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对儿童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选择6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为研究对象,并将以上的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治疗方式为复合柠檬酸治疗,观察组治疗方式为联合使用葡萄糖酸亚铁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SI和SF水平治疗前后,两组儿童治疗前水平类似,但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正在发生的事情在同一时间两组的不良反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葡萄糖酸亚铁和对缺铁性贫血儿童的治疗效果良好,可以有效地改善临床的水平,而不增加不良反应。

  • 标签: 葡萄糖酸亚铁 复方枸橼酸铁铵糖浆 缺铁性贫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12例缺铁性贫血小儿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参照组(n=56)和实验组(n=56),参照组予以琥珀酸亚铁进行治疗,试验组予以代量食谱膳食指导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参照组症状改善时间相比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上,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缺铁性贫血给予科学合理膳食指导的方法进行治疗有利于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治疗方法 应用效果 小儿缺铁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检验鉴别诊断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2017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4例贫血患者,按照贫血类型,分为地中海组(地中海贫血,59例)与缺铁性组(缺铁性贫血,45例),均接受血液检验,对比分析检验结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RDW、MCHC、MCV、MCH水平,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鉴别诊断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地中海贫血 缺铁性贫血 血液检验 鉴别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小儿缺铁性贫血用葡萄糖酸亚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本院接诊的缺铁性贫血患儿72例,以数字抽签的形式对所选患儿进行分组研究和对照两组各36例。研究组采用葡萄糖酸亚铁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琥珀酸亚铁治疗方案。观察两组用药后血红蛋白与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用药后的血红蛋白水平为(126.9±10.6)g/L、血清铁蛋白水平为(37.6±8.3)ug/L,均明显比对照组的(117.3±9.2)g/L、(29.4±9.5)ug/L升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7.22%,比对照组的86.11%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小儿缺铁性贫血中积极应用葡萄糖酸亚铁,有助于改善其血红蛋白等指标,促进病情康复。

  • 标签: 葡萄糖酸亚铁 临床疗效 小儿缺铁性贫血 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24例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效果。结果24例患者中,18例显效,6例见效,治疗总有效率100%,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100%,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并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溶血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溶血性贫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红细胞4项参数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接诊的缺铁性贫血患者5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另从同期体检人群中选取54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4项红细胞参数测定、外周血红细胞形态染色镜检。结果缺铁性贫血的病例组患者其MCH、MCHC、MCV明显比健康对照组低,但其RDW却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本次研究中54例患者,仅2例为阴性,占3.70%,另52例均为阳性,占96.30%;根据外周血涂片瑞氏-姬姆萨染色结果来看,54例患者中均为阳性,达到了100%。结论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中,通过对血红细胞4项参数进行检测,可较为准确地判断缺铁性贫血,可作为初步筛选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血红细胞4项参数 缺铁性贫血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肾衰肾性贫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筛选2016年我院收治的肾性贫血的患者71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常规组进行西药常规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各项指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85%的有效率远远高于常规组67.74%的治疗有效率,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出现7.5%不良反应率远远低于常规组25.81%%不良反应率,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患者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肾性贫血的效果较好,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肾性贫血 中西医结合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应用于地中海贫血及缺铁性贫血中的诊断意义。方法以我院2016年2月25日至2017年3月14日40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取同期缺铁性贫血患者40例。两组均予以血常规检验,观察两组血常规检验项目数据。结果两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对比性不强,P值大于0.05;观察组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分别为(67.11±2.35)fl、(12.43±0.99)%,较对照组明显更低,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分别为(317.38±5.67)g/L、(5.90±0.78)×1012/L,显然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性,临床可根据检验结果进行有效诊治。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伴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缺铁性贫血(IDA)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伴有Hp感染的IDA患者的临床资料,将45例以单纯的补铁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50例予以补铁联合抗Hp治疗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和总铁结合力(TIBC)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Hb、SF、SI指标水平均上升,TIBC水平均下降(P<0.05),而观察组的Hb、SF、SI高于对照组,TIB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伴有Hp感染的IDA患者予以抗Hp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Hb和铁相关指标。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 缺铁性贫血 血清铁蛋白 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应用多糖铁胶囊治疗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情况。方法选择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患者200例,均为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维生素C和硫酸亚铁常规方案治疗(对照组,n=100)与采用多糖铁胶囊即红源达治疗(观察组,n=100)效果及安全性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所选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病例总有效率经测定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71%,具明显统计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实验室指标MCV、Hb及RBC经检测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程度不等改善,但观察组各指标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牙龈黑染、恶心和(或)上腹不适不良反应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应用多糖铁胶囊治疗,可显著增强治疗效果,改善贫血症状,且具较高安全性,有非常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 多糖铁胶囊 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妊娠糖尿病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0月在医院收治的90例妊娠糖尿病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这次研究的分析对象,入选患者根据给予的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其中4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命名为常规组,另外的45例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命名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干预护理后,研究组的血糖指标和叶酸、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妊娠糖尿病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各项指标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妊娠糖尿病 合并缺铁性贫血 综合护理干预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常規红细胞参数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146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平均分配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的缺铁性贫血患者73例作为A组,选取该院同期收治的地中海贫血患者73例作为B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血常规中红细胞宽度(RDW)、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的水平。结果A组患者的RDW为(19.1±1.4)%、RBC为(3.2±1.1)×1012/L、MCV为(69.4±2.8)fl;而B组患者的RDW为(16.3±1.5)%、RBC为(4.2±1.3)×1012/L、MCV为(63.5±2.2)fl,由此可知A组患者的数值显著高于B组,A组患者的Hb值为(74.5±14.1)g/L和MCHC为(280.4±3.2)g/L;而B组患者的Hb值(90.2±11.3)g/L和MCHC值(321.7±2.8)g/L,对比后A组患者的数值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MC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红细胞参数检验对于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血常规 红细胞参数 地中海贫血 缺铁性贫血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3例儿童缺铁性贫血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与治疗组(42例)。治疗组给予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治疗,对照组给予硫酸亚铁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清铁(SI)及血清铁蛋白(SF)水平,综合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6%,高于对照组的85.7%(P<0.05)。治疗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42.86%(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实验室检查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安全,能显著改善患儿血常规,提高血清铁及铁蛋白水平,疗效优于硫酸亚铁,但其仍需更多试验证实。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蛋白琥珀酸铁 硫酸亚铁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小剂量铁剂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76例6个月-36个月确诊为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小剂量铁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97.44%,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小剂量铁剂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治疗组。(P<0.01)。结论小剂量铁剂治疗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其疗效虽与常规量一样,但是不良反应明显优于常规铁剂治疗,有望在今后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剂量 铁剂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哈萨克族妇女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以及相关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哈萨克族妇女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孕妇98例,按照患者贫血程度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各4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为重度贫血,实验组患者为轻度贫血,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干预措施之后产生的临床效果。结果哈萨克族孕妇在妊娠期后期的血红蛋白具体含量与新生儿的血清铁、孕周、体重身长以及血红蛋白等呈现出一定的线性关系,对照组新生儿与实验组新生儿在身长上明显更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患者贫血程度的加重,会造成早产儿以及新生儿体重严重不足发生率显著上升。结论哈萨克族妇女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病的不同程度对新生儿结局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采用不同干预措施也会产生不同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哈萨克族 新生儿结局 妇女妊娠期 缺铁性贫血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贫血经血液检验的方法对其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血液检验的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9例巨幼细胞贫血患者(观察组)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39例(对照组)的血液中相关指标进行检验。结果观察组血液中Hb、MCV、MCH高于对照组,而RBC、RBC/MCV、RDW-CV这三个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根据血液检验鉴别患者是否贫血,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液检验 贫血鉴别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妊娠贫血及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妊娠贫血及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行常规护理干预与整体护理干预联合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更佳,总满意度9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满意度75%,显著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贫血及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行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增强患者的恢复速度,并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妊娠贫血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搜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接收的贫血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正常体检的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对照组进行血液检验,并分析两组血液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溶血性贫血患者MCV、RDW高于对照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MCV、MCH、RDW高于对照组;缺铁性贫血患者RDW高于对照组,MCV、MCHC、MCH低于对照组;地中海贫血患者RDW高于对照组,MCV、MCHC、MCH低于对照组;慢性感染患者MCV、MCH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贫血MCV、MCHC、MCH和RDW发生不同改变,应加强血液检验,提高诊断准确率,方便进行相应有效的治疗措施。

  • 标签: 贫血 血液检验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不同贫血红细胞体积的变化,使红细胞体积分布图发生变化。探讨不同贫血其红细胞直方图及其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不同变化,对鉴别贫血类型及疗效观察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迈瑞BC-538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对50例正常对照者和150例我院住院贫血患者外周血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不同贫血MCV、RDW的改变各有特征,红细胞直方图也可发生不同变化,结论红细胞直方图结合MCV、RDW对各类贫血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疗效观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贫血 红细胞直方图 MCV RDW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11月共118例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各组59例。常规组对患者进行CT诊断。治疗组对患者进行核磁共振诊断。结果同病理检查结果相对比,常规组的诊断准确率是57.63%,治疗组的诊断准确率是93.22%,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真确率极高,而且能对肝组织的病变情况进行区分,为临床医师提供重要的依据,成为临床中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的首选方法,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核磁共振 肝硬化 再生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