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的特征性灰阶超声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1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共发现483个淋巴结,采用灰阶超声评估其淋巴结的分区、形态、边界、淋巴门及内部回声。结果:①病理证实为转移性淋巴结217个,非转移性淋巴结266个;淋巴结转移率为31.3%。②217个转移性淋巴结经灰阶超声检查显示,143个淋巴结的最大径〉10mm,163个淋巴结纵横比(A/T)≤2,62个淋巴结边界不清;大部分淋巴门消失,其余偏心或狭窄;淋巴结内见微钙化的有56个,囊性变的有22个,内部高回声55个。③灰阶超声综合评价转移性淋巴结的灵敏度为65.0%,特异度为92.9%,微钙化、囊性变、高回声评估转移性淋巴结的灵敏度分别为25.8%、10.1%和25.3%,特异度分别为98.1%、99.2%和98.5%。④颈侧区与中央区淋巴结间的超声特征中微钙化、囊性变及高回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钙化、囊性变、高回声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评估指标具有很高的特异性,颈侧区与中央区的转移性淋巴结灰阶超声特征间存在差异。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转移性淋巴结 灰阶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Blimpl基因突变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基因测序方法检测1例DLBCL患者Blimpl基因的突变情况;用PCR扩增其Blimpl全长编码基因,并通过定点突变获得野生型Blimpl的全长编码基因。分别将野生型、突变型Blimpl的全长编码基因亚克隆至含有Flag标签的Flag-CMV4真核表达载体中,将重组质粒分别命名为Flag-Blimp1-wt和Flag-Blimp1-mut:采用PCR扩增获得人CIITA启动子,并将扩增片段插入PGL3-Basic荧光报告基因载体中.所有重组质粒均通过酶切鉴定并测序验证序列正确:将Flag-Blimp1-wt/mut分别与PGL3-CIITA-promoter共转染293T细胞.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报告基因载体的活性及Blimpl基因对其表达的调控.采用蛋/3印迹法检测融合蛋/3F1ag-Blimpl-wt与FIag-Blimpl-mut的蛋白表达差异。结果:成功构建野生型、突变型F1ag-Blimpl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及PGL3-CIITA-promoter报告基因载体;经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证实.构建的报告基因载体具有启动子活性。野生型Blimpl蛋白对其表达具有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与Blimpl的转染剂量呈正相关.而突变型Blimpl对其抑制功能明显减弱:蛋白印迹检测结果显示,突变型Blimpl蛋白明显低于野生型.结论:该例患者中Blimpl的突变影响了其转录抑制功能.可能是由基因突变导致Blimpl蛋白表达量的减少所引起。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Blimp1 转录调控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