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艾儒棣教授使用古方“小定风”治疗混合结缔组织病1例,疗效显著。艾教授在治疗时以益气固表、养血柔肝、祛风解痉为主要治法,“活血通络”治疗痹症的思想贯穿始终,用药“精”、“准”、“效”、“廉”,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混合结缔组织病 小定风珠 玉屏风散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依斯汀联合加喷丁治疗老年性瘙痒症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性瘙痒症患者86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依斯汀治疗,观察组采用依斯汀联合加喷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斯汀联合加喷丁治疗老年性瘙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依巴斯汀 加巴喷丁 老年性瘙痒症 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老年胃肠肿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的7月~2017年的7月我院收治胃肠肿瘤老年患者54例,纳入联合用药组与常规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疗,联合用药组采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联合用药组与常规组相比治疗总有效率更高,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老年胃肠肿瘤可增强治疗效果,提高化疗效率,且具备一定用药安全性。

  • 标签: 贝伐珠单抗 胃肠肿瘤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格林利综合征误诊原因及对策。方法分析格林利综合征误诊32例的原因。结果误诊原因为慢性格林利或变异型格林利综合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病例为多发性神经病、脑梗死、低钾周期性麻痹、重症肌无力、颈椎病、多发性肌炎、癔病等。结论格林利综合征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详细询问病史,做好全面体检,配合脑脊液检查及电生理检查可避免误诊。

  • 标签: 格林巴利综合征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小剂量他唑治疗甲亢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2例甲亢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6例,口服小剂量的他唑治疗,对照组56例,口服丙基硫氧嘧啶治疗,治疗两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07%,高于对照组的7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FT3、FT4水平均明显少于对照组,T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他唑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他巴唑 甲亢 疗效
  • 简介:格林利综合征(GBS)是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麻痹性病变。主要病变是在脊神经根和脊神经,也常累及颅神经。其特点是肢体对称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神经电生理检查对GBS的诊断、分型及预后均有重要价值。参照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会格林利综合征诊断标准,现将我院住院治疗的22例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如下。

  • 标签: 格林-巴利综合征/诊断 电生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6日-2016年3月26日收治的102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对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贝伐单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45.10%与23.53%,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卡氏评分为(94.52±4.02)分,常规组为(78.63±4.58)分,P<0.05。结论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取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可达到较为确切的临床疗效,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实践推广。

  • 标签: 晚期结直肠癌 贝伐珠单抗 化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剂量他唑治疗亚临床甲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2017年11月收治的90例亚临床甲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采用甲亢平卡比马唑片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小剂量他唑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亚临床甲亢患者的治疗当中应用小剂量他唑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避免不良药物副作用,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亚临床甲亢 小剂量他巴唑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莱多定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脊柱外科2017年1月~2017年10月接收的患者87例,随机抽取45例标记为观察组,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莱多定律”,另42例标记为对照组,护理安全管理常规开展,观察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脊柱外科开展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时,应用“莱多定律”后,可有效的提高管理效果。

  • 标签: 巴莱多定律 脊柱外科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在临床工作中,心血管内科的患者,特别是感染较重的患者同时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概率很高,在执行医嘱的过程中发现,当静脉滴注0.9%氯化钠液加注射用夫西地酸钠1g后,若继续静脉滴注0.9%氯化钠液加甲磺酸帕沙星0.5g,则输液管内会出现白色奶样物,当更换输液器或间隔一组其他液体后,此种现象消失。

  • 标签: 梭链孢酸/药理学 甲磺酸盐类/药理学 喹诺酮类/药理学 药物配伍禁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派罗欣联合利韦林治疗慢性丙肝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丙肝病例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派罗欣组30例,常规治疗组3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常规治疗组终点应答率50.00%显著低于派罗欣组85.69%,经统计学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派罗欣组持续应答率69.29%,常规治疗组持续应答率52.15%两组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两组病例进行观察,应用普通干扰素常规组终点应答率50.00%显著低于派罗欣组85.69%;持续应答率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派罗欣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疗效更为确切,与普通干扰素比较安全性相当,并且具有使用方便每周一次,提高了患者依从性。

  • 标签: 派罗欣 利巴韦林 慢性丙肝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丁苯酞配合美多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76例帕金森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个组别,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8例。对实验组患者采用丁苯酞配合美多治疗,对参照组患者采用美多单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UPDRS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UPDR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2周、4周后,实验组患者的UPDRS评分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丁苯酞与美多联合用药治疗帕金森病具有理想果,对改善患者运动、认知功能等均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丁苯酞 美多巴 帕金森病 治疗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治疗肾盂肾炎患者应用头孢哌酮联合舒坦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00例肾盂肾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使用头孢哌酮联合舒坦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疗效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8.00%,与对照组的40.00%相比有显著提高,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00%,与对照组的72.00%比较有显著降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头孢哌酮联合舒坦治疗肾盂肾炎,在保障患者不良反应率较低的条件下,可有效地提高其疗效,效果很显著,值得医疗界的推广及其应用。

  • 标签: 肾盂肾炎 头孢哌酮 舒巴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加喷丁联合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性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带状疱疹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患者各6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泼尼松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进行加喷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不良反应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均<0.05。结论对带状疱疹患者采用加喷丁联合泼尼松的治疗方式,取得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有效降低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率,在临床医学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加巴喷丁联合泼尼松 带状疱疹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时,结合新生儿早教型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到2018年四月在我院出生的110名新生儿最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考组两组。参考组的研究对象采取新生儿日常的护理方法,研究组的研究对象采用新生儿日常护理结合新生儿早教新型护理模式,观察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新生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早教护理模式的掌握度、新生儿的行为能力以及体格变化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进行日常护理时,结合早教模式,对婴儿更加有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日常护理 早教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辅助治疗对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某医院收治的30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15例。一组用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体光凝术,作为对照组。另一组用雷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辅助治疗。治疗前后七天、一个月、六个月分别测量视力与眼部压力,在术后六个月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眼压明显处于下降的趋势。对照组手术后的七天、一个月、六个月眼压要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符合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成功率要低于观察组[87.6%(13/15)比71.9%(11/15)](P<0.05)。结论对于视网膜光凝联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玻璃体腔内注射雷单抗是眼压控制更有效,提高视力,改善近期疗效的一种方法。

  • 标签: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雷珠单抗 玻璃体腔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鞘内泵注吗啡联合加喷丁对中重度癌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年龄28~72岁,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吗啡组、加喷丁组及联合用药组各30例。吗啡组给予鞘内泵注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加喷丁组给予鞘内泵加喷丁控释片治疗,联合用药组给予鞘内泵注加喷丁联合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直至疼痛缓解,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缓解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联合用药组的疼痛缓解情况好于吗啡组(P<0.05)和加喷丁组(P<0.05);在单用吗啡治疗时,多数患者出现便秘,头晕、呕吐等不良现象,而在联合用药后,不良反应并未出现加重的情况。结论鞘内泵注吗啡联合加喷丁对中重度癌痛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用药,并可以减轻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吗啡 加巴喷丁 中重度癌痛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帕金森患者应用多丝肼联合普拉克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照组和对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多丝肼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多丝肼的用法用量与对照组一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相比于对照组的76.67%,观察组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丝肼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显著,相比于单用多丝肼,患者的各项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巴丝肼 普拉克索 帕金森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静脉滴注头孢哌酮/他唑坦的不良反应特点。方法选取我院50例经静脉滴注头孢哌酮/他唑坦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对其不良反应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发应的多为女性,且年龄在60岁以上;而呼吸系统疾病为不良反应发生者主要原发病;患者用药后最快2min内即可发生不良反应,最慢为用药后3d,而30min内发生者为多数。50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后共有35种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水肿、疼痛、皮肤瘙痒、过敏性休克、皮疹、荨麻疹等,涉及9个器官与系统。结论采用头孢哌酮/他唑坦静脉滴注后患者发生不良发应的特点为多为女性,且年龄60岁以上,而呼吸系统疾病为患者主要原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发生时间为用药30min以内。

  • 标签: 头孢哌酮/他唑巴坦 静脉滴注 不良反应 特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神经内科严重感染患者行哌拉西林他唑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接受的76例神经内科严重感染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将接受哌拉西林他唑坦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接受头孢他啶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34例(89.47%)显著高于对照组25例(65.79%),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例(5.26%)显著低于对照组9例(23.68%),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神经内科严重感染患者行哌拉西林他唑坦治疗,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治疗效果。

  • 标签: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神经内科 严重感染患者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