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orbaumannii)属不发酵糖革兰刚性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医院环境及人体皮肤,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能在自然环境及体表长期存活并迅速产生耐药性,近年来已成为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获得性感染最主要的病原菌之。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重症监护病房 流行病学 经济损失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治疗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10年8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RICU住院期间发生H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RICU住院患者HAP发生率为17.3%,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长期住ICU,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实体瘤等基础疾病,应用多种抗生素,留置鼻饲管、导尿管、气管插管、中心及外周静脉导管,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病原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菌。总病死率为42.0%,抗感染治疗有效率54.0%。结论针对高危人群采取积极预防措施,治疗基础疾病、降低危险因素、改善病房环境,同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用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医院获得性肺炎 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 危险因素 治疗 病原菌
  • 简介:目的探讨上海长征医院ICU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订医院感染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2%。与对照组相比,鲍曼不动杆菌致医院感染独立的危险因素是机械通气、肿瘤、应用激素。结论针对鲍曼不动杆菌致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采取措施控制医院感染。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目的了解分析肿瘤专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及特点,为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年1-12月入住ICU的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采用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评分(ASIS)调整法调整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3种侵袭性操作相关感染及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结果共监测住院患者443例,总住院2483d,发生医院感染52例,感染率为11.7%,日感染率为20.9‰,经ASIS调整后日感染率为6.3‰。感染诊断以呼吸系统感染最多,占55.7%,其次为泌尿系统;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2.1‰,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0.9‰,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4.1‰。共检出病原菌181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35株(74.6%),革兰阳性球菌33株(18.2%),真菌13株(7.2%),检出多重耐药菌33株(18.2%)。结论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应开展目标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监测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对危险因素进行监控,制定切实有效科学的防控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目标性监测 医院感染
  • 简介: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下呼吸道标本主要病原菌的构成与耐药情况,为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ICU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判断按照2005年版CLSI标准。结果临床分离的336株细菌中,革兰阴性杆菌254株,占75.6%,革兰阳性球菌49株,占14.6%,真菌33株,占9.8%。主要病原菌的检出率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22.0%,鲍曼不动杆菌14.6%,金葡菌13.1%,肺炎克雷伯菌11.9%,白念珠菌9.8%,大肠埃希菌8.6%,嗜麦芽窄食单胞菌8.0%。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嚼唑较敏感;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两菌产ESBLs株的检出率分别为37.5%与45.0%。金葡菌中MRSA检出率为84.1%(37/44),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我院ICU患者呼吸道标本中不发酵糖革兰阴性菌、MRSA检出率高。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下呼吸道标本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查阅2009年4月至2011年9月,上海中山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抗菌药物使用量(以antibioticsusedensity,AUD表示),及同期该病房送检的临床标本中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的耐药率,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009年4月至2011年9月该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送检的临床标本中所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429株(不包括2周内重复菌株),标本来源大部分为痰标本(92.3%)。在2009年和2011年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分别为:亚胺培南9.1%和45.7%、头孢哌酮-舒巴坦18.2%和42.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2.7%和48.6%,上述结果显示该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有上升。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27.3%和54.3%,P〈O.()1)及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4.6%和14.3%,P〈0.01)的检出率也明显升高。亚胺培南(AUD:2.32上升至4.96)、头孢哌酮-舒巴坦(AUD:0.16上升至7.5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AUD:2.19上升至4.76)的使用强度呈明显上升。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与亚胺培南的使用强度的相关系数为0.570,P值为0.067。亚胺培南的使用强度与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0.01,R=0.881)及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0.031,R=0.647)的发生率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发生率也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使用强度相关(P=0.038,R=0.630)。结论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的增加相关。

  • 标签: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铜绿假单胞菌 抗菌药物 耐药
  • 简介:目的了解ICU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ICU临床分离的14株Pa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及耐药性检测。结果14株Pa分6个PFGE型别,分别命名为A、B、C、D、E和F型,其中A型为优势流行菌株共8株(57.1%),B型2株(14.3%),其余型别各有1株(分别占7.1%)。Pa对头孢他啶等15种抗菌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8株A型Pa为泛耐药菌株。结论PFGE分型A型Pa菌株具有同源性,是本次ICU发生Pa医院感染的流行株,PFGE分型技术可以准确和快速地用于Pa引起医院感染溯源分型。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脉冲场凝胶电泳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NSICU452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分布和药物耐药性情况。结果452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21例,感染率4.6%。股静脉部位置管感染率(10.5%)高于颈内静脉(4.0%)和锁骨下静脉(2.6%),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55,P=0.008)。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患者中共分离鉴定出病原菌2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3株(50.0%),革兰阴性菌11株(42.3%),真菌2株(7.7%)。革兰阳性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最常见;革兰阴性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4株)、黏质沙雷菌(3株)最常见;真菌为白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各1株。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前2位是表皮葡萄球菌(19.2%)、肺炎克雷伯菌(15.4%);13株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克林霉素有较高的耐药率;11株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唑林、哌拉西林有较高的耐药率;2株念珠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等药物高度敏感。结论NS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原菌中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表皮葡萄球菌最为常见,革兰阴性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较为常见,且耐药率均较高。临床应注意无菌操作,并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减缓耐药性的产生。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病房 中心静脉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 简介:目的了解肝移植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总结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肝移植后早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1.9%,其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占50%,革兰阳性菌和白念珠菌感染各占25%。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在年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血肌酐(Cr)以及总胆红素(TBi)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组Child积分、APACHEⅡ评分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积分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革兰阴性杆菌是主要病原菌;患者术前营养状态、Child积分和MELD积分以及并发症与术后早期肺部感染密切相关。

  • 标签: 肝移植 早期肺部感染 Child积分 急性生理紊乱指标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 终末期肝病模型积分
  • 简介:目的探讨耳鼻喉科患者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提高耳鼻喉科患者生命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1月-2016年12月于耳鼻喉科进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耳鼻喉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采用列联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在6753例耳鼻喉科手术患者中,152例(2.25%)发生医院感染。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是否转科、切口类型、手术时长、合并症与耳鼻喉科患者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有关。未发生医院感染的耳鼻喉科手术患者的疾病治愈率高于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2.831,95%CI:1.758-4.558)、年龄较大(OR=5.833,95%CI:4.491-7.577)、转科(OR=1.790,95%CI:1.008-3.178)、切口污染等级较高(Ⅰ类切口、Ⅱ类切口、Ⅲ类切口的OR值分别为34.866、2120.995、43917.453)和手术时间较长(OR=9.384,95%CI:18.168-47.525)为耳鼻喉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耳鼻喉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是多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要从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出发,进行全面综合的医院感染防治。

  • 标签: 耳鼻喉科手术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一种减轻病痛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术式,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已经越来越普及。2006年美国髋膝置换总量约80万台,英国约13万台。但关节周围假体感染是关节置换术后的灾难性并发症。随着手术技术和手术条件的改善,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发病率正在下降,现在初次髋关节置换中感染发生率为1.7%,在初次膝关节置换中为2.5%,在初次肘关节置换中为9%,然而在置换术总量迅速增加的同时,关节置换术后周围感染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虽然关节周围假体真菌感染较少发生,仅占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比例不到1%。但是,一但真菌感染,会给患者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 标签: 人工关节置换 髋关节 膝关节 真菌感染
  • 简介:目的分析心脏瓣膜手术后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分析本院成年心脏瓣膜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病原学特点和发生VAP的危险因素。结果77例患者心脏瓣膜手术后发生VAP34例,发生率为44.2%,其中早发VAP11例,晚发VAP23例。多因素分析表明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时体外循环≥120min、红细胞输注≥6u、氧合指数(PaO2/FiO2)≤300mmHg、机械通气时间大于4d、气管切开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早发VAP与晚发VAP痰培养病原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4,P=0.030),早发VAP痰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69.2%,晚发VAP则以革兰阴性菌及真菌为主,分别占45.5%及27.3%。结论严重肺动脉高压、长时间体外循环、红细胞大量输注、术后低氧血症、长时间机械通气及气管切开是心脏瓣膜术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后早发VAP与晚发VAP痰病原菌有一定的差异。

  • 标签: 呼吸机相关肺炎 心脏瓣膜手术 体外循环 病原菌
  • 简介:目的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2005-2009年中枢神经系统术后感染患者的易感因素和病原学分布。方法查阅该院自2005-2009年符合病例脑脊液培养阳性结果病例45例,回顾分析相关病史资料。结果神经外科术后中枢系统感染诱发因素中,脑外伤15例,占33.30.4;自发出血8例,占17.8%;脑室打开7例,占15.6%。共分离出57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9株,占33.3%;革兰阴性杆菌24株,占42.1%。结论神经外科术后中枢系统感染脑外伤是主要的诱发因素,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 标签: 神经外科术后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病原菌
  • 简介:目的了解肿瘤患者术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maltophilia,Sm)致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1年2月至2008年5月肿瘤患者术后发生Sm引起的VAP患者35例作为病例组,以同期未发生Sm引起VAP患者105例为对照组。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Sm引起的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患者术后Sm引起VAP组在APACHEⅡ〉10,术后呼吸支持〉7d,使用广谱抗生素〉7d,术后血清白蛋白≤30g/L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使用广谱抗生素〉7d是肿瘤患者术后Sm引起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PACHEⅡ〉10,术后呼吸支持〉7d,使用广谱抗生素〉7d,术后血清白蛋白≤30g/L是肿瘤患者术后Sm引起的VAP的相对危险因素;而术后使用广谱抗生素〉7d是肿瘤患者术后Sm引起VAP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积极改善患者的基础状况,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减少呼吸机使用天数,是预防和治疗Sm引起VAP的关键。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危险因素