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更好的预防宫颈癌提供循证依据,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系列数据库、EBSCO、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SpringerLink等数据库,检索文献发表时间为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01日,检索词包括“宫颈癌”、“宫颈恶性肿瘤”、“危险因素”及其自由词的病例对照试验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采用N0S文献质量评价表的评价标准对所提取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最后采用RevMan5.3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个研究。Meta 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生活水平和习惯月经史及婚育史(妊娠次数增加)、家族既往病史,HPV,吸烟阴道不规则出血的合并OR 值(95%CI)分别为13.07、4.64、79.86、275.29、0.55、0.82。结论:年龄,生活水平和习惯月经史及婚育史(妊娠次数增加)、家族既往病史,HPV,吸烟阴道不规则出血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宫颈癌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国内饮酒与胃癌关系,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针对国内饮酒与胃癌的关系进行Meta分析,利用计算机检索其相关文献后进行整理,本次研究搜索对象为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结果按照回归统计方式进行统计其危险因素的百分比则为50.36%,而根据我国居民健康状况中的调查分析,一般人群的归因危险百分比为17.65%。结论国内饮酒与胃癌关系的Meta分析发现,饮酒可作为胃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应该加强对饮酒的控制,杜绝和减少患者胃癌疾病发生。

  • 标签: 国内 饮酒 胃癌
  • 简介:目的探讨miRNAs对胰腺癌(pancreaticcancer)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opus、WebofScience、CBM、CNKI、WanFangData和VIP数据库,搜集miRNAs诊断胰腺癌的诊断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5年12月31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QUADAS-2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MetaDiSc1.4及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0篇文献,109个研究。miRNAs诊断胰腺癌的Sen合并=0.81[95%CI(0.80,0.82)]、Spe合并=0.77[95%CI(0.75,0.78)]、+LR合并=3.15[95%CI(2.78,3.58)]、-LR合并=0.27[95%CI(0.24,0.31)]、DOR合并=13.58[95%CI(10.89,16.94)]、AUC=0.86[95%CI(0.84,0.88)]。诊断准确性自种人优于亚洲人(AUC=0.89vs.0.84),联合miRNAs优于单-miRNA(AUC=0.91vs.0.84)。结论现有证据表明,miRNAs对胰腺癌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尤其是联合miRNAs诊断。但受纳入研究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仍需开展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 标签: 胰腺癌 胰腺肿瘤 MIRNA MICRORNAS 诊断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对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的信度进行Meta分析,评价OSCE用于医学生临床能力评估考试的可靠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CNKI、WanFangData和VIP,收集采用OSCE评价医学生临床能力并使用Cronbach’sα系数进行OSCE信度测量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1998年1月至2013年5月。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方法学质量后,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4个研究(53个Cronbach’S0C系数),其中英文研究18个(28个Cronbach’sα系数),中文研究16个(25个Cronbach’sα系数)。Meta分析结果显示:OSCE的总Cronbach’sα系数为0.700[95%CI(O.660,0.737)],国外OSCE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45[95%CI(0.696,0.790)],国内OSCE的Cronbach’sα系数为0.648[95%CI(O.584,O.705)o国外OSCE的Cronbach’sα系数高于国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国内外OSCE的信度为0.7,OSCE用于国内外医学生临床能力评估考试均具有较好的可信度,但国外OSCE的可信性稍高于国内。

  • 标签: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信度 Cronbach’s α系数 META分析
  • 简介:[摘 要]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脑脉泰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试验进行分析,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检索2006年~2016年国内发表的关于脑脉泰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试验相关的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16篇文献被纳入系统评价,其中14篇用于评价临床疗效,总样本量1016例,OR=0.33(0.23,0.46),脑脉泰胶囊疗效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 脑脉泰胶囊 脑梗死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hlamydiapneumoniae,CP)感染和脑梗死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BIOSIS、重庆维普期刊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按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研究CP和脑梗死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范围为1990年1月至2007年12月。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后,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以微量免疫荧光(MIF)法检测CP抗体,当以IgA≥1:16为截断值时,脑梗死组CP血清学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n=8,OR=2.18,95%CI(1.49,3.49)];以IgA≥1:32为截断值时,两组CP血清学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3,OR=1.47,95%CI(0.97,2.24)];以IgG≥1:32[n=6,OR=1.24,95%CI(0.82,1.86)]和IgG≥1:64[n=5,OR=1.23,95%CI(0.98,1.55)]为截断值时,两组CP血清学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以ELISA法检测CP—IgG抗体,脑梗死组CP血清学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n=8,OR=2.40,95%CI(1.42,4.06)];③CP急性感染[n=4,OR=7.22,95%CI(2.68,19.49)]和慢性感染[n=4,OR=4.30,95%CI(3.40,7.40)]均与脑梗死的发病相关。结论①CP感染和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因血清阳性标准而异,采用血清IgA抗体为检测指标比IgG抗体更敏感,以血清IgA抗体滴度≥1:16为阳性判断标准时,显示CP感染和脑梗死相关;②以ELISA法检测CP—IgG抗体提示,CP感染和脑梗死相关,且结果稳定性较好;③CP急性和慢性感染均与脑梗死相关,但尚需大样本、科学设计的流行病学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 标签: 脑梗死 肺炎衣原体 META分析 感染
  • 简介:Stata软件是一款集编程与非编程于一体的统计软件,其操作简单、使用效率高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在Meta分析制作方面功能强大。Stata软件mvmeta程序包是一款基于多元回归模型实现网状Meta分析的程序包,且能够实现“多结局.多变量”数据的同时处理。当前该程序包实现网状Meta分析的操作过程较为繁琐,排序功能较差,且缺少绘图功能。本文通过实例展示介绍了如何使用该程序包实现网状Meta分析

  • 标签: STATA软件 mvmeta程序包 网状Meta分析 多元回归
  • 简介:目的分析单线圈和双线圈除颤电极临床疗效的区别。方法从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CBM、VIP,CNKI数据库收集与所有与单线圈和双线圈除颤电极临床效果比较有关的文献,由两位评价者按照相关限定条件进行筛选,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13项临床研究6273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有6项是随机对照试验,其余为非随机对照试验。阈值测试结果提示单线圈组除颤阈值高于双线圈组(95%CI0.2~1.29;P=0.007)且单线圈组高除颤阈值发生率高于双线圈组(95%CI1.29~5.08;P=0.007),单、双线圈组室速/室颤时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一次除颤成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95%CI0.96~1.05;P=0.81),单线圈组总病死率略高于双线圈组,但是差异不显著(95%CI0.75~1.26;P=0.85),单、双线圈组电极故障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95%CI0.48~18.44;P=0.24)。结论单线圈除颤电极在阈值测试中的除颤阈值高于双线圈电极,同时单线圈除颤电极高阈值的发生比率高于双线圈组,两者在室速/室颤时一次除颤成功率、总病死率、电极故障率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由于本研究纳入的研究有6项为非随机对照试验,仍需一定量的、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 标签: 除颤 单线圈除颤电极 双线圈除颤电极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十二指肠憩室各种术式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国内公开发行的关于十二指肠憩室的文章,对各种术式术后症状缓解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进行Meta分析。各种术式疗效之间的差异采用X^2检验分析。结果在症状缓解率方面,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等胃肠转流术式与憩室切除术、憩室内翻缝合术、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269,4.285,12.914,19.266,3.938,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与憩室切除术、憩室内翻缝合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4,9.166,7.926,4.659,4.858,P〈0.05)。结论对于症状明显并经长期内科治疗无效的十二指肠憩室炎及其并发症,经不同的术式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尤以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或胃空肠Roux—en—Y吻合的憩室旷置术安全,并发症少,预后良好。

  • 标签: 十二指肠憩室 手术 疗效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MetaMeta-analysis)分析法探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了我国各大图书馆中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的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中中医药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使用Revman4.2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在众多数据库中纳入的标准文献共有20篇,样本共1645例。西药降压疗效与中医药(或者医药+中西药)与对比[OR=2.04,95%CI(1.56,2.69),Z=5.14,P<0.00001];西药组与单纯中医药降压疗效对比[OR=1.16,95%CI(0.78,1.72),Z=0.77,P=0.43];西药证候疗效与中医药(或者医药+中西药)对比[OR=5.33,C95%CI(4.00,7.15),Z=11.29,P<0.00001];西药组与单纯中医药证候疗效对比[OR=5.75,95%CI(3.68,9.02),Z=7.64,P<0.00001]。结论中医在治疗高血压临床上具有一定疗效。

  • 标签: 中医药 高血压 临床疗效 Meta分析
  • 简介:背景:研究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解剖结构等的改变,其前提条件是必须建立一个安全有效且临床相似度高的脊髓损伤大鼠模型。随着研究的进展,基于不同目的各种相关的造模方式层出不穷,对后来的研究者在造模方式的选择难免造成些许干扰。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脊髓损伤挫伤型、压迫型、缺血损伤型、横断型各造模方式的有效性和死亡率的排序,为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的造模方式提供有力证据。方法:通过检索截止时间为2018-03-11包括PubMed、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4个数据库所有关于脊髓损伤造模方式的文献,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最终纳入文献数据,运用Stata、Winbug软件进行网状分析,得出排序结果。结果与结论:最终17篇文献纳入研究,共506只SpragueDawley(SD)大鼠,脊髓损伤造模方式有效性排序:横断型>挫伤型>压迫型>缺血损伤型;造模方式死亡率从高到低的排序:横断型>挫伤型>压迫型>缺血损伤型。

  • 标签: 脊髓损伤 脊髓挫伤 脊髓损伤模型 大鼠 造模方式 网状Meta分析
  • 简介: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补硒治疗大骨节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2016年第7期)、CBM、VIP、WanFangData和CNKI数据库,搜集所有补硒治疗大骨节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6年7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13.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RCT,包括2883例患者。Meta分析直接比较结果显示:亚硒酸钠[OR=5.00,95%CI(3.21,7.78)]、硒盐[OR=7.60,95%CI(2.34,24.67)]、以及亚硒酸钠+VE[OR=11.05,95%CI(2.61,46.80)]与安慰剂/空白对照组比较,干骺端X线好转率高。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空白对照组比较,亚硒酸钠、硒盐、亚硒酸钠+VE、亚硒酸钠+VC以及单独口服VC治疗后干骺端X线改善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亚硒酸钠+VE组的X线好转率高于亚硒酸钠+VC组以及单独口服VC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对治疗效果排序为:亚硒酸钠+VE〉硒盐〉亚硒酸钠〉亚硒酸钠+VC〉VC〉安慰剂/空白对照。结论网状Meta分析结果提示:亚硒酸钠、亚硒酸钠+VC、亚硒酸钠+VE,以及硒盐可以明显促进儿童大骨节病患者干骺端病变的修复,其中亚硒酸钠+VE效果最好。

  • 标签: 大骨节病 补硒 网状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与 COVID-19 病情进展相关的临床特征。方法 检索 COVID-19 临床研究相关文献,截至 2021 年 11 月 25 日。采用 R 4.1.2 进行 meta 分析。共纳入 9 篇高质量文献。结果 ①重症组与轻症/普通组患者PCT结果,得到PCT合并效应值SMD(95%CI)为2.63(1.02,4.24),提示重症组患者PCT高于轻症/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CRP、LYM、IL-6可能是 COVID-19 发展为危重型的潜在危险因素。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RP PCT LYM IL-6 meta 分析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干扰素和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血管生成药物(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和贝伐单抗)治疗晚期肾癌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1979~2009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干扰素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和提取有效数据,并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个随机对照试验,共232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与干扰素相比,血管生成抑制剂单用能有效抑制晚期肾癌进展[OR=0.38,95%CI(0.29,0.51),P〈0.01]和控制晚期肾癌[OR=2.53,95%CI(1.87,3.43),P〈0.01],但两者对治疗肾癌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97,95%CI(0.20,19.57),P=0.56];②与单用干扰素相比,血管生成抑制剂联合干扰素能有效抑制晚期肾癌进展[OR=0.67,95%CI(0.53,0.84),P=0.0005]和控制晚期肾癌[OR=2.14,95%CI(1.65,2.78),P〈0.01],显著提高晚期肾癌治疗的总有效率[OR=2.65,95%CI(1.94,3.61),P〈0.01];③血管生成抑制剂与干扰素各自单用治疗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可能性相当[OR=1.98,95%CI(0.90,4.34),P=0.09],但二者联用更易发生严重不良事件[OR=2.63,95%CI(2.09,3.31),P〈0.01]。结论与干扰素相比,血管生成抑制剂单用能更有效抑制肿瘤进展,控制晚期肾癌;血管生成抑制剂与干扰素联用能显著提高肿瘤治疗总有效率,但也伴随着更多药物相关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肾细胞癌 靶向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干扰素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精准肝切除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关于精准肝切除与常规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及临床对照试验(CCT).运用RevMan5.3软件对精准肝切除与常规肝切除在术中、术后及预后疗效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RCT和5个CCT,共774例患者.精准肝切除与常规肝切除相比,显著缩短了住院时间(MD=-3.22,95%CI:-3.93~-2.51,P<0.00001),减少了术中出血量(MD=-228.61,95%CI:-308.46~-148.76,P<0.00001),明显降低了切缘残余率(OR=0.12,95%CI:0.04~0.35,P<0.0001),降低了1年复发率(OR=0.50,95%CI:0.32~0.78,P=0.003),提高了1年存活率(OR=2.16,95%CI:1.34~3.46,P=0.001),加快了术后谷丙转氨酶(MD=-122.00,95%CI:-195.05~48.95,P=0.001)与谷草转氨酶(MD=-160.79,95%CI:-224.81-96.77,P<0.00001)及总胆红素恢复(MD=-8.74,95%CI:-10.57~-6.91,P<0.00001),而术后白蛋白恢复无显著差别(P=0.22).显著减少了总并发症发生率(OR=0.29,95%CI:0.19~0.45,P<0.00001),其中胸腹腔积液发生率明显减少(OR=0.41,95%CI:0.22~0.75,P=0.004),胆漏发生率降低(OR=0.32,95%CI:0.12~0.86,P=0.02),而肝衰竭、感染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肝切除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较常规肝切除具有良好临床的效果,不仅能够彻底清除病灶,而且降低了复发率,提高了患者生存率,加快术后肝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等优点,但是由于试验样本数量偏少,期待更多高质量试验的证据.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精准肝切除 常规肝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高尿酸水平对脑卒中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关于高尿酸和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研究,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02篇(4432例)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经统计学分析,高尿酸对缺血性脑卒中造成的不良预后明显高于低尿酸水平,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OR=3.15;95%CI=2.73-3.16;P<0.00001);讨论积极控制高尿酸水平是提高脑卒中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升高生存率的有效措施之一,且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尿酸 脑卒中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目的用Meta分析评价和比较CT、磁共振成像(MRI)对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OVID、EBSCO外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制定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采用STATA11.0、Meta-Disc1.4、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异质性;计算汇总灵敏度、特异度及95%可信区间;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S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计算Z统计量.结果纳入文献21篇,共含病例1495例,椎间盘2405个.CT汇总灵敏度、特异度及95%可信区间为0.73(0.69~0.76)、0.84(0.81~0.87);MRI汇总灵敏度、特异度及95%可信区间为0.80(0.78~0.83)、0.87(0.84~0.89).CT和MRI加权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94、0.9103.MRI的汇总灵敏度、特异度和SROC曲线下面积均高于CT,其中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灵敏度和SROC曲线下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LDH的诊断,MRI的准确性优于CT.

  • 标签: 椎间盘突出症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