右旋糖苷 抵克力得
  • 简介: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速避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常规治疗加速避凝组(治疗组),疗程7d。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胸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ECG的ST-T改变心肌缺血改善优于对照组。观察1个月治疗组无1例发生心肌梗死,对照组1例发生.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速避凝,能更有效的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

  • 标签: 低分子肝素治疗 临床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ST-T改变 心肌梗死 治疗组
  • 简介:研究显示,烧伤后5min患者心输出量即下降,10min即可降至正常值的50%,60min降至正常值的1/3,而此时血容量仅降至正常值的69%,表明烧伤早期心功能损害的程度明显重于血容量下降的程度.心肌受损将导致有效血容量进一步降低,加重全身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损害,因此,烧伤后早期心肌损害是严重烧伤缺血缺氧的启动因素之一,并提出了休克心(cardiacshock)的概念[1,2].近年来,国内外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对烧伤心肌损害的机制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本文就此作一回顾与展望.

  • 标签: 烧伤 心肌损害 分子机制 防治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