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狂犬暴露病例人群调查和研究,得出狂犬预防的对策。方法:对 408 例狂犬暴露人群进行回顾性流行调查研究。结果:通过对 408 例狂犬暴露人群进行回顾性流行调查研究,得出年龄分布多集中在 10 岁—— 50 岁,其中占 58.59% ;职业分布以学生和农民居多,占 56.36% ;时间分布多集中在春季和夏季,夏季最多,高达 39.95% 。结论:有效预防狂犬的对策是加强狂犬预防教育,狂犬暴露后做到规范处理,在狂犬暴露高发区要加强基础免疫。

  • 标签: 狂犬病 预防 流行病 教育 免疫
  • 简介:摘要:夏科氏关节是骨、关节和软组织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多由糖尿周围神经病变所致,最常发生在足部及踝关节。由于关节稳定性下降,溃疡反复发作,该病是一种变形和破坏性过程。因此,早期诊断及鉴别 CN和骨髓炎对指导治疗至关重要。通常在晚期伴发足部溃疡情况下,易伴发骨髓炎。常规检查方法通常诊断不明确或存在误诊情况。多种 MRI新技术,不但能做出较准确诊断及鉴别 CN和骨髓炎,并能指导临床治疗及改善患者预后情况。作者就目前足部夏科氏关节的影像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夏科氏关节病 诊断显像 糖尿病 周围神经
  • 简介:目的探讨Castleman(CD)的CT及MRI影像表现,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及穿刺病理证实CD患者的CT及MRI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8例CD患者,6例为局灶型,其中5例为透明血管型、1例为浆细胞型;2例为多中心型,均为浆细胞型。CT检查8例,平扫5例病灶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软组织肿块,与肌肉相比呈等密度;3例病灶内有小斑片状低密度。3例伴点、条状钙化。CT增强扫描5例透明血管型动脉期显著强化,强化程度接近同层面血管,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其中3例平扫斑片状低密度区,增强后2例呈相对低密度改变,1例呈更高密度。3例浆细胞型中等均匀强化。MRI检查4例,均为透明血管型,T1WI病灶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中1例T2WI中央斑片状亮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方式与CT一致。结论CD的影像表现与临床及病理分型密切相关,局灶型病例多为透明血管型,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多中心型病理多为浆细胞型,影像表现无明显特征,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

  • 标签: CASTLEMAN病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颈部Castleman(CD)的CT及MRl表现,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颈部CD患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8例行CT检查,其中7例行增强扫描;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CT与MRI检查,将CT、MRI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按Frizzera标准分类:10例颈部CD患者,局灶型7例(透明血管型6例,混合型1例);多中心型3例(浆细胞型2例,混合型1例)。局灶型大多为透明血管型,CT表现为单发、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周围伴或不伴有子灶或卫星灶,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强化程度与颈总动脉同步,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减弱,边缘斑点或条状小血管;MRI亦表现为单发异常信号,呈等T1稍长或长T2信号,强化方式同CT增强扫描,边缘多有索条状迂曲流空血管,2个病灶内有裂隙征,呈延迟强化。多中心型CD的影像表现为多发大小不等软组织肿块影,边界不清,早期轻度强化,晚期中度强化。结论:颈部CD的影像表现与临床、病理分型密切相关,透明血管型CD具有一定影像特征,尤其动态增强扫描对其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浆细胞型CD则缺乏特征表现,确诊尚需免疫组织病理学检查。

  • 标签: 巨淋巴结增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分子影像探针16α-18F-17β-雌二醇(18F-FES)能靶向肿瘤的雌激素受体(ER),通过PET/CT反映乳腺癌原发灶及转移灶ER表达水平和生物活性,可用于筛选合适的内分泌治疗患者,并早期预测疗效。18F-FES联合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显像有助于包括乳腺和子宫肿瘤在内的原发和转移灶的定性、制订正确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此外,18F-FES也被作为报告探针用于监测基因和细胞治疗的疗效而显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18F-FES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18F—FES PET/CT 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 内分泌治疗
  • 简介:目的:建立18F标记的正电子药物氨基聚醚(Kryptofix2.2.2)的快速测定方法。方法:以经过碘铂酸盐试剂预处理的硅胶G板为载体,将18F标记的正电子药物供试品溶液和氨基聚醚(2.2.2)对照溶液点于薄层板上进行显色。结果:氨基聚醚(2.2.2)对照溶液在斑点中心显深蓝色的圆或圆环;供试品溶液如有氨基聚醚(2.2.2),在斑点中心显深蓝色圆或圆环。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且重复性好,适用于18F标记的正电子药物氨基聚醚(2.2.2)的快速检测。

  • 标签: 氨基聚醚(2.2.2) 18F-FDG 18F-FES 18F-FLT
  • 简介:血色是指肝脏、胰腺、心脏和其他器官大量铁沉积,导致器官功能损害和结构破坏的疾病。血色临床比较罕见,可能会有许多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但影像检查结果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诊断依据。

  • 标签: 血色病 肝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癌18F-FDGPET/CT显像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standardizeduptakevalue,SUVmax)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食管癌患者PET/CT显像数据,研究食管癌原发病灶SUVmax与病灶大小(横径和长度)的相关性、不同长度原发病灶之间SUVmax的差异及原发病灶SUVmax与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相关性。结果:60例患者食管鳞癌病灶SUVmax与病灶的横径、长度相关性差异有统计意义(r=0.495,P=0.000;r=0.420,P=0.001)。不同长度病灶间SUVmax比较,<3.0cm与3.0~5.0cm病灶之间差异有统计意义(t=-2.860,P=0.007),<3.0cm与>5.0cm病灶之间差异有统计意义(t=-3.036,P=0.005),但3.0~5.0cm与>5.0cm病灶之间差异无统计意义(t=-1.164,P=0.251)。SUVmax与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无相关性(F=1.256,P=0.293)。结论:食管癌SUVmax对评价肿瘤原发病灶的大小具有重要价值,但SUVmax无法预测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 标签: 食管癌 PET/CT 18F-FDG
  • 简介:目的探讨2-氟-2-脱氧-D-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在肠道肿瘤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76例患者全身18F-FDGPET/CT检查肠道异常的结果。PET/CT检查先为常规扫描,然后对肠道病变异常部位行延迟显像,个别患者在口服2%优维显后行延迟显像。所有PET/CT融合图像、PET图像和CT图像均通过融合软件进行帧对帧对比分析,并检测病变大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分析病变的CT征像。结果176例PET/CT显像PET均显示肠道高代谢,其延迟显像PET/CT结果经内镜、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诊断肠道肿瘤的灵敏度为92.86%(13/14),特异度为97.53%(158/162),假阳性率为2.47%(4/162),假阴性率为7.14%(1/14),准确率为97.16%(171/176)。有7例肠道恶性病变首先由PET/CT18F-FDG检出,9例同时检出转移。152例肠道生理性摄取所致高代谢患者,SUVmax值为1.8~4.0,延迟显像后肠道条形浓聚明显变淡或消失。14例恶性肠肿瘤早期SUVmax值为3.0~10.49,延迟显像后均增加(P=0.03),10例良性肠道病变SUVmax值为2.66~6.9,延迟显像后7例(70%)表现为SUVmax值不同程度下降,3例(30%)SUVmax增加(P=0.03)。结论18F-FDGPET/CT早期显像和延迟显像技术在肠道肿瘤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肠道肿瘤 PET/CT 延迟显像 脱氧葡萄糖
  • 简介:摘要:当前基层免疫规划工作面临着新挑战,尤其是基层免疫规划工作中出现的免疫纠纷,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努力。本文主要对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的免疫纠纷的类型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 标签: 基层 免疫规划 免疫纠纷 防范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18F-2-氟-2-脱氧-D-葡萄糖(18F-fluorodeokyglucose,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技术在肺部阴影良恶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113例肺部肿块患者进行18F-FDG符合路线SPECT检查以达到诊断目的,并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1113例患者,恶性疾病501例、良性疾病612例。病灶检出的灵敏度87.0%,特异度84.6%,准确率85.2%。其中鳞癌、腺癌、腺鳞混合癌和小细胞肺癌的准确率分别为86.9%、81.3%、95.5%和91.8%。结论18F-FDGSPECT能有效显示肺癌病灶,在肺癌的诊断、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作为一种补充检查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检查价格便宜,成像清晰,有良好应用价值。

  • 标签: 肺肿瘤 诊断 18F-2-氟-2-脱氧-D-葡萄糖 符合线路显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肿瘤的异质性无所不在,与肿瘤浸润、耐药和转移正相关。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分子影像是研究肿瘤异质性的最佳手段,其纹理分析已成为异质性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其用于头颈部和食管肿瘤研究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可能解决方法。

  • 标签: 18F-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纹理分析 肿瘤异质性
  • 简介:目的探讨18F-2-氟-2-脱氧-D-葡萄糖(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结直肠癌诊断的价值及对临床分期的影响。方法对189例临床拟诊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原发灶显像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所见转移灶经病理或多种影像检查及临床随访予以确诊。结果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诊断结直肠癌原发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9%、70.0%、93.1%、96.4%和66.7%。对远处脏器转移诊断的准确率高,改变12.2%患者的M分期。结论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结直肠癌原发病灶诊断及术前M分期中有较高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 标签: 18F-2-氟-2-脱氧-D-葡萄糖 符合线路显像 结直肠癌 诊断
  • 简介:目的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2-氟-2-脱氧-D-葡萄糖(18F-FDG)乙腈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聚乙二醇-20000毛细管柱(30m×0.32mm×0.5μm),载气为氮气,压力0.3MPa。火焰电离检测仪(FID)检测器温度为250℃,进样口温度为200℃。顶空进样,平衡温度为80℃,平衡时间30min,分流比为20∶1。水为溶剂,外标法测定18F-FDG乙腈的残留量。结果在此色谱条件下,被测物峰面积与检测浓度在所考察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9。平均回收率102.5%,相对标准误差为2.53%。乙腈的最低检出限为1μg/mL。结论本实验建立的色谱方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18F-FDG等正电子放射性药物乙腈残留量的检测。

  • 标签: 2-氟-2-脱氧-D-葡萄糖 乙腈残留量 顶空气相色谱法
  • 简介: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其疗效已被国内外医学界所认可,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出现使无创性研究针灸对人脑活动的效应成为可能,为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打开一扇新的窗口,开辟了新的途径。

  • 标签: 脑功能成像 针灸 研究进展
  • 简介:影像检查是甲状腺结节筛查、术前检查及定性定位诊断最快捷有效的方法,其主要包括超声(常规、超声造影)、CT、MRI、放射性核素显像(FNI、SPECT-CT、PET-CT等)、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等。本文通过总结文献,对各种影像检查方法进行分析,为合理有效地选择甲状腺检查方法提供参考。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 简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简称冠心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诊断标准及手段也在不断完善,而影像诊断依据在其诊断尤为重要。现对冠心病的影像诊断方法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诊断显像
  • 简介:中药白及是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及的地下块茎,性微寒味苦、涩,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白及含有多种白及素、少量挥发油、白及甘露聚糖等成分¨].在我国白及是最早用于放射检查的中药,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而且在影像的其他领域,白及也有广泛的应用.笔者收集有关文献资料,进行综述.

  • 标签: 白及 影像学 中药 消肿 放射检查 现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