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行骨髓检验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取同时期收治的无血液病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血液学及骨髓检查。结果在血小板,白细胞和血红蛋白计数上,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且在骨髓增生程度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行骨髓检验诊断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检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结合近年来诸位医家的见解和临床经验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在中医学中是因虚(脾虚、肾虚为主)、毒(感染邪毒、内生之毒)、瘀(瘀血)互为因果,交织为患。致使骨髓生化乏源,髓海空虚,不能生血。总属本虚标实。在治疗上,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以补虚、祛毒、化瘀为要。结合诸位医家的临床观察,参考近10年以来的文献,认为中医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方面有一定疗效和优势。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辨证论治 综述
  • 简介:摘要再生障碍性贫血疾病虽属罕见病,但社会危害大,是由多因素参与的环境-基因交互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总结了与再障发生相关的多危险因素,介绍近年来再障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危险因素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4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和观察,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预防护理和用药护理等护理措施,分析效果,从而探讨该病的临床护理。结果大大缓解了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病痛,取得了良好的治疗预后效果。结论综合应用各种护理方法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30例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对3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症对症治疗,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控制。结论注意再性障碍性贫血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注意规范护理,提高缓解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和生存质量。

  • 标签: 再性障碍性贫血 并发症 预防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3月到2016年8月我院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7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7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其中基本痊愈的4例,占了5.6%;基本缓解的22例,占了30.6%;明显改善的14例,占了19.4%;进步的20例,占了27.8%;无效的12例,占了16.7%;肾阴虚型32例,有效25例,有效率为78%,脾肾阳虚型40例,有效35例,有效率为87.5%,总有效率达到了88.3%。结论证明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有一定的疗效的,我们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应该不断的积累经验,探索发现新规律,争取在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上取得更进一步的提高和突破。

  • 标签: 中医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收治的具有可比性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各4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并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和RBC/MCV等指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研究对象RBC、Hb、RDW和RBC/MCV检测值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贫血 鉴别诊断 血液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再生障碍性贫血应用于骨髓检验的意义分析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5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非血液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进行骨髓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以及血小板数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以及血小板数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一级和二级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一级和二级占比,观察组患者的三级、四级和五级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三级、四级和五级占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应用于骨髓检验具有突出效果,可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行广泛的推广工作。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检验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96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及健康指导。结果经一系列的护理及健康指导,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3.8%(45/48),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并发症产生。结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及健康指导,可防止患者产生并发症,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再生障碍性贫血应用环孢素A联合雄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34例,分成实验组17例,对照组17例,对照组给予雄激素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环孢素A联合雄激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11%,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0.58%,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在调整雄激素的剂量之后,不良反应均消失,没有对治疗产生影响。结论采用环孢素A联合雄激素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受到患者医护人员的一致认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环孢素A 雄激素 再生障碍性贫
  • 简介:摘要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血液系统疾病,若患者发病后未获得及时有效的临床救治将将严重威胁其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骨髓移植仍是目前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首选措施,但其并不利于骨髓移植在临床各级医疗机构推广使用,且近年来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此类疾病治疗效果已成为广大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将探讨长效睾丸酮、环孢霉素A联合使用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作用,为提高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临床疗效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环孢霉素A 长效睾丸酮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采用健脾补肾活血汤用药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本科室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接收的患CAA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共5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共50例,在参考组基础上加用健脾补肾活血汤联合用药治疗。治疗完毕后评估2组患者的疗效,且观察患者的血象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较参考组患者显著更高(P<0.05)。结论针对CAA患者采用健脾补肾活血汤用药治疗可获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68例重型再生障碍贫血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并采用随机抽样法将68例贫血患者平均的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34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重型再生障碍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贫血患者治愈例数16例,显效例数8例,有效例数7例,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患者中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1456),总有效率为73.53%,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对照组中发生1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1%),高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例(5.88%),明显差异存在意义(P<0.05);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之比为94.11%76.47%(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护理工作借鉴学习。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经环孢素A联合康力龙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一般资料为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的患者,共44例。将全部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康力龙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环孢素A进行治疗。经过治疗后,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对照组优于观察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经环孢素A联合康力龙治疗的效果显著,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环孢素A 康力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1月—2017年01月收治的6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选择随机数表法展开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治疗依从率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100.00%)高于对照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63.33%)非常明显(P<0.05)。结论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合理选择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开展临床护理,可以使患者的心理状况得以显著改善,将治疗依从率显著提高,最终让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显著提升。

  • 标签: 健康教育路径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环孢素A联合康力龙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62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单独的康力龙进行治疗,而观察组的患者则采用环孢素A联合康力龙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80.65%,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8.39%,而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含量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利用环孢素A联合康力龙进行治疗,不仅效果显著,而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环孢素A联合康力龙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临床疗效
  • 简介: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波士顿儿童医院干细胞研究项目的研究人员首次利用患者自身的细胞开发出了类似于骨髓细胞的细胞类型,随后研究人员利用这些新型细胞进行研究鉴别出了治疗罕见血液疾病的潜在疗法。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干细胞 治疗 先天性 衍生 研究人员
  • 简介:目的观察温灸棒疗法预防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皮下注射硬结的效果。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将7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热毛巾湿敷注射部位,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温灸棒疗法对注射部位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皮下硬结的预防效果、注射时疼痛情况。结果干预8周后观察组预防皮下硬结的有效率为94.59%高于对照组72.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注射时疼痛有效率,观察组67.56%、对照组37.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灸棒疗法预防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皮下注射硬结效果好,并能有效减轻注射时患者的疼痛感受。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皮下注射 皮下硬结 温灸棒
  • 简介:系统性红斑狼疮(severe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全身各个系统的损害。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redcellaplasticanemia,PRCA)是一种骨髓衰竭性疾病,与SLE伴发的病例少见。我科2015年收治1例SLE继发PRCA患者,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新兵战士.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