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胰腺鳞癌的CT和临床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9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鳞癌患者的临床及动态增强CT资料,重点观察病灶部位、大小、边缘、强化方式、胰周及胰腺外改变等.结果:9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为58.7岁.3例位于胰头、6例位于胰尾部.肿瘤大小2.0cmx2.0cm至10.0cmx6.6cm不等,平均为3.7cmx4.8cm.9例肿块均呈浸润性生长,5例侵及胰周组织.2例发生肝、脾转移.8例肿瘤瘤体内发生坏死囊变,仅1例为实性组织.9例肿瘤均未见出血、钙化.肿瘤实性成分在平扫期、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平均CT值分别为(30.7±4.7)Hu、(60.2±14.5)Hu和(71.2±21.4)Hu.在发生中心坏死的8例肿瘤中,瘤均呈环形渐进性轻度强化.仅1例实性瘤呈不均匀中度渐进性强化,未见中心坏死.位于胰头部的2例肿瘤引起胆、胰管轻度扩张,远端胰腺未见明显萎缩.结论:胰腺鳞癌常发生瘤体内坏死囊变,实性成分在CT中表现为环形渐进性轻度强化,对该病的诊断具有提示意义.

  • 标签: 胰腺肿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胰腺癌
  • 简介:目的: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与淋巴瘤的CT特点,为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12例、淋巴瘤23例,对患者年龄、肿瘤最大径、平扫及增强扫描CT值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腮腺基底细胞腺瘤12例均为单侧,女性好发,淋巴瘤一侧或双侧多发,男性好发;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发病年龄较淋巴瘤小(P〈0.05);基底细胞腺瘤与淋巴瘤的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平扫期CT值较低,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静脉期明显强化、CT值较高;淋巴瘤的平扫期CT值较高,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静脉期呈轻中度强化、CT值较低;两者平扫、增强扫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和淋巴瘤的发病除具有性别、年龄差异外,CT平扫和增强扫描有明显的特征,可对两者的定性诊断提供参考。

  • 标签: 腮腺 基底细胞腺瘤 腺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MRI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直方图分析法鉴别诊断乳腺肿块病变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乳腺肿块患者(单发病灶82例、多发病灶8例;总病灶104个,良性病变25个、恶性病变79个)资料。所有患者均行3.0T乳腺MRI增强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扫描,并与病理结果对照。采用Medlab软件对ADC图进行直方图分析,观察肿块的直方图特征并获得直方图参数,包括各百分比ADC、平均ADC(ADCmean)、最小ADC(ADCmin)、最大ADC(ADCmax)、偏度及峰度。采用t检验分析良恶性病变的直方图各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参数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病变各ADC值均小于良性病变,除ADCmax(P=0.113)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的偏度系数、峰度系数高于良性病变,但无统计学差异(P=0.191、0.165)。25thADC的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最大,为0.814,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8、0.696。ADCmean为0.92×10-3mm2/s时AUC为0.7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2、0.658。结论:ADC直方图分析可为诊断乳腺肿块病变提供更多定量信息,对鉴别病变良恶性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乳腺肿块 乳腺癌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直方图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双源CT对腮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33例,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腮腺淋巴瘤17例共22个病灶,腮腺多形性腺瘤16例共17个病灶,均完成双源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合病理,对其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腮腺淋巴瘤与腮腺多形性腺瘤在发病部位、生长轴线、肿瘤内低密度或囊变坏死、平扫及增强扫描CT值、肿瘤内或周边血管影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肿瘤形态、大小、左右叶分布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源CT除能显示腮腺多形性腺瘤及淋巴瘤的数目、部位、形态及周围结构情况,尤其对肿瘤内低密度组织成分或囊变坏死、增强血管影等显示有较好优势,对两者具有较好的鉴别能力。

  • 标签: 腮腺肿瘤 腺淋巴瘤 腺瘤 多形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 简介: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碘基图在鉴别冠状动脉粥硬化非钙化斑块成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冠状动脉能谱模式扫描的45例冠状动脉粥硬化,在宝石能谱成像软件上获得各组的能谱曲线图、碘基图像和水基图像,计算斑块标准化碘浓度,即标准化碘浓度=斑块碘含量/主动脉碘含量,并采用方差分析.结果:45例共检出非钙化斑块73处,其中脂质成分21处,纤维成分40处,血栓组织12处.不同类型非钙化斑块的碘浓度及标准化碘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名医师对图像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0.672).结论:CT能谱成像通过对碘含量进行测定,对不同性质的斑块成分鉴别有较大的意义,可早期提示脂质成分等不稳定斑块,为明确斑块性质提供量化依据.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性 诊断 鉴别
  • 简介:目的:探讨半椎畸形胎儿产前超声声像图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年5月—2016年5月于东莞市茶山医院和东莞市石碣医院产前超声诊断并经产后或引产后X线检查证实为半椎畸形的14例胎儿的产前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4例半椎畸形中,单发者6例(胸椎受累4例、腰椎受累2例)、多发者8例(胸椎受累5例、胸腰椎联合受累2例、腰椎受累1例;共19个半椎,其中产前超声发现17个,产后X线确诊为19个)。单纯性半椎畸形5例,合并其他系统畸形者9例。其中合并心脏畸形7例(包括2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并右室双出口、1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1例右室双出口、1例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2例法洛四联症);合并泌尿系统畸形4例(包括多囊性发育不良肾3例、左侧肾缺如1例);合并神经系统畸形2例(包括全前脑1例、小脑隐部缺失1例);合并其他系统畸形12例(10例合并肋骨缺失、2例多指畸形)。结论:胎儿半椎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半椎的产前超声筛查对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超声检查 产前 半椎体 胎儿
  • 简介:目的:探讨感兴趣区(regionofinterest,ROI)的大小和层面变化对前列外周带正常和前列腺癌组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图一级统计学特征测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前列外周带癌患者的ADC图和常规MRI图像,对照病理结果,应用不同ROI测量前列腺癌与正常组织的一级统计学特征。ROI1:根据T2WI图像特征在最大层面确定前列腺癌及正常组织;ROI2:根据ADC图确定组织;ROI3、ROI4:大小分别为ROI1的3/4和1/2;ROI5:为多层面组成的整体病灶或组织。筛选前列腺癌与正常组织有显著差异的参数,进一步评价不同ROI之间测量结果差异。结果:共测量19个病灶和21个正常外周带组织的数据。肿瘤与正常组织的峰度值和偏度值无显著差异,而各ROI测量的正常组织ADC值均值及百分位数均显著高于前列腺癌。随着ROI缩小,肿瘤组织ADC值降低,正常组织变化不明显,两者平均ADC值对应的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SD)在所有ROI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但正常组织不同百分位数ADC值对应的大部分SD值明显高于前列腺癌。测量整体体积与最大层面获得的ADC值及其百分位数、SD值不同并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面积ROI测量对ADC均值及百分位数均有显著影响,一级统计学特征测量可获得比平均ADC值更多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

  • 标签: 前列腺癌 扩散加权成像 统计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