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常规干化学检测结果准确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我收集门诊的280份尿液样本,采用手工法与干化学检测法进行尿常规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两种方法检测中,尿糖、酮体、尿胆原的阳性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干化学检测对蛋白尿、隐血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2.14%、68.21%,远高于手工镜检法的58.12%、47.86%,干化学法检测对白细胞的检测阳性率为48.12%,远低于手工镜检法的66.07%,以上差异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对来说,干化学检测法对尿常规检测的敏感度较高,但影响因素较多,为保证检测的准确,可以与手工法联合应用。

  • 标签: 尿常规 干化学法 准确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回顾分析及其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6月1日至2017年6月1日期间,接受治疗的47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患者生存与否分为生存组以及死亡组,死亡组患者38例,探讨分析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因素以及预后相关因素探讨。结果本次研究中9例患者病死,病死率为40.43%,致病的主要原因包括肺炎以及多发性创伤,其中生存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白蛋白水平、以及病发至确诊时间与死亡组相比,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为APACHEⅡ评分、低蛋白血症、以及病发至确诊时间、肺外脏器功能损伤数目。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病死率仍较高,而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主要为APACHEⅡ评分、低蛋白血症、以及肺外脏器功能损伤数目、病发至确诊时间,应对患者的器官进行保护,提早采取预防措施,尽可能的对患者的病死率进行降低。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预后 相关性因素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测定血清中输血前四项的光激化学发光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方法学比对试验,探讨两者结果的相关。方法以雅培ECL为参考方法,采用LICA和雅培ECL两种试剂盒分别测定180例患者血清标本,分析两种仪器测定结果之间的相关。结果2种方法检测输血前四项的结果比较,其中HBsAg、抗-TP、抗-HIV、抗-HCV的总符合率分别为97.2%、100.0%、100.0%、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高,有很好的相关,LICA光激化学发光法适合临床输血前四项的检测。

  • 标签: 光激化学发光 电化学发光 输血前四项 相关性
  • 简介:摘要非创伤腹痛是急诊常见的临床症状,占急诊就治患者的10%以上,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病情重的特点1。如何快速、高效、准确分诊,使患者得到有效救治,值得我们探讨。

  • 标签: 非创伤性 腹痛 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利用POCT血糖仪进行住院患者检测准确的干扰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84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实验组42例,对照组42例。实验组患者通过POCT血糖检测方式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通过实验室标准检查方式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二组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血糖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指端末梢采血的偏差值更大,P<0.05。结论临床住院患者中,血糖的水平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进而POCT血糖仪的检查结果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应当针对这类因素进行详细的研究,提升检查结果的准确

  • 标签: 住院患者 POCT血糖检测 准确性 干扰因素 解决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奎屯地区变应鼻炎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相关发病因素.方法应用两阶段抽样和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奎屯地区的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设计调查问卷.根据问卷结果筛选变应鼻炎可疑对象并进行专科检查予以确诊,分析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相关发病因素.结果在调查的2000人当中,有513人有变应鼻炎,奎屯地区变应鼻炎现患率为25.65%,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之间占比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职业患病率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工人、学生、行政事业人员的患病率较高,团场职工患病率较低。奎屯地区每个月份发病情况发病较高的月份依次为8、7、6月。变应鼻炎的认知状况在所有被调查人群中,听说过变应鼻炎的占56.25%(1125/2000),认为变应鼻炎就是感冒的为19.25%(385/2000),认为变应鼻炎能够被根治的22.9%(458/2000)。因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症状去看过医生的就医率为29.25%(585/2000)。发病因素由工业污染因素引起的居住环境污染导致变应鼻炎最为显著。占比为70.96%(364/513),此外支气管哮喘、花粉、食物、药物过敏、职业粉尘环境以及家族史均与变应鼻炎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奎屯地区变应鼻炎患病率较高,发病因素复杂,职业粉尘、挥发性有机物等工业发展造成的居住环境污染已成为导致变应鼻炎的一个重要因素.

  • 标签: 奎屯地区 变应性鼻炎 影响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凶险前置胎盘危险因素,并分析妊娠结局,为降低凶险前置胎盘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以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间入住本院的55例凶险前置胎盘病患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入住本院的55例正常单胎产妇为健康组,分析两组病患的年龄、流产史(人工流产、自然流产)、孕产次(孕次、产次)、前置胎盘史、剖宫产史、并发症及新生儿情况。结果实验组年龄、孕产次、流产史、前置胎盘史及剖宫产史者要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剖宫产、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早产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医师应了解凶险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并对具有高危因素病患提高重视程度,积极及时进行各项检查,并尽快确诊及治疗,降低发生凶险前置胎盘几率;若病患已患有凶险前置胎盘,应对可能发生的不良情况制定处理措施及抢救方案,保障产妇及新生儿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可在临床进行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妊娠结局 危险因素 凶险性前置胎盘
  • 简介:摘要目的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依从影响因素调查分析。方法选取我院8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治疗依从进行调查,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采用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治疗依从进行评估,依从良好33例,依从差53例。年龄、疾病知识缺乏、病程、不良心理、药物不良反应均是影响治疗依从因素,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分析显示,疾病知识缺乏、不良心理、药物不良反应以及低年龄是导致治疗依从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疾病知识、病程、心理因素、药物不良反应等均会影响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依从,因此临床中应制定针对的应对策略,提高患儿治疗依从,保证临床疗效。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治疗依从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真菌鼻鼻窦炎发病的相关因素及对其临床特征。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耳鼻喉科患有鼻窦炎患者12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依据患者闭眼类型分为观察组(真菌鼻鼻窦炎)和(慢性鼻鼻窦炎)对照组每组64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组发病的相关因素和临床特征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病程、头痛、斑钙化、涕血、鼻腔侧面病变是导致患者真菌鼻鼻窦炎发病的主要因素。观察组鼻塞、流涕、脓引流物、下鼻甲肿大明显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涕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鼻鼻窦炎在上颌窦发生钙化斑均显著高于蝶窦患者。钙化斑在上颌窦的发生率与在蝶窦及颌窦的发生部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菌鼻鼻窦炎发病的临床特征明显且CT诊断特异性强,可作为真菌鼻鼻窦炎发病的重要诊断依据。

  • 标签: 真菌性鼻鼻窦炎 临床特征 慢性鼻鼻窦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依从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选法从本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抽选出20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资料、疾病情况及自我管理水平等方面,对调查结果实施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人均年收入、服药种类、DM知晓率及治疗复杂程度与依从性相关,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经济收入、DM知晓率及治疗复杂程度是影响自我管理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有多种因素可影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故而应根据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依从

  • 标签: 糖尿病 自我管理 依从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心脏猝死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索,同时总结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本研究所有的研究对象均选择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心脏病患者,共计符合标准并纳入本研究患者的例数为12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64例。为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配合有针对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患者的死亡原因和患者的猝死率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从对本研究两组患者的研究和调查当中可以看出,本研究两组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都相对较高,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心肌炎等情况为高危的因素,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患者发病和季节、时间以及患者的年龄存在有明显的关联,比较两组患者的猝死率情况,观察组患者的猝死率行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有针对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危险因素对于心脏病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心脏猝死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心脏性猝死 护理干预 可预见性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结核脑膜炎病患的预后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结核脑膜炎病患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研究分析,应用Barthel指数(BI)对病患出院情况进行评定和分组,恢复较佳为BI≥12分,恢复不佳或死亡为<12分,对造成病患恢复不佳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应用Logistic对影响病患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80例研究病患里,恢复较好的病患有52例,恢复效果不佳的有28例,其中有5例病患治疗无效死亡,当中3例因呼吸衰竭而亡,因脑疝和多器官衰竭而亡的各1例。当中恢复较佳的病患中肢体偏瘫、脑积水与脑脊液(CSF)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恢复不佳的病患,在CSF氯化物含量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上明显优于恢复不佳的病患,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得出,脑积水以及GCS评分与CSF蛋白含量是导致结核脑膜炎病患恢复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此次对80例结核脑膜炎病患临床资料的分析得出,肢体偏瘫、脑积水、GCS评分以及CSF蛋白含量与CSF氯化物含量同结核脑膜炎病患恢复不佳有紧密的关联,当中对其预后造成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脑积水以及CSF蛋白含量和GCS评分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预后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痴呆患者的头部影像学特点,并分析其致病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方法抽取2012年6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血管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分析。诊断期间分别使用智能量表以及CT检查、MRI检查判断并诊断患者的病情状况,总结血管痴呆患者的头部影响学特点;通过对80例患者病历资料的分析判断血管患者的致病高危因素。结果头部影像学结果显示,血管痴呆患者的基底节区病变情况比较明显,80例患者中有25%(20/80)的患者存在着基底节区梗死;另外有41.25%(33/80)的患者出现了脑白质疏松以及脑沟变深的现象;血管痴呆患者的病变因素较为复杂,一般与年龄、合并病史、不良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等有关。结论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血管痴呆患者尽早确诊,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另外在生活中,需要明确血管痴呆的相关高危因素,并作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头部影像学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口腔科的医护人员在工作时会接触较多的危险因素,对医护人员的健康有较大危害,进而影响其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口腔科工作中的职业卫生问题复杂,为了降低工作环境对口腔科工作人员的危害,应该从环境因素、患者因素、个人因素等方面展开研究,以制定出有针对的防控措施。

  • 标签: 口腔科 职业性危险因素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和针对护理效果。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肾内科治疗的患者中选出110例,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参照组;对另外一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分析研究,并针对各类风险采取针对护理干预,作为研究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8.18%)明显高于参照组(78.18%),同时研究组患者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内科患者护理风险因素进行研究,并制定具有针对的护理干预方案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率。

  • 标签: 肾内科 护理风险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发展为慢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儿107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治愈组58例和慢性组49例。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治愈组和慢性组在发病年龄、病程、血型、家族过敏史、血清IgE水平升高、病毒抗体是否阳性、病初白细胞计数、抗血小板抗体PAIgG、PAIgA、PAIgM水平、治疗时是否输注血小板、血小板上升时间及恢复至正常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病程长、发病年龄大、PAIgG、PAIgM同时升高、血小板恢复至正常时间长、ORh(D)+血型相对于ARh(D)+和BRh(D)+血型是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发展为慢性的危险因素。结论对这些危险因素早发现、早诊断乃至早治疗十分重要。应重视PAIg检测。治疗后应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时给予适当处理,以改善疾病的预后。

  • 标签: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危险因素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中央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及围生期处理。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我院2012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中央前置胎盘患者320例。结果全部320例中央前置胎盘患者中,23例患者并发胎盘植入,中央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为7.2%;其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剖宫产史、流产次数超过2次、前次分娩存在胎盘粘连并产后出血史。中央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组患者的子宫切除率显著高于未植入组患者的子宫切除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子宫切除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子宫颈部位膨大、剖宫产史。保守治疗选择子宫下段连续环形或间断缝扎联合宫腔碘仿纱条填塞治疗的成功率非常高。结论如中央前置胎盘患者存在多次流产史、剖宫产史或胎盘粘连并产后出血史,则应警惕胎盘植入的可能;医护人员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综合风险评估,完善应急抢救措施;对于中央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行子宫下段连续环形或间断缝扎联合宫腔碘仿纱条填塞的保守治疗较为理想;如患者存在剖宫产史,术中发现子宫颈部位膨大,出血不易及时控制,应及时行子宫切除术,以保障母婴生命安全。

  • 标签: 中央性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高危因素 围生期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脑外伤导致癫痫危险因素的多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42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研究,综合临床资料,分析脑外伤导致癫痫的危险因素。结果开放脑外伤患者的癫痫发生率为42.9%,闭合脑外伤患者的癫痫发生率为14.3%,开放组明显高于闭合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弥漫轴索损伤、单纯硬膜下血肿、单纯硬膜外血肿以及凹陷性骨折患者的癫痫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未见颅内明显异常者,对比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脑外伤患者的癫痫发生率为7.7%,中度脑外伤患者的癫痫发生率为21.1%,重度脑外伤患者的癫痫发生率为30.0%,重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与中度组,对比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例继发颅内感染,其中3例在感染后出现癫痫,此前未见癫痫发作;1例颅内感染前后均有癫痫,且感染后癫痫症状加重。结论脑外伤导致癫痫的危险因素有很多,癫痫发生率与脑外伤类型、部位、严重程度以及继发颅内感染等均有一定的关系,临床治疗时应积极消除危险因素,以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脑外伤 癫痫 危险因素的多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慢性阻塞肺疾病行无创通气的治疗时常见疾病真菌感染高危因素。方法选在我院医治的慢性阻塞肺疾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78例,其中有30例伴真菌感染,剩余48例患者没有伴真菌感染,对比分析慢性阻塞肺疾病行无创通气的治疗时常见疾病真菌感染高危因素。结果真菌感染和患者应用激素、高龄、抗生素的应用时间、并发症以及抗生素联用等有着相关,真菌感染患者与非真菌感染患者上述各项指标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为降低在慢性阻塞肺疾病行无创通气的治疗时常见疾病真菌感染发生率,需要全面分析相应的高危因素,以便进行针对处理。

  • 标签: 无创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真菌感染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调查研究以探讨脊柱外伤压缩性骨折骨水泥成形术后邻近椎体新发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行骨水泥成形术的脊柱外伤压缩骨折患者21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进行为期1年的术后走访,计算各拟纳入的潜在危险因素(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骨折数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椎间渗漏)患者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年龄40岁以上、BMI指数>28、多发骨折、骨水泥注入量>5cm、术中骨水泥椎间渗漏是导致脊柱外伤压缩骨折骨水泥成形术术后邻近椎体新发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严格把握适应证,以获得最佳的愈后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脊柱外伤性压缩骨折 骨水泥成形术 邻近椎体新发骨折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