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影像学检查是肿瘤检查的重要方法,但传统的检查方法已难以满足临床需要。随着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及PET/MRI的研制成功,实现了解剖显像与代谢显像结合,大大提高了肿瘤的诊断效能。因此,多模态影像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 标签: SPECT/CT PET/CT PET/MRI 图像融合 分子影像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CT、MRI多模态成像特点,以期进一步提高PCNSL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PCNSL35例,术前均行CT及MRI检查,回顾性分析其CT、MRI及功能成像的变化及特点。结果:35例共检出39个病灶,3例多发。CT平扫:38个病灶呈等或高密度,32个呈均匀密度。MRI平扫:38个病灶T1WI、T2WI呈等或稍低信号。27个病灶DWI呈均匀高信号,ADC值降低。多数病灶呈轻至中度水肿和占位效应。CT和MRI增强扫描多为均匀强化,“缺口征”、“尖突征”的出现具有特异性,少数病灶呈环形强化。PWI表现为低灌注,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降低,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延长。常出现胆碱(Cho)峰升高、肌酸(Cr)峰降低、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明显降低或缺失及高耸的脂质(Lip)峰,肿瘤实质区Cho/NAA、Cho/Cr、NAA/Cr比值均明显高于瘤周水肿区和正常组织(均P<0.05)。CT、MRI多模态成像对PCNSL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单纯应用CT或常规MRI。结论:PCNSL临床表现多变,病理确诊前诊断困难。CT、MRI多模态成像能有效提高PCNS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 标签: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脑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目的通过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观察单侧乳腺癌病变对双侧胸廓内动脉(internalthoracicartery,ITA)的影响.方法:156例患者首次行乳腺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选取动脉期时相的相应图像,测量并计算双侧ITA的平均内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69例,右乳癌组44例,左乳癌组43例.正常对照组左、右ITA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腺癌组左、右ITA内径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大,且无论病灶位于哪侧乳腺,右侧ITA内径增大程度较左侧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乳腺癌病变会导致双侧ITA不同程度扩张,ITA及其分支可能是乳腺癌病变的主要供血动脉.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乳腺癌 胸廓内动脉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DCE-MRI)中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值是否能有效定量区分正常宫颈与宫颈癌组织。方法:对经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的26例宫颈癌患者行DCE-MRI,比较正常宫颈与宫颈癌实质区的Ktrans值。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正常宫颈与宫颈癌组织之间Ktrans差异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正常子宫颈的对比剂灌注扫描Ktrans值为(0.573±0.230)/min,宫颈癌原发灶的对比剂灌注扫描Ktrans值为(1.396±0.45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trans值可有效、定量区分正常宫颈与宫颈癌组织。

  • 标签: 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 容积转运常数 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