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对长顺绿壳蛋鸡原种场 100 套种鸡,采用 ELISA 方法检测禽白血病A/B 亚型和J 亚型抗体、P27 抗原,结合 品种选育, 淘汰阳性鸡,经 4 个世代净化,种鸡血清禽白血病 A/B 亚型阳性率 8. 88%、禽白血病 J 亚型阳性率 9. 17%,种蛋ALV - P27 阳性率 2.02%。

  • 标签: 长顺绿壳蛋鸡 禽白血病 原种场 净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医学检验中影响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相关因素,并寻求控制方法,以期为今后的血液细胞检测工作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选取 2016年 10月至 2017年 10月我站血型相同的健康献血者人群 75例,采集其血液样本进行血液细胞检测,分析影响血液检测质量的相关因素与对策。结果将抗凝比例分别设置为 1∶10000与 1∶5000,发现检测指标 RBC、 WBC、 HGB、 PLT存在显著差异( P< 0.05);将血液样本放置时间分别设定为 30min、 3h及 6h,发现检测指标 RBC、 WBC、 HGB、 PLT存在显著差异( P< 0.05), 3h与 6h分别与 30min相比。结论在临床医学检验中,对血液细胞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如抗凝比例、放置时间、存放温度以及工作人员的操作等,但就本次研究结果来看,抗凝比例与放置时间是较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在临床检验中需要进行严格合理的控制,确保血液细胞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临床医学检验 血液细胞检测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控制措施。方法:收治66例存在一定误差的血液标本进行分析。结果: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主要分为四类,其种类与占比分别是患者原因(51.5%)、标本采集原因(25.8%)、标本送检原因(12.1%)、标本检验原因(10.6%),总提升率为97.0%。结论: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因素众多,占比比例较大的是患者自身因素,需提高血液检验标本正确性,在血液检验之前做好准备工作,注重检验的各个环节,严格按照规定来操作,保障血液检验标本的实际质量,减少检验期间产生的误差。

  • 标签: 血液检验标本 误差 原因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细胞检验在临床医学检验中控制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该院实施血常规检验的健康体检者 80例,均予正规的血液细胞检验,通过分析血液细胞检验结果,观察不同检验流程对实际结果产生的影响。结果 1∶5000血液稀释比例的血液标本在 RBC、 WBC、 Hb、 PLT的检验结果,均低于 1∶10000血液稀释比例的血液标本;室温状态下,血液标本放置 48小时后的 RBC、 WBC、 Hb、 PLT水平均高于放置 24小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低温状态下,血液标本放置 48小时后的 WBC、 PLT、 Hb、 RBC水平与放置 24小时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液细胞检验各项环节(标本放置时长、稀释比例、存放温度等)均会对检验质量形成一定影响,应在采取血液细胞检验过程中对不同环节进行严格把控,最大化确保检验结果的准备性。

  • 标签: 医学检验 血液细胞检验 质量控制 临床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科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8 年 1 月~2019 年 1 月收治的 60 例血液科出 血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30)和行优质护理的实验组(n=30),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 验组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结论:给予血液科出血性疾病患者优质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 的满意度,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血液科 出血性疾病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收集临床检验科不合格检查样本的原因特征,对其进行系统性分析评价,提出针对性干预策略。方法在本院 所有所开展临床检验过程中的不合格病例中,抽取 90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合格的原因特点、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然后总结 最为常见的不合格因素、原因,积极进行预防。结果 收集相关情况之后发现一个特征, 90 份不合格的血液样本中,产生不合格 的原因以凝血为最多,其次为样本量不足,然后还具体包括了容器错误、采集不规范、疑似污染、超出规定时间和信息不符,以 采集不规范导致相关问题的数量最少。结论 社区临床开展检验学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凝血引起的血液标本不合格最多,其发生 率占比相对较大一些,这与抽血工作、摇匀方法、实验数量等等都呈现着高度关联,通过针对性的因素防范,才能取得更好的工 作效果,避免相关风险的产生,保障检验学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社区医院 临床检验 血液样本 不合格原因 应对策略 分析
  • 简介:MSCT快速扫描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使病变定位、定性诊断的精准性有了大辐提高,为影像医师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为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指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造影剂 高压注射器
  • 简介:摘 要 : 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重点解决人体成像、图像处理与图像分析以及医学图像在在临床应用或科研中的物理问题、算法和软硬件设计操作等,是医学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医学影像是人体信息的载体,可用于教学和科研、治疗和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医学影像可以用于制定治疗计划、在治疗过程实施影像监督,以及通过对治疗监督是采集的数据的图像重建实现对治疗计划的验证。当前医学影像的世界前沿是功能成像,主要内容是对人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成像。这些成像方法和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医疗界中的广泛使用,必将引起医学领域研究和新的治疗方案的革命。

  • 标签: 医学影像 影响物理 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医学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如今最主要的要求就是使现代临床检测技术达到准确、有效且快速地进行疾病检测,这样才能对诊断以及治疗急慢性疾病的需要充分满足。在现代医学治疗中为了实现临床医学检验的需要,我国在培养先进技术人才方面建立了临床医学检验学科,这样可培养出更多临床检验的医师。如今,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复合技术的应用不断发展,临床医学检测技术即将迎来巨大的挑战,但在这之中也有很大的机遇。本文就根据对临床医学检查项目中所需的要求进行分析,探讨了临床检验技术的现状与临床医学检查技术发展的方向。

  • 标签: 检验准确性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检验效率
  • 简介: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放射科影像信息的采集摄取和处理已全面数字化.目前CR、DR成像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影像技术检查图像由传统的模拟成像转向了数字化成像.由于图像的数字化,可以对原始图像信息进行多方面的调节处理,使采集到的信息根据需要进行显示,使图像质量得到有效保证.目前,CR成像设备使用比较广泛,软硬件开发更加成熟,图像处理软件内容比较丰富.CR系统功能很多,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各种功能的作用?如何将这些开发功能适当搭配?将图像内容调节到最佳水平,是我们在使用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 标签: CR 图像后处理技术 应用
  • 简介:1并行采集技术的原理磁共振(MR)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以来,成像速度一直是人们致力解决的问题。尽管目前一些序列的采集时间已达到数秒,但因受技术限制及生理因素的影响,图像质量仍不尽如人意。并行采集(parallelacquisition,PA)技术减少了相位编码的数目,又能保持较高的图像质量和空间分辨率,因此以上问题迎刃而解。理论上PA技术可达到亚秒级水平,但因受伪影和信噪比(SNR)的影响通常只能提高1.5~3倍。

  • 标签: 相位编码 并行采集 K空间 灵敏度编码 空间分辨率
  • 简介:摘要 : 医学图像在临床应用或科研中的物理问题、算法和软硬件设计操作等,是医学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医学影像是人体信息的载体,可用于教学和科研、治疗和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医学影像可以用于制定治疗计划、在治疗过程实施影像监督,以及通过对治疗监督是采集的数据的图像重建实现对治疗计划的验证。当前医学影像的世界前沿是功能成像,主要内容是对人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成像。这些成像方法和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医疗界中的广泛使用,必将引起医学领域研究和新的治疗方案的革命。

  • 标签: 医学影像 影响物理 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 CT 技术在急诊胸腹部创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7 年 2 月至 2018 年 2 月抚州市第一 人民医院急诊收治的 87 例胸腹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数字化直接成像系统(D R )诊断和螺旋 CT 诊断,比 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影像成像质量和诊断符合率。结果 CT 组的 I 级成像质量比例明显高于 DR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T 组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D R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应用螺旋 CT 技术诊断急诊胸腹部创伤患者具有成像清晰、 准确率高等特点,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胸腹部创伤 螺旋 CT 技术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社会科学和医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基础医学和预防医学、卫生理化检验与检疫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能从事卫生检验与检疫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该专业实践性极强,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该文从行业调研、历届毕业生调研、核心课程实训项目、教学资源库的建立4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以岗位工作任务与能力需求的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实训体系的构建进行探索。

  • 标签: 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 实训体系 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改革
  • 简介:由于传统的影像学技术难以满足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需求,目前亟待开发新的免疫影像学技术来示踪免疫细胞和评价免疫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免疫PET、CT、MRI、光学成像及多模式成像的最新研究进展,虽然基于各种新型探针的免疫成像技术获得了巨大进步,但是仍需进一步验证它们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才能获得可进入临床应用的免疫成像技术

  • 标签: 肿瘤 免疫治疗 影像技术 生物探针
  • 简介:【摘要】癫痫疾病是一种由于人体的颅内神经元出现同步异常放电的情况引起的疾病,当异常程度提升,患者的脑功能就会出现损伤的情况。核磁共振检验方式是较之脑电图而言更为具有先进性的检验方法,在癫痫疾病的诊断中选取应用率也相对较高。本文重点针对基于核磁共振技术实施癫痫病治疗的研究进行综合阐述。

  • 标签: 核磁共振技术 癫痫病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医学检验在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诊断和治疗是医学检验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医学检验中,要确保技术质量,必须要保证提供的检验数据精确,解决需要从医学检验人员自身做起,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加强医学检验中的沟通,加强医学检验质量管理,从多个方面着手该问题。

  • 标签: 医学检验 技术 质量管理 现状与对策
  • 简介: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医学影像信息量激增,种类也更加丰富多彩,这其中既包括我们常见到的静态的CR、DR、CT、MRI图像,也包括各种动态的医学视频影像,形成了所谓"数字医学"的概念[1].在不断完善和发展数字医学的过程中,医学影像信息的完美性和全面性逐渐为医学工作者们所重视:如能否利用现有医学影像资源和计算机设备制作高水准的医学影视视频;能否实现"画中画"功能,即在同一画面显示所要观察病变的图像,又同时看到医师的操作.数码视频制作技术--非线性编辑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 标签: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 简介:摘要:目的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专业实践技能操作和考核与全国职业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践技能大赛要求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水平,达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的。方法选取医学影像技术专业2015级学生96人为观察组,2014级学生92人为对照组,观察组改革课程实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课程结束后比较2组的实训技能成绩,并对观察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观察组学生大三实习2周后,对医院影像科带教老师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实训技能成绩(82.64±6.93)分,高于对照组的(73.30±8.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课程实践技能的教学改革,学生满意度达到88.5%;实习医院影像科带教老师对实习生专业技能操作满意度达95.8%。结论《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实践教学与实践技能大赛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校院融合,形成多方共赢局面。

  • 标签: 医学影像 检查技术 实践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