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胎儿心脏横纹肌瘤(cardiacrhabdomyoma,CR)的产前超声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前超声检出的胎儿心脏肿瘤影像学资料,结合产前和产后MRI及基因检测结果,观察胎儿CR的预后及其与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sclerosiscomplex,TSC)的关系。结果:2008年1月—2016年10月产前超声共发现36例CR胎儿,其中失访3例。纳入研究的33例中,单发10例、多发23例,多位于左心室和右心室。5例合并胎儿心功能异常。产前或产后MRI共发现16例合并室管膜下或脑皮质结节样病灶,TSC发生率为48.5%(16/33)。对6例TSC患儿进行基因检测,发现5例TSC1或TSC2基因突变。14例自由分娩的TSC患儿心功能均正常,9例CR消失,9例频发或偶发癫癎,7例智力落后。结论:产前超声是检出胎儿心脏肿瘤的首选方法,结合胎儿颅脑MRI和遗传学检测可及时发现有无合并TSC,对围生期管理及预后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产前超声 磁共振成像 心脏肿瘤 结节性硬化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CT 影像评分对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本文所选 80 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均为我院 2015 年 3 月— 2018 年 5 月所收治,对其胸部 CT 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胸部 CT 对急性加重特发性肺纤维化 CT 评分( AE-IPF )进行计算,并探讨 AE-IPF 评分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在 AE-IPF 评分方面,院内存活患者与院内死亡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 28d 存活患者相比, 28d 死亡患者的 AE-IPF 评分显著增加( P<0.05 )。与院内存活患者相比,院内死亡患者的 APACHEⅡ 评分显著降低( P<0.05 );与 28d 存活患者相比, 28d 死亡患者的 APACHEⅡ 评分显著降低( P<0.05 )。 Person 相关分析发现,患者的 AE-IPF 评分和 APACHEⅡ 评分存在线性相关,表现为正态分布。结论单一的影像学特征并不能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预后进行判断,而采用 CT 影像评分能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 28d 预后进行准确判断。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CT 影像评分 预后 评估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与直肠癌患者病理预后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49例未行新辅助治疗而直接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内容包括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神经及脉管是否受侵及是否存在癌结节;免疫组化包括Ki-67、p53及p21的表达情况。测量49例直肠癌患者术前病灶ADC值(b=800s/mm2)。对不同组别[包括不同分化程度、T1~2对T3~4,N0对N+、环周切缘(-)对(+)、神经侵犯(-)对(+)、脉管癌栓(-)对(+)及癌结节(-)对(+)]之间的ADC值进行比较;同时对不同p53及p21表达组之间的ADC值进行比较,计算Ki-67标记指数(LI)与ADC值的相关系数。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两名医师对ADC值测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0.775)。本研究中,T1~2组ADC值显著高于T3~4组(P=0.001);N0组ADC值显著高于N+组(P=0.017)。ADC值与Ki-67LI呈负相关(r=-0.318)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ADC值在其他组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癌ADC值与其病理预后因子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生物学特性,有望作为直肠癌非创伤性影像生物标记。

  • 标签: 直肠癌 弥散加权成像 影像标记
  • 简介:目的:探讨DWI对急性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脑梗死面积分为大面积梗死组、中小面积梗死组和腔隙性梗死组;根据脑梗死数量分为单发性梗死组、多发性梗死组;根据脑梗死部位分为幕上梗死组、幕下梗死组、幕上幕下梗死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结果:大面积梗死组的疗效显著低于中小面积梗死组和腔隙性梗死组,死亡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中小面积梗死组和腔隙性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小面积梗死组和腔隙性梗死组的疗效、死亡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发性梗死组的疗效显著低于单发性梗死组,死亡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单发性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幕上幕下梗死组的疗效显著低于幕上梗死组和幕下梗死组,死亡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幕上梗死组和幕下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幕上梗死组和幕下梗死组的死亡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与DWI的脑梗死面积、数量及部位有关,DWI表现可指导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

  • 标签: 脑梗塞 磁共振成像 弥散 神经功能缺损 死亡率 治疗结果 预后
  • 简介:目的:评价早期宫颈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血管参数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预测术后辅助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2011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以手术治疗为初治疗的早期宫颈癌患者50例,收集临床病理资料,详细记录临床分期、临床病理参数、术后治疗。结果:对比分析早期宫颈癌患者病灶血流灌注与宫颈癌预后因素的相关性,发现宫颈癌病灶血流灌注与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间质侵袭深度〉10mm有关(P<0.05)。宫颈癌患者的血管形成指数(VI)与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有关(P<0.05)。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血流信号丰富者及血流不丰富但VI>3.97者术后接受辅助治疗的比值比(OR)为12.5,95%CI:2.92~53.48。结论: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参数VI与病灶血流灌注丰富可作为预测早期宫颈癌术后是否应用辅助治疗的重要参数。

  • 标签: 宫颈肿瘤 血管生成 能量多普勒超声 血管形成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incoherentmotiondiffusionweightedimaging,IVIM-DWI)指标预测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经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9月30日-2017年9月30日于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医院诊治的90例肝癌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6周内分别行IVIM-DWI检查.将性别、年龄、病变长径、瘤栓有无、AFP、ALT值6个临床指标,治疗前ADC、D、D*、f值,以及治疗后ADC、D、D*、f值8个MR功能学定量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及χ2检验,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有预后价值的IVIM参数及临床指标.结果:性别、年龄、治疗前D*值、治疗前f值及治疗后D*值共5个指标在肝癌TACE治疗后的PFS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性别=0.030,P年龄=0.005,P治疗前D*〈0.001,P治疗前f值=0.007,P治疗后D*〈0.001).即男性、高龄、高治疗前D*值、高治疗前f值及高治疗后D*值的患者预后差.以中位数为分界值,即年龄、治疗前D*值、治疗前f值和治疗后D*值4个指标分别以53岁、14.1×10^-3mm2/s、23.63%和11.9×10^-3mm2/s为界值,发现年龄及治疗前D*值2个指标预测预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高龄组=0.027,P治疗前D*=0.003).结论:年龄及治疗前D*值2个指标有助于预测肝癌TACE治疗的预后,即高龄、高治疗前D*值者预后更差.

  • 标签: 肝细胞肝癌 经动脉化疗栓塞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 无进展生存期
  • 简介: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不断进步,成像形式从反映病变解剖结构发展到反映病变代谢及功能特征。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作为分子成像的重要组成,已在临床逐步应用,尤其广泛应用于妇科常见肿瘤宫颈癌中。大量临床应用表明,PET/CT具有更准确的临床分期能力,能更早地判断治疗疗效响应、监测复发和残留肿瘤,以更好地判断预后,较CT和MRI展示出巨大优势和前景。

  • 标签: 宫颈癌 肿瘤分期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