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1995年,女儿考上了大学,全家人都很高兴,尤其是我更感欣慰,因为在孩子身上实现了我未能实现的梦想.每次和女儿通电话,一天的疲劳立刻消失殆尽.

  • 标签: 磨难 生命哲学 乐观 生活态度
  • 简介: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的各种造假、抄袭、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惯例的行为。为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净化学术风气,中国科协在2007年1月发布了《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规范,规范中将学术不端行为概括为以下7条:

  • 标签: 学术活动 行为 风气 净化 科学研究 科技工作者
  • 简介: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的各种造假、抄袭、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惯例的行为。为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净化学术风气,中国科协在2007年1月发布了《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规范,规范中将学术不端行为概括为以下7条:

  • 标签: 学术活动 行为 风气 净化 科学研究 科技工作者
  • 简介: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的各种造假、抄袭、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惯例的行为。为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净化学术风气,中国科协在2007年1月发布了《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规范,规范中将学术不端行为概括为以下7条:

  • 标签: 学术活动 行为 风气 净化 科学研究 科技工作者
  • 简介:目的:探讨铁调素(hepcidin)在恶性血液病贫血患者中的表达,并对hepcidin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清铁和铁蛋白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80例恶性血液病贫血患者外周血,分别检测hepcidin、IL-6、Hb、血清铁和铁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以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使用SPSS21.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贫血患者血清中hepcidin、IL-6、Hb、血清铁和铁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61.93±19.98)μg/L、(5.56±1.17)ng/L、(96.68±12.35)g/L、(9.85±1.09)μmol/L和329.42(299.70~459.06)μg/L;健康对照组相对应的表达量分别为(21.35±7.38)μg/L、(2.52±1.28)ng/L、(140.07±7.71)g/L、(19.95±4.25)μmol/L和95.72(76.56~131.42)μg/L,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血液病男性贫血患者中hepcidin、IL-6和Hb的表达量均高于女性患者(P〈0.05);中度贫血患者hepcidin、IL-6和铁蛋白的表达量均高于轻度贫血患者,Hb和血清铁表达量低于轻度贫血患者(P〈0.01)。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epcidin与Hb、血清铁含量呈负相关,与IL-6、铁蛋白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Hepcidin在恶性血液病贫血患者中高表达,并与贫血程度相关,提示hepcidin在恶性血液病贫血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贫血 铁调素 白细胞介素6 铁蛋白
  • 简介:有一位老年肠癌患者,手术后病情稳定,血液化验各项指标均正常.出院后,其妻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经常让他在一星期内吃掉两只大蹄髈.3个月后,他突发"小中风",一查血黏度竟有数项异常.

  • 标签: 血液化验 癌症 活血化瘀 血黏度 出院后 治癌
  • 简介:目的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液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34例肺癌患者外周血CD123+、CD11c+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和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及所占比例,并与28名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肺癌患者CD123+DC的绝对数和比值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11c+DC的绝对数和比值均显著下降(P均〈0.05)。两组的B淋巴细胞绝对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肺癌患者外周血T、Th、Ts、NK细胞的绝对数均较健康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液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亚群普遍发生改变,肺癌患者外周血T、Th、Ts、NK细胞数值下降的同时CD11c+DC数值也下降,对其进行检测可为肺癌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肺肿瘤 树突状细胞 淋巴细胞 检测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观察血液恶性疾病化疗后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本院血液科化疗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的住院患者25例给予EPO联合G—CSF治疗作为治疗组,另21例仅给予G—CSF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经3周治疗后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均明显上升,对照组白细胞明显上升,治疗组和对照组血红蛋白、血小板变化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后,全血细胞上升明显,可有效提高Hb水平,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而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化疗 全血细胞减少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 简介:手术后我们回家呆了一段时间,其间我又去过301医院拆第2次缝的线.胸口的胶布贴了好久。然后就选定肿瘤医院作第4次化疗了,化疗给药只有5天。回家在望.我们都期待着西医措施结束后的美好生活.妈妈还专门把厨房装修了.书房布置了,一派新生活景象。

  • 标签: 化疗给药 血小板 学业 血液 痛苦 301医院
  • 简介:目的评价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和铁剂以及静脉多次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acid,TX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中的临床效果,能否进一步降低围术期失血量和异体输血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在我中心行初次单侧THA的患者1998例,根据相关血液管理策略分为A组、B组和C组,静脉单次应用TXA的患者分为A组,在此基础上应用EPO和铁剂的患者分为B组,在此基础上静脉多次TXA的患者分为C组,比较三组患者的围术期失血量、异体输血率、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下降水平。结果围术期失血量A组(1102.0±503.7)ml,B组(937.0±441.9)ml,C组(774.5±380.6)ml;异体输血率A组7.3%,B组4.1%、C组1.6%;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A组(23.8±12.4)g/L,B组(18.3±10.8)g/L,C组(16.1±10.3)g/L;术后第1天血细胞比容A组(0.068±0.038),B组(0.056±0.036),C组(0.048±0.036);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A组(12.1±16.3)g/L,B组(10.1±8.3)g/L,C组(7.5±9.2)g/L;术后第3天血细胞比容A组(0.033±0.027),B组(0.030±0.025),C组(0.026±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C组的围术期失血量、异体输血率、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下降水平均少于A和B组,三组的异体输血率依次为7.3%,4.1%和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应用EPO和铁剂联合可显著减少THA围术期失血量和异体失血率,联合静脉多次应用TXA效果更优。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氨甲环酸 输血 血液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降压和自体血回输对脑膜瘤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7年12月临汾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0例择期脑膜瘤手术患者,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全麻诱导后30min内输入琥珀酰明胶15ml/kg。手术开始时用乌拉地尔行控制性降压,维持平均动脉压(65±5)mmHg,并用自体血液回收仪回收并回输术野出血。对照组除未行控制性降压外,其余操作均同观察组。两组术中连续监测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记录出血量、异体血输入量及手术时间,并分别于AHH前后、术毕测定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pH值、碱剩余值。结果观察组失血量[(837±245)ml]和自体血回输量[(405±123)ml]均低于对照组[(1197±295)ml]和[(593±247)ml](P<0.01)。两组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在AHH后和术毕较AHH前降低(P<0.01),两组各时点pH值、碱剩余值无明显改变。观察组未输入异体血,对照组5例输入去白悬浮红细胞2U,5例输注新鲜冰冻血浆400ml。两组均未发生创面异常出血、肺水肿及心衰等并发症。结论AHH联合控制性降压可安全用于脑膜瘤手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术中配合自体血回输技术可减少输血反应。

  • 标签: 脑膜瘤 血液稀释 外科手术 降压 控制性 自体血回收
  • 简介:目的:探讨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on-myeloablativeallogene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NAST)联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采用FBCA方案[氟达拉宾30mg/(m^2·d),用5d;马利兰4mg(kg·d),用2d;环磷酰胺0.6~0.8g/d,用2天;Ara-C2g/(m^2·d),用5d]对1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预处理,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第30d开始予DLI,并动态观察造血恢复指标、嵌合状态、GVHD及疗效指标。结果:12例患者造血顺利恢复,中性粒细胞(ANC)〉0.5×10^9/L平均为13d,血小板计数(PLT)〉20×10^9/L平均为14.5d,移植后第30d时经短串重复系列(STR—PCR)检测12例植活患者中10例为完全嵌合状态(CDC),2例为混合嵌合体,第90d时又有1例患者转为CDC,发生Ⅲ~Ⅳ度急性GVHD3例(25%),Ⅱ度急性GVHD1例(8.3%),发生慢性GVHD5例(41.7%),死亡3例,2例死于移植相关合并症,1例死于复发,9例存活,中位随访时间为321d(75~1143d),3例持续CR,2年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及复发率分别为66.7%、58.3%及8.3%。结论:NAST联合DLI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可靠,造血功能恢复迅速且持久稳定,长期无病生存率高,急性GVHD发病率、严重程度低,而白血病复发率并未增加。

  • 标签: 非清髓性预处理 造血干细胞移植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恶性血液病
  • 简介:脑肿瘤干细胞是脑肿瘤的起源细胞,也是脑肿瘤对放化疗产生耐受的根源。脑肿瘤干细胞已成为目前神经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缺乏特异的表面标记,脑肿瘤干细胞的分离纯化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一些分选技术如免疫磁珠法、SP分选和免疫流式分选开始应用于脑肿瘤干细胞分选.本文对这些分选技术进行介绍。

  • 标签: 干细胞 脑肿瘤 分选
  • 简介:1911年Hibbs和Albee首次将脊柱融合术应用于脊柱外科以来,脊柱融合术已逐渐成为脊柱外科最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其基本理论依据是,通过坚强固定,限制脊柱节段间异常活动,缓解由此带来的相关症状。但随着对脊柱生理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

  • 标签: 脊柱外科 非融合技术 脊柱融合术 治疗方法 脊柱节段 相关症状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成像序列在乳腺肿瘤MR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5例乳腺肿瘤MR受检者进行T2WI、DWI、T1WI动态增强扫描和T1WI延迟扫描,分析各种成像技术的应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本组75例患者的扫描图像中达到优良的百分比T2WI为93.33%,DWI为18.66%,T1WI动态增强扫描为72.00%,T1WI延迟扫描为97.33%。结论减少运动伪影,序列优化缩短检查时间,合理应用脂肪抑制技术,对DWI序列b值的正确选择,以及充分应用并行采集技术等均有助于提高乳腺肿瘤MR检查的图像质量。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应用
  • 简介:目前,根治性手术仍为胃癌唯一可治愈手段。无瘤原则是肿瘤根治术的基本原则。根治术中严格贯彻无瘤原则对减少术中医源性扩散及术后肿瘤复发、提高远期疗效有重要意义。良好的无瘤操作技术是实施无瘤原则的可靠保证。随着对肿瘤生物学行为认识程度的加深和手术技术的进步,无瘤操作技术的相关观点和具体实施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广义的无瘤操作技术尚包含有彻底根治术的思想,如以往对胃癌多脏器侵犯、肝转移、腹膜种植的手术

  • 标签: 根治术 无瘤操作 无瘤技术 具体实施方法 肿瘤生物学 远期疗效
  • 简介:胶质瘤的治疗是高度个体化的治疗。过去的20年里有许多手术及辅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胶质瘤的手术中,使得胶质瘤外科手术这一领域取得了迅速的发展。通过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和影像技术如PET、fMRI、术中MRI、脑磁图、DTI以及手术的辅助技术如神经导航、荧光显像技术、唤醒麻醉及术中超声等的应用,神经外科医生能在术前精准勾画出肿瘤的解剖和病理结构,也能在术中精确定位功能区,达到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同时使神经功能损伤等并发症降到最低。如今神经外科医生更加注重病人的术后功能状态。

  • 标签: 脑胶质瘤 手术治疗 多黔引导 神经导航 术中核磁共振 超声
  • 简介:全肘关节置换术(totalelbowarthroplasty,TEA)早期主要应用于关节破坏和关节退行性改变,近年来广泛用于治疗肱骨远端关节面粉碎骨折的老年患者,其目的是提供一个稳定、无痛、功能良好的肘关节。但全肘置换术是一个有一定难度的手术,有其特殊的手术指征,需要有经验的手术医生进行操作,如果经验不足,将会引起灾难性的后果。但是即使手术技术已非常成熟,但现在在手术适应证、假体选择、手术入路、内外髁是否保留以及尺神经的,

  • 标签: 肘关节 肱骨骨折 肘关节假体 关节成形术 置换
  • 简介:靶向治疗技术是治疗肝癌的新途径。目前,肝癌的靶向治疗技术多种多样,本文主要介绍单克隆抗体技术、基因技术和纳米磁性靶向治疗技术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和价值。

  • 标签: 靶向治疗技术 肝癌
  • 简介:大肝癌是指肿瘤直径〉5cm的肝癌,而巨大肝癌则是指肿瘤直径〉10cm的肝癌,两者约占临床确诊肝癌患者的75%。以往认为大肝癌和巨大肝癌因病情相对较晚,大多放弃手术治疗,通过长期的临床研究,我们在国内外首先发现并定义了一类具有相对独特的临床病理与分子病理特征的肝癌亚型,

  • 标签: 肝肿瘤 大肝癌 肝切除术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