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准确地定是检验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数量和免疫指标,以指导临床。方法:采用HBV-DVAFQ-PCR诊断试剂盒,以一种完全闭管式的PCR和荧光探针杂交技术组合所产生的实时检验定量PCR方法,检测了58例临床血清标本。结果:经FQ-PCR检测,9例HBV的HBsAg、HBeAg、HBcAg、HBcAb都阳性标本,其HBV-DNA的阳性率为100%,平均HBV-DNA拷贝数为2.0×10^8/ml;16例HBsAg、HBeAb、HBcAb都阳性的标本,其阳性率为62.5%(10例),平均拷贝数为5.2×10^5/ml,而常规PCR只有33%的阳性率;7例HBsAb、HBeAb、HBcAb都阳性的标本,其阳性率为14.3%(1例),平均拷贝数为4.7×10^3ml。结论:HBV-DNA的FQ-PCR检测较常规PCR更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定量准确,结果可靠,能够避免PCR后处理导致物假阳性污染,可以真实反映HBV的感染和低复制状态,对于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治病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观察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荧光定量 聚合酶链反应 DNA HBV 假阳性污染
  • 简介:目的:探讨肾性和非肾性血尿红细胞激光和荧光参数的差异及意义。方法:用UF-100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测定经肾活检确诊的肾性血尿70份和非肾性血尿86份,记录血尿红细胞激光和荧光参数。所有数据比较均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组间差异用studentt检验。结果:各参数P70—Fse(ch)、Fse—DW(ch)、Non—LysedRBC%、RBC—MFL(ch)、RBC—MFsc(ch)、RBC—MFL—DWSD(ch)肾性血尿组分别为62.0±10.5、30.9±9.1、65.7±26.8、17.0±2.7、56.1±10.9、16.8±4.7;非肾性血尿组分别为111.3±16.1、28.3±11.8、82.6.5±18.6、17.0±2.5、72.8±26.0、15.9±3.6。经统计分析肾性和非肾性血尿的P70-Fsc、Non-LysedRBC%、RBC—MFsc三参数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而其他各参数差异不明显。结论:可以利用红细胞激光和荧光上述参数差异鉴别肾性和非肾性血尿。

  • 标签: 血尿 红细胞激光 红细胞荧光 尿沉渣 尿液检查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精密度高、操作简便的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对临床标本中的TTVDNA进行定量检测。方法:设计针对TTV基因保守序列非转录区(UTR)的一对引物和一条荧光基团双标记探针。将PCR扩增所得的产物片段与PUCm—T载体连接并进行克隆,提取重组质粒以极限稀释法进行定量,作为定量检测的标准品。通过对重组质粒的测序来验证方法的特异性。通过与套式PCR—ELISA方法阳性检出率的比较,显示本方法学的高灵敏度。在临床研究中,通过对36例丙肝患者及123例不同血清标志物阳性的乙肝患者,16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TTVDNA的定量检测,评估TTVDNA在不同人群中检出阳性率的差异显著性。此外还观察了乙肝患者不同血清ALT水平组别TTVDNA阳性检出率的差别。结果:本方法检测TTV—DNA的灵敏度高于基于ORFl的普通套式PCR—ELISA方法,重组质粒测序结果显示方法有很好的特异性;通过重组质粒标本梯度稀释检测显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2-7拷贝/ml;批间CV为13.2—16.0%,批内CV为6.5.0—11.3%。健康体检者、丙肝患者、乙肝患者三组人群的血清TTVDNA定量结果分别为10^4.11±0.97、10^3.91±1.07、10^3.89±0.99拷贝/ml;三组人群TTVDNA阳性检出率无差异显著性;且乙肝患者(TTVDNA+)血清ALT水平与TTVDNA载量无相关显著性(P>0.1);乙肝患者血清ALT异常与正常两组TTVDNA阳性检出率无差异显著性(P>0.1)。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结果数据化,适合于临床实验室进行临床标本的TTV—DNA定量检测。

  • 标签: 荧光定量PCR 检测 TTV 方法学 临床应用 实验室诊断
  • 简介:目的:总结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胰腺分裂的诊断价值和影像表现.方法:回顾108例行MRCP病例,分析总结胰腺分裂MRCP的表现.结果:108例中12例(11.1%)诊断为胰腺分裂,包括5例不完全性胰腺分裂.其中1例因胰腺分裂合并有反复发作性腹痛,1例合并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结论: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MRCP对胰腺分裂可作出明确诊断,对胰腺分裂合并不明原因反复发作性腹痛或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病例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胰腺分裂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影像表现 诊断 临床症状
  • 简介: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血氧水平依赖法(b1oodoxygenationleveldependent,BOLD)对比技术的发现和利用,BOLD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已广泛应用于脑功能的研究,且由于其具较高的空间、时间分辨率、无辐射损伤以及可在活体上重复进行检测等优势,成为当今脑功能研究的热点.

  • 标签: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 原理 应用
  • 简介:目的:建立免疫荧光方法对尿中红细胞膜上免疫球蛋白进行荧光定位,以区别肾性与非肾性血尿。方法:以荧光标记兔抗人免疫球蛋白为抗体,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尿中红细胞膜上的荧光着色程度,从而达到红细胞荧光定位,共分析了170例病人的尿(血尿)标本,同时做尿沉渣形态学检查及肾活检。结果:在确诊为肾炎病人标本中,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阳性率88.5%,形态学检查为61.5%,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是在尿沉渣检查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的染色法。对提高肾性和非肾性血尿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特异性强,对鉴别肾性与非肾性血尿是一种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 标签: 肾性血尿 鉴别 免疫荧光细胞染色 非肾性血尿
  • 简介:目的:本文比较了采用双色、三色和四色荧光标记分析淋巴细胞亚群的结果,调查了正常儿童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方法:采用双色、三色和四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测定89例儿童淋巴细胞亚群(T+B+NK)。结果:双色、四色法结果除T细胞值p〉0.0.5外,均有差异(p〈0.05).两者spearman相关系数除NK细胞(相对数为0.83,绝对数为0.80)较低外,其他均有0.85以上,大多数在0.90以上。双色、三色和四色荧光标记测定CD4/CD8比值有差异(ANOVAP〈0.01)。结论:三种方法相关,但有差异(除T细胞外),需建立各自的参考范围。

  • 标签: 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术 多色分析 儿童
  • 简介:目的:利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检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2受体α(IL-2Rα)mRN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疾病的活动性相关分析。方法:用PrimerExpressv2.0软件,根据GenBank提供的序列,在人IL-2RαmRNA的第2和第3外显子之间设计一对引物和一条TaqMan探针。提取总RNA,加入已优化的一步法FQ—RT—PCR反应体系,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后切胶回收,并与pUCm—T载体连接。制备好的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胞进行克隆。经测序分析确定为特异性片段后,用T7RNA聚合酶转录为cRNA,作为FQ—RT—PCR系列浓度标准品。评价FQ—RT—PCR检测IL-2RαmRNA的特异性、线性、精密度和探针稳定性等。定量测定HLA—B27阳性活动组与阴性非活动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RαmRNA基因的表达水平,结合血浆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浓度,探讨与炎症活动的相互关系。结果:成功构建了cRNA标准品。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7~107cells/ml,其批内CV8.4%,批间CV9.6%;扩增产物克隆的双向测序结果经BLAST比较、分析,证实为IL-2RαmRNA特异性片段。对各30例HLA—B27阳性与阴性的强直性脊柱炎的测定表明:与正常人对照组结果比较,HLA—B27阳性组与HLA—B27阴性组IL-2RαmRNA和sIL-2R都有明显增加(P<0.01)。IL-2RαmRNA对炎症活动评价的灵敏度为96.7%。结论:FQ—RT—PCR具有灵敏、特异、结果重复性好等优点;IL-2RαmRNA与sIL-2R比较更能反映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免疫状态,可能为免疫药物的疗效评价和药物筛选提供基因表达水平上的信息。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IL-2RΑ 强直性脊柱炎 TaqMan mRNA检测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