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P垂直化对筛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224例患者,随机选取健康体检人员210名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Ⅰ、Ⅲ导联的P振幅六轴系统坐标图。结果观察组肺型P、BMI偏低以及心电图AP≥70°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P垂直化对筛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关注。

  • 标签: 心电图 P波垂直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p53、p73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PTC病理标本和31例良性甲状腺病变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者中p53和p7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53、D73蛋白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结果:PTC组织中p53的阳性表达率为72.0%,p73的阳性表达率为67.0%.较良性甲状腺病变组织(均为12.9%)中的阳性表达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53在TNM分期Ⅰ和Ⅱ期患者中的表达率较Ⅲ和Ⅳ期患者低(P〈0.05),其表达与性别无关。p73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性别无关。PTC中,p53蛋白阳性表达与p73蛋白阳性表达间有相关性(r=0.459,P〈0.05)。结论:PTC组织中p53、p73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PTC发生、发展的客观指标。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P53蛋白 P73蛋白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中EB病毒(EBV)与p100/p5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20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病例标本及资料,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测定EB病毒编码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100/p52蛋白的表达,统计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20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EB病毒阳性16例;其中EB病毒阳性16例中p100/p52蛋白表达阳性12例,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手段,检验EB病毒和p100/p52蛋白之间存在正性相关性(r=0.383,P<0.001)。结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EB病毒与p100/p52蛋白表达可能存在相关性。

  • 标签: 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 EB病毒 p100/p52 蛋白
  • 简介:细胞衰老作为一种细胞应激反应,可使细胞脱离细胞周期,并丧失应对生长因子或有丝分裂原的增殖能力[1]。衰老细胞表现出细胞扁平、胀大等形态学改变,同时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活性增加,复制能力下降,细胞周期阻滞,p53和p21、p16等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因子表达增多,衰老相关异染色质灶形成等[2]。细胞衰老历来被视为永久的生长停滞状态,细胞不能重新进入细胞周期。

  • 标签: 细胞衰老 P53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 活性氧簇(ROS) 自噬
  • 简介: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使抑癌基因p53水平下降,细胞因子IL-8,IL-18,TNF-а水平升高,导致胃上皮细胞持续存在DNA损伤,从而失去对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凋亡基因Bax的正常调控,影响Bcl-2基因和Bax基因表达的平衡,阻滞胃上皮细胞的凋亡,促使胃癌的发生。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癌 P53 BCL-2/BAX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主要是探讨Galectin-3蛋白及P27蛋白在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胃黏膜组(40例)、不典型增生组(45例)、早期胃癌组(35例)、进展期胃癌(50例)的Galectin-3、P27蛋白表达情况。结果:Galectin-3蛋白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1.8%,在分化较高与分化较低的胃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2.6%和69.8%。结论:Galectin-3蛋白及P27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没有明显相关性,但能通过检测两者会大大提高早期胃癌早诊率,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

  • 标签: 胃肿瘤/病理学/代谢 半乳糖凝集素3/代谢 rab3AGTP结合蛋白质/代谢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肺癌患者在临床上病理特征研究的过程中,确定微小miR-340-5p血清在患者体内的表达,并充分确定其与患者相关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其是否能够作为潜在肿瘤的早期诊断依据。方法采用逆转录方式的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分析,将我院在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108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55例为肺癌患者,21例健康患者,其余32名患者患有良性的肺部疾病,良性肺部疾病患者采用miR-340-5p检测,确定两组患者血清中miRNA的表达水平,并根据研究过程中确定的表达谱进行比对,为肺癌的诊断提供临床参考价值。在研究过程中,将t检验作为统计学意义检测。结果肺癌患者血清中的miR-340-5p检测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以及良性疾病患者,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miR-340-5p指标在肿瘤患者中表达程度较高,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以及灵敏性,是目前对于肺癌诊断的有效指标。

  • 标签: 血清miR-340-5p 检测 肺癌诊治 临床价值研究
  • 简介:目的:检测再发性腹痛患儿血浆中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浓度变化,探讨其与再发性腹痛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58例再发性腹痛患儿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中SP和VIP浓度。再发性腹痛组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相应的HP-IgG抗体。结果:再发性腹痛患儿组血浆中SP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VIP浓度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HP-IgG阳性组血浆中SP亦较HP-IgG阴性组升高(P<0.01)。而VIP浓度在HP-IgG阳性组与HP-IgG阴性组间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P可能参与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病过程。而VIP与再发性腹痛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腹痛/血液 P物质/血液 血管活性肠肽/血液 人类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妈咪爱”治疗小儿便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接收的小儿便秘患者112例,将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观察组,每组56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饮食结构的调整,添加水果蔬菜的摄入量,并对患者进行正常的排便训练;此外,对治疗组患者口服妈咪爱。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服用妈咪爱的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第5天之后,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其总有效率达到了60.71%,在服用2周之后,治疗小儿便秘的总有效率是94.6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3.21%,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便秘患者服用妈咪爱进行治疗,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使用。

  • 标签: 妈咪爱 小儿便秘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电图胸导R递增不良的临床作用。方法此次回顾性分析以及研究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参与收治的30例心电图胸导R递增不良患者涉及的所有数据信息,均实行心电图相关检查和彩超检查,分析引发心电图胸导R递增不良的原因。结果30例心电图胸导R递增不良患者中高血压心脏病伴发冠心病室间隔略厚以及左心室增大占据比例是53.33%;先天性心脏病左心室增大占据比例是3.33%;老年瓣膜病伴发室间隔略厚、左心室增大占据比例是3.33%;扩张性心肌病占据比例是6.67%;肥厚性心肌病伴发左心室增大占据比例是3.33%;陈旧性心肌梗塞占据比例是10.00%;急性前壁心梗占据比例是6.67%;肺心病伴发双室大占据比例是13.33%。结论心电图胸导R递增不良一般是因多种脏器生理性改变或者器质胸心疾病导致的,需要和临床情况进行结合开展有效诊断。

  • 标签: 心电图 胸导R波 递增不良 临床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先兆性流产孕妇实施血清CA125、P、β-HCG三项指标水平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以往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兆性流产确诊患者44例,同时选取接受健康检查的同年龄段健康孕妇44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A125、P、β-HCG三项指标水平进行测定,并比较两组三项指标的测定结果和检测结果阳性比例。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血清P、β-HC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研究对象CA125、P、β-HCG三项指标水平测定结果阳性例数多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先兆性流产孕妇的血清CA125、P、β-HCG三项指标水平与正常健康孕妇比较会出现明显异常,临床上应用在孕期加强三项指标的监测,防止先兆性流产事件的发生,保证母婴安全。

  • 标签: 先兆性流产 CA125 P &beta -HCG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颈动脉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54例颅内颈动脉瘤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支架组(n=27)与对照组(n=27)。对照组,给予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支架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对比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支架组,22例完全栓塞,3例次全填塞,2例部分填塞,对照组,21例完全栓塞,4例次全填塞,2例部分填塞,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1/27),对照组为7.5%(2/27),经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颈动脉瘤,疗效显著,并发症少。

  • 标签: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颅内宽颈动脉瘤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中年体检者脉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脉搏传导速度检测的中年体检者,随机均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对常规组患者施加常规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对干预组患者施加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体检者干预前后脉搏传导速度。结果干预后,两组体检者脉搏传导速度均有所下降,干预组体检者脉搏传导速度为(1471.33±111.66)cm/s,显著低于常规体检者(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中年体检者脉搏传导速度具有积极的影响,能有效降低脉搏传导速度异常的体检者的脉搏传导速度,对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脉搏波传导速度 中年体检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采用体外冲击碎石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A患者为病程在半年之内者,B组为病程在半年以上者,两组均运用体外冲击碎石术治疗,分析治疗后治疗疗效、治疗并发症情况。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A组为97.5%,B组为85%,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上,A组为7.5%,B组为12.5%,组间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结石运用体外冲击碎石术治疗可以达到一定治疗效果,其中对于病程相对短的患者效果更为明显。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动态心电图对缺血性J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出现缺血性J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本研究中的观察组,并将同期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早期复极患者60例选为本研究中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将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情况以及心脏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各指标发生情况对比差异较大,观察组室性早搏发生率为86.67%、成对室性早搏发生率为46.67%、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为53.33%、室扑/室颤发生率为13.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监测中,观察组患者的出现缺血性J,且ST段抬高。结论在动态心电图监测下,可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出现缺血性J,表示其心电活动不稳定,易引发心律失常,值得关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缺血性J波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采用体外冲击碎石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A患者为病程在半年之内者,B组为病程在半年以上者,两组均运用体外冲击碎石术治疗,分析治疗后治疗疗效、治疗并发症情况。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A组为97.5%,B组为85%,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上,A组为7.5%,B组为12.5%,组间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结石运用体外冲击碎石术治疗可以达到一定治疗效果,其中对于病程相对短的患者效果更为明显。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阿卡糖对糖耐量减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MT)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新诊断糖耐量减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应用阿卡糖)和对照组,均测定颈动脉MT及血清CRP浓度,并于治疗12个月后复查以上指标。结果:12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颈动脉MT及血清CR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糖耐量减低患者早期应用阿卡糖干预可以降低血清CRP浓度,逆转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厚,有益于减缓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葡萄糖代谢障碍/治疗 阿卡波糖/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糖尿病作为终身性疾病,一旦发病患者需要长时间服药,药物的选择非常重要,对于患者的影响也较大,因此需要对药物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特别需要关注因葡萄糖代谢异常造成的各种并发症。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对于药物的安全性需要全面关注,防止在长期药物服用过程中身体出现不良反应,阿卡糖作为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在糖尿病治疗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在糖尿病治疗中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对阿卡糖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 标签: 阿卡波糖 糖尿病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冲击配合中医中和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后作评定。实验组痊愈52例、显效41例、有效6例,无效1例,有效率99%。对照组痊愈21例,显效27例,有效8例,无效4例,有效率93.3%,(P<0.05,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在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改善治疗区域的新陈代谢和减轻患处的炎性反应,冲击治疗同时促进组织的康复,其机理包括松解患处钙质沉着,减轻水肿及增加组织的机械负荷。冲击治疗的实验组在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冲击在颈椎病的治疗中的确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且其产生疗效的时间短于一般治疗,很多病人都是做完治疗后如释重负,立刻见效,值得在疼痛治疗中推广。

  • 标签: 冲击波 中医综合治疗 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P53在结直肠增生性息肉、传统腺瘤、锯齿状腺瘤和腺癌中的表达,希望能够间接证实传统型锯齿状通路的存在。方法复习大庆油田总医院2007~2009年的结直肠息肉标本,重新诊断锯齿状腺瘤,选取增生性息肉60例、锯齿状腺瘤60例、传统腺瘤60例、腺癌60例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P53,统计分析各种病变之间表达的差异。结果P53组阳性表达分别为增生性息肉13%(8/60),锯齿状腺瘤53%(32/60),传统腺瘤65%(39/60),腺癌95%(57/60)。组间方差分析比较锯齿状腺瘤P53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增生性息肉,低于腺癌(p<0.05)。锯齿状腺瘤与普通性腺瘤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53在增生性息肉、锯齿状腺瘤和腺癌中的表达说明随着锯齿状病变中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凋亡作用也同步降低。使癌变的可能增加。从而间接证明了锯齿状成瘤通路可能存在。

  • 标签: 锯齿状病变 结直肠 免疫组化 P53 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