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水质污染处理成了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构建城市供水水质卫生监测及应急处理系统,实现对城市供水水质实时监测及水质污染应急处理非常重要。本文对城市供水水质监测及应急处理系统的概述、逻辑层次、功能体系、处理流程进行了设计,详细阐述了系统的数据录入模块、水质监测及应急事件处理模块。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的体系结构,以Flex作为前端展示技术、将MapGISK9IGServer作为地图服务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对城市供水时空数据进行一站式管理,实现对城市饮用水的水质指标监测和应急处理。

  • 标签: 城市饮用水 卫生监测 信息管理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不同卧位对患者中心静脉压(CVP)监测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价。方法利用计算机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及维普期刊网等途径,以“不同卧位”、“中心静脉压”、“影响”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针对所有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6篇文献资料中,共涉及288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30°半卧位和45°半卧位时所测量的CRP水平均与平卧位时测量的CVP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当尽量采取同一体位对患者的CVP进行监测,针对无法采取平卧位进行CVP监测的患者,应当采取其他体位对其进行CVP监测,避免频繁更换体位对患者的CVP监测结果产生影响。

  • 标签: 系统评价 卧位 中心静脉压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胃镜消毒后来的微生物监测,对我院胃镜消毒的消毒质量进行评估,为控制由胃镜消毒不严所引发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以GB15982-2012[1]和《消毒技术规范》[2]要求的方法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判定。结果胃镜消毒不合格率达到了16.11%。结论工作人员在胃镜清洗、消毒、管理和使用工作中存在瑕疵,导致了胃镜消毒质量的下降。

  • 标签: 胃镜 监测 消毒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人流术方式的选择。方法随机选2016年12月20日至2017年8月31日在我院人流术的患者400例,其中200例采用传统的无麻醉下手术的患者为参照组,200例采用彩超监测局麻下手术的患者为研究组,将两组在术中及术后的差异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病史、辅助检查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的满意度、术后感染、术后出血时间、二次清宫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监测局麻下人流术值得基层中小型医院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彩超 局麻 人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加强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对医院感染控制的作用。方法根据《消毒技术规范》中所规定的操作要求对手术室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研究采用回顾性及现场临床观察方法,观察患者术后伤口情况。结果实施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前,空气灭菌合格率、消毒物品灭菌合格率、医护人员手灭菌合格率分别为92.63%、93.75%、88.57%,实施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后,空气灭菌合格率、消毒物品灭菌合格率、医护人员手灭菌合格率分别为98.96%、100.00%、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前,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为6.41%,Ⅰ类切口感染率、Ⅱ类切口感染率、Ⅲ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2.54%、6.22%、11.34%,实施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后,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为2.57%,Ⅰ类切口感染率、Ⅱ类切口感染率、Ⅲ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39%、2.21%、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内空气、设备、器械等灭菌率。此外,还能够有效降低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室 消毒灭菌监测 医院感染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上几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种,其对若干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情况,进行监测并作相关报告。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1650例病人的尿液、血液,及痰液等标本,从中分离得到180株非重复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并将其作为研究的案例,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其实施药敏试验,并借助VITEK2COMPACT手段,对其实施病原学鉴定。结果在分离出的180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中,其主要由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埃希氏菌等构成。同时在ESBLS检出情况方面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可发现,大肠埃希氏菌中,ESBLS阳性检出率达到31.71%;铜绿假单胞菌中,ESBLS阳性检出率达到23.68%;肺炎克雷伯氏菌中,ESBLS阳性检出率达到22.86%。结论强化对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性的监测,对于临床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情况的发生等,降低医院感染等,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革兰氏阴性杆菌 耐药性 监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颅内压监测对脑梗死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我院2016年2月~2017年8月急诊收治脑梗死患者63例,均实施动态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颅内压超过3.1kPa且持续时间≥2.5小时给予甘露醇等脱水药物降颅压,并对症治疗,观察无创颅内压监测情况,分析该技术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结果根据颅内压监测情况,分为一组(颅内压<2.0kPa)、二组(颅内压2.0~2.9kPa)、三组(颅内压2.9~5.3kPa)及四组(颅内压>5.3kPa),各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88.2%、75.0%、52.9%、7.7%,经比较分析,四组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良好者和预后差者平均颅内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无创颅内压监测,可及时了解颅内压情况,对判断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均有重要作用。此外,颅内压水平和患者预后存在紧密关系。

  • 标签: 无创颅内压监测 脑梗死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指导临床进行治疗不孕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诊治的60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卵泡监测结果。结果正常卵泡排卵25例,子宫内膜厚度(8±2.32)mm,卵泡排出时大小(22±4.0)mm;双卵泡排卵7例,子宫内膜厚度(7±2.03)mm,卵泡排出时大小(20.1±2.5)mm;小卵泡排卵12例,子宫内膜厚度(6±1.82)mm,卵泡排出时大小(15.0±2.4)mm;多囊卵巢6例,子宫内膜厚度(6±2.52)mm;卵泡不破裂黄素化综合征5例,子宫内膜厚度(6±2.32)mm;无排卵月经5例,子宫内膜厚度(5±1.62)mm。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卵泡具有更高清晰度与准确度,对于不孕症患者存在显著应用价值,但是在临床中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通常将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检查联合应用,以便提高卵泡监测准确率。

  • 标签: 经腹部及阴道 超声监测 卵泡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动态监测降钙素原(PCT)应用于抗感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对象,同期选择非感染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比较分析治疗前后两组PCT、WBC(白细胞)、CRP(C反应蛋白)等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的PCT、WBC、CRP等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高,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观察组的PCT、WBC、CRP等水平,与该组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监测降钙素原应用于抗感染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即能对患者感染严重程度予以充分反映,且有助于患者临床治疗及监测感染情况,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降钙素原 动态监测 抗感染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对重症监护谵妄筛查量表在ICU常规护理监测中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从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入ICU的重症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100例和实施重症监护患者谵妄筛查量表强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100例,观察组用重症监护谵妄筛查量表评估病人的意识状态,班班评估,班班交接。记录两组患者谵妄发生率、意外拔管率、脱机困难、住院天数、死亡危险性和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病人在谵妄发生率、意外拔管数、死亡数、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机械通气时间上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谵妄筛查量表能有效降低ICU病人的谵妄发生率、节约医疗资源、减少并发症和死亡人数,应在临床得到推广。

  • 标签: 谵妄筛查量表 ICU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医院2016年无细胞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不良事件(AEFI)主动监测数据,并分析预防策略。方法对医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2600例幼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并分析AEFI主动监测的数据,包括AEFI类型、性别、年龄、发生距离接种时间、发生月份、接种疫苗次数和临床表现情况。结果本组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2600例幼儿中经过监测发现共有59例发生AEFI,AEFI发生率为2.27%;一般反应的构成比(96.61%)远高于异常反应(3.39%),且男性、年龄≤3岁和>3岁且≤5岁、发生距离接种时间≤1d、4-6月、7-9月和10-12月、接种疫苗次数>3次的构成比均较高,且59例患儿均有发热症状,多伴有局部红肿表现,部分患儿伴有硬结表现。结论无细胞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后AEFI的发生率较高,经过监测分析可了解其基本临床特征,有助于制定防控措施。

  • 标签: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接种不良事件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卒患者心电图监测与心率变异性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卒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资料及心率变异情况,其中,急性脑卒(脑梗塞与脑出血)患者60例,非心脑血管者患60例,患者发病1周内,利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患者的实际心电信号,患者24h最快心率与最慢心率,分析并比较患者的24h平均心率,比较患者24h室性、室上性心率失调的实际情况,分析患者心率变异性。结果研究组脑卒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两组在SDNN、rMSSD、PNN50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1,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相比较其在SDNN、SDANN、rMSSD及PNN50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动态心电图检查中,急性脑卒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其迷走神经的兴奋性较低,患者交感与副交感间的平衡被打破,其心率变异性降低。

  • 标签: 急性脑卒 动态心电图监测 心率变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结核病患者的耐药检测结果分析及防治对策进行探究。方法对于肺结核病患者的痰液进行检查并鉴定其结核菌种,将结核分枝杆菌使用药物敏感性对其实施检测耐药性,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此次探究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性别对于肺结核的病理构成无显著意义,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肺结核男性患者多以青壮年为主,患病人数的不同年龄层有明显差异,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女性肺结核患者多以老龄人为主,年龄层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培养的菌种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则以新发患者为主,该病例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进行治疗的肺结核患者的耐药了较高,对比不同的肺结核患者的耐药率均具有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的耐药率情况较高,要及时进行对耐药肺结核的防治措施,并在最短时间内出台治疗耐药肺结核患者的相关医疗政策。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性 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不同消毒暖箱的细菌学动态监测,对强化消毒方案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应用暖箱物表采样的方法,选取NICU的60个使用中的新生儿暖箱物表作为监测对象,按强化消毒法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根据动态监测的暖箱物表细菌学分布特征,评价不同消毒方案的效果。结果第3,4天进行强化消毒都能使检出致病菌的暖箱数显著下降,平均检出率从对照组的6.55%下降到了2.28%,并且能使暖箱表面细菌首次出现时间平均推迟2天,强化消毒法对于大肠埃希氏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非发酵菌属几乎无抑制作用。结论在NICU暖箱的消毒第3,4天采用强化消毒法,可以进一步提高提高暖箱表面消毒效果和有效地阻断医院感染的物表传播途径,但对非发酵菌属的消毒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新生儿暖箱,强化消毒法,细菌学监测,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用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观察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动态血压的特点及变化情况。方法对43例血液透析患者及40例正常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对血压变化的各项参数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最高收缩压与最低收缩压的差值、最高舒张压与最低舒张压的差值、日间平均收缩压与夜间平均收缩压的差值、日间平均舒张压与夜间平均舒张压的差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液透析患者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夜间血压持续升高,昼夜节律变化不明显。

  • 标签: 动态血压 尿毒症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生物临床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的监测要点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5月该院临床上分离出的200株致病菌的耐药性与敏感性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致革兰阳性球菌125株,病菌株共有200株,革兰阴性杆菌75株。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属,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它们的耐药性和药敏性进行检测并进行分析,根据致病菌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抗生素进行。结论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经常对各个科室送检的微生物进行检查,并检测细菌的耐药性以便及时发现耐药菌株,以此减少医院抗菌药物的滥用情况,降低耐药菌株的出现率。

  • 标签: 临床 微生物检验 细菌耐药性 监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颅内压监测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实施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35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均进行颅内压检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对症支持处理,分析颅内动脉压监测的作用。结果本组的35例患者中,25例颅内压在5-20mmHg之间,生命体征平稳;8例术后颅内压范围在20-40mmHg之间,其中有5例出现脑血管痉挛、3例出现急性脑水肿,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2例患者颅内压急剧升高超过40mmHg,经颅脑CT检查显示动脉瘤破裂出血,经开颅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3d死亡。结论对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续监测颅内压,并根据症状变化及时行影像学检查,可为病情诊断和对症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颅内压 脑血管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疾控中心卫生监测、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方法对2016年12月~2017年2月我中心统计上报的54次存在质量问题的微生物检验、卫生监测事件相关资料作以回顾分析。结果卫生监督、检验工作存在质量问题与检验人员素质、设备配置、检验过程中违规操作、资质认证不规范等因素有关。结论疾控中心应提高对卫生监测与检验工作质量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的重视,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解决,保证卫生监督、检验结果准确,提高微生物检验质量与控制管理效果。

  • 标签: 疾控中心 卫生监督 微生物检验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总结脐血流与胎心监护联合应用于检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我院妇产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收分娩高危妊娠产妇1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监测方法分为对照组和临床组,对照组采用胎心监护,临床组采用脐血流联合胎心监护,比较两种方法对胎儿宫内窘迫检出率及临床价值。结果两种方法监测到的胎儿宫内窘迫异常情况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组监测胎儿宫内窘迫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脐血流和胎心监护联合监测胎儿宫内窘迫能够提高真阳性检出比例,利于确诊单独使用胎心监护检出的假阴性。

  • 标签: 脐血流 胎心监护 胎儿宫内窘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7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5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开颅手术。对照组患者术后行重症监测,根据患者病情及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调整用药及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术后予持续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监测情况调整用药及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甘露醇使用时间与剂量、ICU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甘露醇使用时间、剂量、ICU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测,可连续、准确反映颅内压动态变化,及时发现继发性颅内病变,规范脱水药物的使用,降低其重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 标签: 颅内压监测 重型颅脑外伤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